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在失败中寻找新的心情-做一名老练的青年教师

如何在失败中寻找新的心情-做一名老练的青年教师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真的勇士,才有足够的自信,以理想的长矛,横扫一切失败。这些以或是狰狞、或是狐媚的面容阻挡在心灵成长路径上的失败,其实都是上苍恩赐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体验。婴儿因无法独立行动而无法经历失败,懒汉因拒绝行动而丧失了遭遇失败的机会。每一个场景背后,都客观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失败。无论何种类型,一旦处理失当,带来的都是心灵的损伤。此类失败,根源在于缺乏真正的教育理念。

如何在失败中寻找新的心情-做一名老练的青年教师

没有人偏爱失败,失败却热爱着每一个生命,如影随形,绝不分离。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历程,其实就是同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败进行角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数的失败,变换着花样,在各个意想不到的时间,从各个意想不到的位置跳出来,阻拦在前行的道路中央,诱使青年教师鼓足勇气同它决斗。这其中,有些青年教师越战越勇,不但击倒了一个又一个失败,而且用它们的躯体,填平道路上的坎坷,堆叠成向上攀登的阶梯。这些青年教师,给失败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名称,叫作探究。而他们,也因为这不停歇的探究,才一点点脱离了稚嫩,砍削了平庸,找寻到了适宜生命健康成长的最佳道路。

所以,心灵成长道路上的失败,绝不是吞噬生命的拦路猛虎,而是打开下一座城堡大门的密钥。很多人或是被它外表的凶悍吓倒,或是被它笑容的妖媚迷惑,丧失了与之较量的勇气,当然也就无法步入城堡内的辉煌世界。只有真的勇士,才有足够的自信,以理想的长矛,横扫一切失败。他们也就有资格成为城堡的主人,享受城堡中的财富

这些以或是狰狞、或是狐媚的面容阻挡在心灵成长路径上的失败,其实都是上苍恩赐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体验。没有了它们,青年教师便无法获取丰富的经验,无法拥有坚韧的毅力,无法避免生命的轻狂与浅薄。从未品尝过失败的人,要么是酣眠的婴儿,要么是无所事事的懒汉。婴儿因无法独立行动而无法经历失败,懒汉因拒绝行动而丧失了遭遇失败的机会。而心智健全的青年教师,必然要追求自身的教育理想,践行自身的教育情感,也就无法不展开一个接一个的行动,无法不遭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青年教师就是在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败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认知,完善自身的教育技能,使自己的心灵日渐成熟。

青年教师能够遭遇到的被称为失败的经历实在太多了,多到只要面对学生和书本便随时随地拥抱失败的境地。

不信吗?请看这样一些场景:

场景一:一位青年教师正在上楼梯,和两个学生迎面而遇。学生对老师视而不见,旁若无人地跳跃着下了楼,留下老师空叹现在的学生缺少基本的礼貌。

场景二:一位青年教师下课回到办公室后,始终闷闷不乐。同事追问,乃知某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够合理,不但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带来了课堂的混乱。

场景三:一位学生考试作弊,监考教师发现后,走到他的身旁,小声劝阻。该生却拒不承认,反而指责监考教师干扰他的答题思路,声言考试结束后找校长投诉。

场景四: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备课组内的同事围在分数表前说三道四。班级分数排名在最后一位的老师,总难以做到理直气壮。一连数天都灰头土脸的。

场景五:一位青年教师在授课,窗外巡课的校长却发现有学生在桌肚里翻阅漫画书。校长直接走进教室,径直从学生手上收缴了漫画书,不说一句话,便离开了教室。留下这位青年教师,手足无措地站在讲台上。

…………

此类场景,在所有的学校,每一天都上演着。每一个场景背后,都客观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失败。这些失败,或来自教育大环境,或来自教师自身素养,或来自学生素养,或来自社会舆论,或来自非规范化的管理。无论何种类型,一旦处理失当,带来的都是心灵的损伤。

倘若将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能遭遇到的各种失败加以归纳汇总,想来大约可概括为如下五种类型:

1.在追求教育教学规律的道路上,因知识经验的欠缺而遭遇到的挫折。

遭遇此类失败的青年教师,虽已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经验,但因为缺乏足够的教育理性的支撑,在处理日常教育教学问题时,便多只能从成年人的认知经验出发,以成年人的心态和要求,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他们也想把课上得特别精彩,也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心理,也希望摆脱单纯应试所带来的摧残,还青春生命以应有的活力。但他们却又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方法,只能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承受打湿了衣服的痛苦。他们的心,会为了规律的难以把握而痛,也会为了理想的难以实现而痛,还会为了他人的不理解而痛。他们总是一边忍着疼痛,一边独自舔舐着伤口,孤独地挣扎前行。

2.在教育理念与教育现实的冲突中,因认知能力的不足而经历到的矛盾。

此类失败,根源在于缺乏真正的教育理念。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错误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属性,把来自社会的功利心态,错当作教育的理想来追求。于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便把考试成绩、升学率等,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往往不惜采用野蛮的手段,强逼学生去做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比如布置超量的作业,不允许学生犯错,热衷于考试排名,动辄请家长,轻视教学技法的研究,却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严防死守上。遭遇此类失败的青年教师,犹如救火队长,每日里忙忙碌碌,却多是在应对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情。这样的工作,付出的越多,对教育、对学生、对教师自身构成的伤害也就越大。

3.在师生关系处理上,因个性发展与规范管理的不调和而形成的对立。(www.daowen.com)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感慨眼下的学生越来越难以理解。做教师的读不懂学生,揣摩不出学生心中究竟在想着什么样的问题。在此大背景下,青年教师管理学生时,往往只能依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操作。于是,学生与教师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尊重,人格尊严也常常受到侵犯。而教师也得不到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师生关系日趋紧张,教育的挫败感时刻弥散在教师的心中。

4.在教育目标的界定上,因应试目标和素质培养的两难而造成的失衡。

也有一部分青年教师,一方面不愿意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单纯的应试狂潮中,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接受学校的各种安排,为了学校和班级的升学指标而竭尽全力。如此,他们终日生活在这样的情感纠葛中,既要承受教育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又要承载升学指标的重压。他们希望在两者间找寻到一个有效的平衡,便想方设法尝试各种可能的行动。偏偏应试目标和素质培养间永远无法调和。他们也就只能同时面对两方面的失败,并被这样的失败折腾得焦头烂额。

5.在专业发展与学校管理目标的悖逆中,因个体价值的无法实现而产生的挫败。

置身于群体生活中的青年教师,总是渴望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公众的认同。这样的认同,不但体现在师生的口头评价上,也体现在个人的专业发展上。青年教师总希望学校能够给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总希望自身的价值能够得到管理层的承认。然而,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却又希望青年教师集中精力研究教学,少思考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多钻研教学技能和考试成绩。如此,青年教师便会形成一种认知上的错觉,觉得校方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不关注自己的精神诉求。成长中的失败感,也就油然而生。

面对这些失败,青年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迎接它带来的挑战呢?

最懦弱的心态,是主动逃避。缺乏挑战精神的青年教师,面对他们认为无法战胜的失败时,往往采用主动逃避的方式,试图借此远离失败。对于这类青年教师,遭遇到的所有失败,都无一例外地守候在原有的前进路口上。每逃避一次,便断了一条通往远方的路。日积月累,当所有的路全部断了后,也就把自己困死在了无路可行的境地中。此类青年教师,终身无法触及教育的本质,永远在误人子弟的落脚点上,没精打采地消极闲逛着。

最无能的心态,是听之任之。也有一些青年教师,在遭遇到某些失败后,不是积极采取对策解决问题,而是听天由命,一如既往地行走下去。在我所在的学校中,就有若干位教师,每一届学生都投诉他们的课堂了无情趣,不愿接受他们的教育。学校迫于学生及家长的舆论压力,也就从来不敢将毕业班交给他们。但他们从不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依旧这么无所用心地一天天教下去。在执教了十年、二十年后,其教育教学能力,竟然还比不上刚刚工作的新教师。这样的教师,失败就是他们无法挣脱的枷锁,将他们的灵魂牢牢锁定在平庸无能的耻辱柱上。

最无知的心态,是归罪于他人。至少有半数的青年教师,喜欢将自身遭遇的失败归罪于他人的过错。学生的道德品质滑坡,他归罪于单纯应试;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他归罪于强化了素质教育;学生缺乏足够的知识技能,他归罪于学生学习不够用功;学生埋头苦做习题,他又归罪于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学生上课打瞌睡,他归罪于其他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学生课余打篮球,他又归罪于学生作业太少,竟然还有余力锻炼身体。他总是从教育大环境、社会、学校、家长、同事、学生身上,找寻引发自身失败的根源,却从不思考,正是自身的某些缺陷,才招致了所有的难如人意。这样的教师,经历的失败越多,心中积累的怨愤便越多。他们的心,便被这怨愤束缚成难以自拔的茧。

最可取的心态,是深入钻研。一个拥有健康心灵的青年教师,自不会依照上列三种心态观照世界、解读失败。走向心灵成熟的青年教师,必然应该具备将一切失败都当作科研课题进行钻研探究的勇气与能力。这样的青年教师,会把每一次经历的失败都看成一条无法抵达目标的路径。他们把此路不通的路标插在这样的路口,既让自己拥有了寻找下一个路口的标志,也给后来者必要的提醒与告诫。然后,他们会调整好方向与心态,在新的路径上心情愉悦地探求下去。他们会沉浸于这样的探究中,为了路旁的风景而激动,为了意外的发现而惊喜。他们总结出越来越多的经验,提炼出越来越多的方法,以至于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再不会经历同样的失败。他们的事业,也因为这样的钻研而朝向精益求精的路径上高歌猛进。

这最后一种心态,其实就是换了一种心情看失败。对待失败的心情不同,青年教师能够取得的成就也就不同。

知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博士在《爱心与教育》中,详细介绍了他和“问题学生”万同交往的故事。倘若将万同这样的学生,安放到绝大多数青年教师的班级里,这绝大多数青年教师,估计都会以自认倒霉的心态,无可奈何地接受下他,然后每日里提心吊胆地笼络着他,只希望他不惹出什么乱子,安安稳稳地混到毕业。即使有人想要帮助他,转化他,在碰了几次壁,遭遇了几次反复之后,也会消弭这份热情。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样的青年教师不尽责,也不能说他们缺乏爱心。然而,责任和爱心终有枯竭之时,遭遇冷淡后,便无法发挥应有的教育功用。

李镇西博士的成功,在于他将这样的个例当作一个难得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因为是研究,所以研究对象越是独特,研究过程才越是充满变数,才越是能够激发探究的热情和创造的快乐。李博士为这一个学生写下了数万字的教育手记,详细观察他的每一次变化,认真分析每一次变化背后的学理意义,然后再从中找寻最有价值的诊疗方案。李博士将这样一个刺头的学生转化成了拥有健全人格心理的人,他此后的教育教学路径中,还会有多少“问题学生”无法转化?

由李镇西博士教育、帮助万同的故事,我想到了医生,想到了医生的医疗水平。我们知道,一个只满足于能够治疗感冒等常见病的医生,终其一生,也不会成为一代名医。只有勇于向各种疑难杂症发起主动进攻的人,才有希望攻克这些坚固的堡垒,在带给患者新生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医疗技艺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这样的医生,当然不会只经历一次摸索就找到解决顽疾的方法。他必然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然后才能用这失败中获取的经验,为成功找到打开大门的密匙。

当然,还有那经历了千余次失败后才终于点亮的白炽灯,还有那将诺贝尔炸得头破血流的炸药,还有陈景润的两麻袋草稿……这些被世俗称为失败的经历,对于科学家们而言,却不过是一次科研过程中的尝试。科学家们因为心中装着科学研究的崇高目标,便能够坦然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失利。

所以,换一种心情看失败,就是要将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心态,转换成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利他心态。青年教师在面对各种失败时,首先要抛下自身的利益得失,不用自身的情感喜好来裁定事件的属性和发展方向,而是静下心来,把事件当作一个科研课题进行理性探究。青年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这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享受过程中的发现、思考、实践的快乐,学会淡化结果,淡化这结果与自身利益的关联。如此,才能在研究过程中,客观公正地对待一切人、事、物;才能把过程中遭受到的一次次失败,视作登上成功之巅的阶梯;才能从短暂的失望中发现永恒的希望,从暂时的失利中获取长久的利益。这样的希望和利益,将不再只属于研究者个体,而是属于更大的群类,属于一切热爱美好、追求美好的人们。

以自身利益为参照,关注失败,则失败永远是走向成功的绊脚石;以他人利益为参照,关注失败,则失败同样是成功花园中盛开的花,每一朵都张扬着探究与发现的美,每一朵都飘散着人情与人性的芬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