回到原点,只是回到了朝向正确方向的起点,要突破心灵健康发展的瓶颈而走向优秀,仅有这样的回归远远不够,还必须习得突破瓶颈的方法,必须聚集大步前行的能量。这便离不开专业阅读。
有关专业阅读对于青年教师心灵成长的若干重要意义,此前的文字中已多次提及。本节重点探究的,将是如何借助专业阅读,突破发展瓶颈的制约,引领青年教师由成熟走向优秀。要阐明这个道理,则先需要将青年教师专业阅读的价值进行分类,认清教师专业阅读所独具的既指向自身发展又指向学生发展的双重属性。
从本质上看,青年教师的专业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满足未来社会对合格劳动者的发展需求。这就决定了作为教师的专业阅读,在获取自身成长所必需的技术和思想之外,还必须拥有具备了更为鲜明的职业特征的阅读内容与阅读方式。这种阅读内容与阅读方式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条,是“目中有人”。也就是说,无论阅读什么样的内容,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都必须将其与教育的对象—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联系起来,这样的专业阅读才拥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目中有人”的阅读,最终目标当然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这里的“发展需要”,更是包括青年教师的当下成长、青年教师的未来发展、学生的当下成长、学生的未来发展四个方面。
现在,摆在眼前的任务是,如何借助专业阅读,突破发展瓶颈。这就是青年教师的当下成长需要。
探究具体的方法之前,需要先厘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身份与职责。有人把教师比作导游,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引领学生在既定的旅游路线(教科书内容)中领略风光;也有人把教师比作探险家,认为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向着更为美丽更为神秘的未知领域进发。我更乐意于将教师看作导游兼探险家。教师当然应该如导游那样,在既定的旅游线路上引导游客欣赏景致,但也应该具有在既定线路中发掘新景观的能力。如此,才能既克服自身因游程过于熟悉而产生出的职业倦怠,又给游客带去更多的乐趣。
要做好这导游兼探险家,死守大学里读过的那几本专业书籍和两本教育理论著作显然不够,仅孤立地阅读几部教育技术书籍,或阅读几部西方教育理论著作,同样不够。青年教师的当下成长,是由学科本体性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认同的知识这三只脚支撑起的立体空间决定的,在这个空间内,缺失了任何一种知识,阅读者不仅发展不了自身,更发展不了学生。
现实生活中,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在当下成长的空间内,存在严重的知识欠缺。学科本体性知识的老化,带来了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人文科学知识的贫乏,带来了教育情怀的缺失;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认同知识的陈旧与缺位,带来了教育技能的低下。遗憾的是,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并不能够正视自身的这三方面欠缺,却满足于通过加班加点、死揪蛮干来完成上级部门的升学指标,并误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确实是教育和教师以至社会的悲哀。
青年教师的专业阅读行为中,从突破发展瓶颈制约的现实需要出发,就应该将先进教育技术书籍的阅读和先进教育理论书籍的阅读糅合在一起展开。其中,又以理论书籍的阅读为先导,以理论书籍的阅读,为技术书籍的阅读提供思考与评价的标尺。比如,对于已然具备了较熟练的教育技能的年轻教师,《班主任兵法》固然能够传授一些应对班级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具体方法,但这些方法一旦脱离了“人”的发展需要这一教育本原,就很容易演变成“驭人术”中的阴谋或“阳谋”。在阅读这部作品之前,就有必要先读一读《爱的教育》《爱的艺术》等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太艰深的教育理论作品。有了这种博大厚重的师爱做基础,在借鉴他人教育教学技巧时,自然也就多了一份鉴别力,就知道什么样的“兵法”能够应用到学生教育中,什么样的“兵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必须舍弃。
在心灵成长的瓶颈两侧,一边是当下可能遭遇到的各种困顿,另一边却是突破瓶颈后的美好未来。突破瓶颈,是青年教师摆脱匠气、走向教育教学艺术境界的必然台阶。青年教师的未来,无法用陈旧的知识技能支撑。只有永葆知识能力之树的四季常青,青年教师才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列车上,永远处于一种奋勇前行的态势。
要突破发展瓶颈,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就要求青年教师在阅读物的选择上,要一步到位地选择当下最具前瞻性的理论和技术著作进行研究。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必须拥有十分敏锐的知识嗅觉,能够借助网络及时发现教育教学领域内新近出版的国内外教育教学专著,能够在权威期刊上及时捕捉那些具有超前性的教育教学观点。
比如,未来若干年内,教师教学必然要摆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的现状,而代之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一个具有超前意识的青年教师,即使在眼下,也应该开始思考一个暂时看来还有点遥远的问题:当所有的学生的课桌上,都有了一台连接着网络的计算机时,我们该如何进行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呢?您所传授的所有知识,在电脑上几乎都可以找到;您精心准备的教学流程,早已包含在某个名师的教学视频中;您视作“镇山之宝”的某些经验,早已被其他同行贴满了网络。如果没有超前的准备,那一天到来时,您还如何在讲台上做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您无法适应学生这一“人”的群体的发展需要,自然也就要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突破瓶颈,除了需要借助书香滋润青年教师的心灵,使其具有更为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借助书香的滋养,帮助青年教师确立丰厚的教育情怀。这情怀体现在对待学生方面,便是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呵护学生的当下成长。而这,恰恰是目前教育领域内被普遍忽视的一种心理诉求。单纯应试大背景下的教育现实,是整个社会(包括教师和学生)都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未来。人们总是要求学生眼下多吃苦多受罪,将来考取名牌大学了,便能够拥有一个锦绣未来。为了这永无定数的未来,社会、学校、教师、家长以至学生本身,便都一门心思研究中考高考,一心一意地追逐前方那虚幻的梦。在这样的共同追逐中,教师成了跪着教书的分数“奴才”,学生成了跪着读书的分数“奴隶”,“人”彻底消失在教育天空之下。
青年教师的专业阅读,正是要解决学生在当下成长中如何获得幸福这样的难题。破解这个难题的核心,在于教师心目中的“人”的意识的觉醒与确立。也就是说,青年教师只有借助一定量的具有丰富人文科学知识的书籍的阅读,才能涤除长期应试环境下大脑中生长出的分数与排名的毒瘤,才能突破思想发展的瓶颈,还大脑以健康的思想,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看作一个渴望在幸福快乐中获取知识的人,才能把自己看作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拥有丰厚人文情怀和教育理想的人。
《不跪着教书》的作者,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王栋生(笔名“吴非”)老师有一篇很有影响的文章被我珍藏在电脑里。在这篇题为《把“人的教育”写在我们的旗帜上》的五千余字的随感中,王老师对教师应该追求的人生境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王老师说:
教师应当教育学生一生追求真理,这样他们才能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能不断地挣断缠绕过来的锁链,有自己的人格追求。教师给学生心灵世界种下一粒什么样的精神种子,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为他们打好精神底子。如果仅仅告诉学生“有了分数就有了一切”,那是多么庸俗猥琐啊!
我说过,要想我们的学生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自己不能跪着教书。教学风格应当百花齐放,但是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应当是思想者。在瞒和骗中长大的人,思维是会有缺陷的。而一旦觉悟,就有可能转向虚无,什么都不信。所以,培养独立思考的一代,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中国需要大批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
王老师还强调:“教师自己应当先学会读书,善于思考。读书也要站直了读,跪着读,和不读书差别不大。”“要引领学生成为精神上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真正精神上的人。”(www.daowen.com)
王栋生老师对理性的、作为思想者的教师的期待,其实就是对学生当下成长中的幸福快乐的期待。跪着的教师,培养出的自然是跪着的学生;思想者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思想者的新人。
要解决学生在当下成长中如何获得幸福这样的难题,需要教师挺直了脊梁传授真理,而要实现这挺直了脊梁的目标,唯有理性的阅读。只有教师在理性的阅读中获得了健全的心理,获得了爱,获得了善良,才能培养出学生的爱与善良,才能让学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站直了活在世界上。
理性的阅读,带给我们的,正是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只有这样的阅读、这样的作品,才能让身为教师的我们真正关注“人”的价值,才会把学生当下的成长,看成一种“人”的发展的正常需要。
借助于专业阅读而突破发展瓶颈,当然更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这是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这里的未来,并非指向几年之后的中高考,而是指向其一生的良好素养,指向学生一生中需要的乐观、积极、善良、博爱、睿智、乐学等诸多美好品德。
青年教师的专业阅读,就是要借助阅读确立起服务这教学终极目标的育人意识,就是要培养出与该目标的达成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思想。眼界、胸怀和能力,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青年教师的专业阅读,自然也就需要围绕着三者有效展开。
开阔眼界的阅读物,主要应该选择来自西方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诸如《教学勇气》《被压迫者教育学》《静悄悄的革命》等教育译著,对拓宽眼界具有较大功用。
拓展胸怀的阅读物,主要应该选择那些醉心于教育事业、为了教育甘愿舍弃许多名利的卓越教师的作品。比如《陶行知文集》《朱永新教育文集》等。
培养能力的阅读物,主要选取理论性和操作性兼备的国内外专家专著。比如《后现代课程观》《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等。
当然,还有为数众多的教育教学专著,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有选择地阅读。只要心中时刻思考着本节中突出强调的一个问题—为了“人”的发展需要,就能把专业阅读落到实处,让专业阅读成为突破发展瓶颈、服务教育教学的原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针对优秀教师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曾用专门的一个章节进行强调。苏霍姆林斯基说: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不但为我们指明了专业阅读的重要意义,而且具体指明了专业阅读的内容。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优秀教师的专业阅读内容中,学科本体性知识的积累提升与理论知识的增长,正是教师职业质量提高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不正是对教师由成熟走向优秀的经验归纳吗?
由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几段文字,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三方面的成长“秘籍”。这些“秘籍”,对于帮助那些正在朝优秀迈进的青年教师突破发展瓶颈,走向更加精彩的教育生活,具有积极的推进意义。对于尚且处于起步阶段的青年教师,更具有一定程度的引领价值。这些成长“秘籍”是:
1.尽管交给学生的可能只是一碗水,但教师的手中,必须有充沛且流动的水源。这水源,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阅读获得。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时刻保持旺盛的阅读情趣,才能够保证自己拥有的知识信息30倍、50倍甚至100倍于学生。
2.成长永无止境,每一次阅读,都是在走向更好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小步。随着路程的前进,能够发现到的风景就越发精彩,就越会激发阅读者探幽览胜的好奇心。对于有着旺盛求知欲与好奇心的优秀教师,专业阅读正是满足这份心灵诉求的最佳良方。
3.优秀教师的专业阅读,必然是超越于单纯的技术性知识的阅读、启蒙性思想的阅读和理论性意义的阅读之上的,能够将三方面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的阅读。在这样的阅读中,重构是一种必然。阅读者必然要借助对他人知识经验的有机整合,对自身既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在重组中发现值得进一步探究下去的新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