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果展示:如何成为优秀的年轻教师

成果展示:如何成为优秀的年轻教师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另一些人,却不能正确认知自身的位置,自满于瓶子内的些微收获和瓶子口处的零散见闻,见不得批评,听不得不同意见,偏又喜欢以专家自居,对他人颐指气使。前面已经说过,人的认知能力,理论上说,应该和已经掌握的知识成正比例关系。然而,理论上的东西,一旦和实际接触,便往往遭遇到人为的扭曲。

爱因斯坦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人所拥有的知识就如一个圆,圆内是已知的部分,圆外是未知的领域。圆越大,周长越长,已知的知识越多,未知的问题也就越多。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过程,也正如这圆的成长过程,内涵越丰富,外延就越广阔,需要探究的内容,也就越趋向于无穷。

我这样说,是因为处于发展瓶颈阶段的青年教师,往往错误理解了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他们在将瓶子内的空间看作自己业已拥有的知识的同时,却只把狭窄的瓶口当作未知的、需要探究的领域。他们认为凭着自己瓶子里的丰富内容,足以应对瓶子口上那片狭小天空。这样的青年教师,难免会成为井中之蛙。

这便是心灵成长过程中的发展瓶颈。这样的瓶颈,不但阻滞了进一步前行的路径,而且带来了认知上的片面与狭隘。不认识到这一点,或者不承认这一点,青年教师就难以跨越当下的成就,取得更大的提升。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在网络上行走的这些年,见识过太多处于发展瓶颈期的青年才俊。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主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重新确立自己的教育观与价值观,终于突破了这个瓶颈,在广阔的教育领域中扬帆远航,赢得了骄人的教育业绩。而另一些人,却不能正确认知自身的位置,自满于瓶子内的些微收获和瓶子口处的零散见闻,见不得批评,听不得不同意见,偏又喜欢以专家自居,对他人颐指气使。此种类型的青年教师,在岁月已经染白了他们的双鬓之后,依旧未能超越原初的见识与能力,终于被浩荡前行的队伍远远抛在身后。

这些形成于心灵成长路程中的喜剧与悲剧,其真正的编剧,不是成长中客观存在的发展瓶颈,而是青年教师自身的认知经验。正确的认知经验,帮助青年教师调整前行的路径,越过瓶颈的阻滞;错误的认知经验,阻挡住前行的脚步,让生命在原地踏步中空耗,却误以为依旧处在向前行走中。其结果,瓶颈永远在前方,脚步永远在原地。

因而,青年教师要实现从成熟教师到优秀教师的跨越,就必须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地审视发展中的瓶颈。青年教师要善于发现形成阻滞的各种原因,并对症下药,找寻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路径。更要善于全面测量自身的圆,弄清圆的周长、内涵及外延。这样,才能拥有突破瓶颈的方法与路径。

究竟是哪些因素,构成了青年教师心灵成长过程中这第二个瓶颈?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因认知经验的局限而形成的发展盲点。

前面已经说过,人的认知能力,理论上说,应该和已经掌握的知识成正比例关系。掌握的知识越丰富,则装载这知识的圆的周长越长,接触到的外部空间也就越广阔。然而,理论上的东西,一旦和实际接触,便往往遭遇到人为的扭曲。比如这认知经验,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就总是和未知空间成反比例关系。人们总爱相信,拥有的知识越多,遇到的难题便越少。一旦进入了专家学者的行列,便再无解决不了的问题。

青年教师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日渐成熟,对常规工作中经常性遭遇到的各种问题,早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应对机制。这样的成熟,便很容易形成心灵成长和专业发展上的盲点,致使青年教师误认为已有足够的能力迎接教育领域内的一切挑战。于是,他们便难以发现自身知识之圆以外广阔时空中的更多问题,更无法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持久的探究。这样,圆内的知识已经演练得足够熟练,圆外的问题又不能发现,便容易误读自身的能力,在既有成就面前驻足不前。

第二,因外在荣誉的遮蔽而形成的思维误区。

荣誉始终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赐予获奖者继续披荆斩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会遮蔽教师成长的真实,误将一时一地的成绩,错当作一生一世的资本。

走向成熟的青年教师,跟荣誉结缘,已非遥不可期的梦。大量的青年才俊,因为优质课竞赛获奖、论文发表、学生竞赛辅导获奖、中高考成绩优异而获得了各种类别的荣誉。获得了课堂教学大奖赛全国一等奖的人,便把自己的教学能力看作了全国第一;论文发表的人,便把自己的认知能力与写作能力看作了专家级水平;辅导学生竞赛获奖的人,迷恋上了金牌教练的虚假头衔;中高考成绩优异者,漠视了团队的合作以及学生的努力,将天大的功劳全部归结为自身……凡此种种,又怎么能帮助青年教师确立正确的荣誉观,怎么能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发现前进路途上的瓶颈?虚妄的荣誉,吹大了成绩的气球,而这气球,又飘散开去,阻塞住前方的路。瓶颈因之而形成。

第三,因自身惰性的束缚而形成的行动阻滞。

成长是永恒的需求,成长的动力却不会永恒。在青年教师心灵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寻找前进的动力。有些青年教师,在走过浪漫与幻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借助于有效的专业阅读,更新了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因之而获得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动力。又在随后的成长中,依凭前期快速发展的惯性,继续在同龄人中处于领跑位置。然而,这样的领跑,已因为自身动力的匮乏而呈现出越来越缓慢的趋势,领跑者却未能意识到这一点,未能及时添加动力,反而听任惰性的束缚,其结果,自然导致最终的停止前行。

这样说,似乎有些绝对化。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在养成了专业阅读的习惯之后,多是能够坚持从专业阅读中汲取必要的前进动力的。然而,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专业阅读本身也存在着不断提升的发展需求。如果专业阅读能够汲取的知识经验始终停留在同一水平线上,阅读者的教育精神、教育情感和教育智能,也就很难跳出这个平台,进入新的领域。这时,专业阅读所提供的动力便极为有限,只能维持原地转圈的需要,无法再次形成加速度

第四,因生存环境的制约而形成的价值误判。

环境之于青年教师的心理发展,或起积极的推进作用,或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作用之道,一要看环境本身的优劣,二要看个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

从总体上看,当下的教育大环境并不乐观,整个社会依然片面追求教育升学率,这对青年教师的心灵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很显然,由成熟走向优秀的青年教师,一旦沉溺到这样的工作目标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便会削弱,将直接导致青年教师滑向教书匠的行列。

这四点原因,便是构成发展瓶颈的四座山,正是它们的客观存在,才阻碍了青年教师健康前行的步伐,并使一部分人深陷其中无法超越,最终沦为平庸者。

面对这四座山,我想到了《古兰经》里的一个经典故事:(www.daowen.com)

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央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宣布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多好的智慧啊,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心灵成长中的瓶颈能自己跑开吗?当然不会!既然它不会主动消失,青年教师就只有自己想方设法突破它。与形成瓶颈的四个因素相对应,突破瓶颈的方法,自然也有四种:

第一,以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拓展自身的认知领域,扩大自身的文化视野,丰富自身的人文情怀。

心灵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阅读物作为精神支撑。成长初期,教育技能相对匮乏,专业阅读便应该以研习教育教学技艺为主。这样的阅读,可以帮助青年教师迅速站稳讲台。成为熟练教师、骨干教师后,技巧性的内容便居于次要地位,教育精神、教育情感上升到了主要位置上。这个时期的专业阅读,便适宜于相对精深的教育理论著作。青年教师需要借助优秀教育理论的引领,革除心灵中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滋生出的各种非教育的杂草,保持教育理想追求的纯洁性。

青年教师应时刻拥有这样一种意识:我所面对的,是一个个独具个性的鲜活生命。家长将这样的生命交付给我,就是希望我将他们培养成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杰出的才能和完善的人格心理的“大写的人”。教给孩子们文化课知识,只是我工作的最基本任务。除此之外,我更需要引领他们成为真正的“人”,而非考试的机器。我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帮助他们拥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高尚的精神境界,需要帮助他们学会担当、学会主动追求、学会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要实现这样的工作目标,青年教师当然需要将自己锤炼成极富崇高教育情怀的“大写的人”。青年教师不仅需要大脑中有远超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拥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丰富的教育智慧,需要将自身培养成一条常流常新的知识河。这样,才能随时清除认知盲点,突破心灵发展的瓶颈。

第二,淡化名利意识,或者代之以追求更高层次的名利,让思维因理想的高远而飞翔。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对适当的名利的追求,促进心灵的健康发展,这绝非坏事。只是,青年教师应该追求的名利,应跳出具体物质利益的小圈子,朝向更高层面的职业荣誉迈进。倘若过分痴迷于每个学期末的奖金数,过分追求多考取一个学生能够多拿多少奖金,那么,这样的名利,便是捆绑在翅膀上的石块,绑得越多,越无法飞翔。

现实中,总有一部分青年教师,被眼前的蝇头微利迷惑了双眼。小有成绩之后,便热衷于有偿家教,热衷于在补习班间走穴。他们把这样的名利,看作自身价值的最佳体现。如此作茧自缚,又焉能不遭遇发展瓶颈?心灵的容器毕竟空间有限,若装填了太多的物欲与虚名,就无法装填更多的理想与勇气。

西谚云:“你若失去财产,你便失去一些;你若失去荣誉,你便失去许多;你若失去勇气,你便失去一切。”在心灵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倘若在世俗的名利、崇高的荣誉和克服一切艰难朝向理想迈进的勇气三者间只能选择其一的话,青年教师还是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勇气。毕竟,相对于具体的名利而言,荣誉的价值更高;相对于具体的荣誉而言,勇气的价值更大。青年教师需要拥有名利,追求荣誉,更需要具备淡化名利、追求真理的勇气。置身于教育真理的巅峰之上,本就是一种无上的荣誉。这样的荣誉,便是最大的名利。

第三,坚持行动,克服倦怠,战胜惰性,以愚公移山的胆识与勇气,铲平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阻滞。

所有的倦怠与惰性,均来自认知经验的欠缺。以百里为目标者,行五十里而必生疲倦之心。因为以他的经验,认为已经快要抵达目标,但放眼远望,却目标迷茫,难免会滋生出疲乏感。而以万里为目标者,对过程的艰难、路程的遥远早已有了充分的认知。行走中,绝不会幻想着三两天走完全程。因此,他们的行走,更看重过程中的收获,反而淡化了最终的结果。

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注定需要在漫长的教育之路上长期行走下去。这条路,有时会鲜花锦簇,有时有溪流潺潺,有时却黄沙漫天,有时更是一片荒芜。无论行走到哪一段路程,欣喜若狂或心灰意冷,都无法解决具体的行走问题。行走由双脚的踏实前进而决定,绝非由喜怒哀乐的情感而决定。

所以,坚持行走,才是战胜一切艰难,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关键。只要坚持行走,山便能够移到身后;只要坚持行走,瓶颈就终能打破;只要坚持行走,心灵便终会成长。

第四,正确认识环境,克服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积极创设自身发展的小环境,并以小环境的改变推动大环境的变革。

生存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场”,能够影响并左右“场”内绝大部分个体的价值观与幸福感。置身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切与环境不相适应的内容,往往总会遭受孤立,并被视为异端。安徒生笔下的那只“丑小鸭”的遭遇,便是明证。

要抗拒这样的“场”对心灵形成的侵蚀,就必须要向“丑小鸭”学习,一方面坚持不懈地找寻自己的快乐,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弄清自己的真实价值。青年教师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对所处环境有相对清醒的认知,应该能及时发现生存环境中的反教育元素。这样的认知,是保证心灵不被环境同化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持久的专业阅读、专业反思、专业写作,日渐强大自身的免疫能力,然后吸引一些志趣相同的人,一起行动起来,动手改善环境。如此,才能变环境对心灵成长的束缚为心灵成长的养分。

这四种方法,便是青年教师突破心灵发展瓶颈的“移山大法”。这样的移山法,将青年教师心灵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作为第一生产力,也就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发展动力,点亮了发展航灯。为青年教师走向优秀、走向卓越扫清了认知领域的障碍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样的见识,岂止适用于突破心灵成长的发展瓶颈。在心灵成长的路程中,有很多阻挡,可以用这样的智慧化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