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分已经拥有很高知名度,拥有很好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年轻老师而言,低层次的需求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满足,和低层次需求相关的职业倦怠感也就不复存在。这部分年轻老师,已经站到了较高的位置上,其眼界和心胸也都非普通教师可比。他们对教育教学已经形成了独到的认知,在一定范围内,也拥有了较好的话语权。他们往往被同龄人视作楷模,而自身也在长期的被追捧中渐趋迷失。于是,这部分青年教师,也会因为暂时找不到更好的突破而心生职业倦怠感。
这五种类型的职业倦怠,并非全部共生于某一类青年教师的身上。其中,因自我实现需求的难以满足而形成倦怠的这部分年轻老师,大多已是摆脱外在物质和精神压力的知名教师。对他们而言,倦怠多由于内心深处的功业意识而引发。为了生理需求的满足而劳心劳力的青年教师,却又常常因为生活空间的狭窄而没有太多机会关注外边的精彩世界,因此也就不会太多感受到来自自我实现需求的职业倦怠感。当然,不排除那些身居陋室而志向高远的年轻老师,对他们而言,工作永远美丽,倦怠也就烟消云散。
不甘平庸的青年教师,该如何缓释这五方面的倦怠呢?
对绝大多数青年教师而言,外部生存环境的改善非一己之力能够实现。因而,要缓释职业倦怠心理,就只有在内因上多下功夫。青年教师只有从以下十个方面修炼好自己的内功,才能在工作中享受到创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才能过上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1.养正气。职业倦怠中的烦躁心理属于心气浮动的结果。对日常生活琐屑之事的过分关注,势必会影响到自身心气的平和,因而克服职业倦怠中的烦躁首先就需要养正气。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份正气就是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是忠诚教育事业的责任,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点草去”的坦荡豁达。当青年教师把教育作为一个毕生追求的事业来做的时候,那么完成事业的征途上的点滴坎坷,不就仅仅成为一种点缀了吗?又何必去为了一次失败、一个矛盾而焦躁不安呢?
2.戒攀比。有人的地方就有差异,有了差异,也就有了高下之分。虽然很多的差异并不是由于客观原因而导致的,但如果青年教师不顾及自身的实际状况,而盲目地同别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攀比,那么,其内心就永远不会满足,就始终会处在一种因为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而无比失落的状况中。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学会享受生活赐予自己的一切美好。
3.忌浮躁。教育事业和日常生活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任何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般的努力,都不会取得辉煌灿烂的成功。所以,工作中青年教师需要能静下心来,生活上也要能静下心来。青年教师需要有自己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踏踏实实地埋头做些实事。不能看见了别人的成功,就心浮气躁地凭了三分钟的热度来尝试一番,稍遇挫折了又烦躁不安。
4.善转移。迁怒是教师身上常犯的一种急躁病,也是职业倦怠中的一种常见病。要防止迁怒现象的出现,就必须善于运用“转移”。这里所说的“转移”,是指当遇见了不顺心的事情并且明显感觉自己的心情变得很差后,就必须控制住自己暂时不要去接触其他同样会让自己发火的事情,而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www.daowen.com)
5.当自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时代的发展和多元化的教学环境的组成,都使得现有的学生比以往要更独立、更有个性,因此也就显得更敢于藐视权威。在这样的氛围中,如果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就会每天都处在看学生不顺眼的境地,就难免心中有恨铁不成钢的焦躁。带着这样的心态,再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就难免要和学生发生冲突。因此,要克服可能为此而产生的烦躁,就必须不断反省自身。要如古人所提倡的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现并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逐步走向挥洒自如的教育教学境界。
6.宜健身。过分的疲劳,会使得精力总处在一种压抑状态中,也容易形成工作中的倦怠。我们都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但实际中,却又往往轻视了健身的重要性。要克服心理上的倦怠现象,健身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当然,教师的健身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年龄的差异,青年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来进行。通常情况下,应保持运动量的适宜。
7.怀宽容。以宽容之心看天,可以发觉天的蔚蓝;以宽容之心看人,可以多发现人的优点。青年教师在和同事、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之所以常常处在倦怠中,就是因为他们的眼光大多数时候都盯在了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上。因为发现了对方太多的不足,所以对他的主观看法就发生了偏差,行动也就跟着出现了“位移”。所以,要克服倦怠心理,就必须学会欣赏,学会用宽容之心来对待一切。当你能用宽容的心包容别人时,别人也就可以和你更加友好地相处。
8.常沟通。很多的时候,倦怠是从孤独寂寞中来的。置身在一些自己无法解脱的困惑中时,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感到压抑苦闷甚至绝望。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沟通。一种是向自己信任的人倾吐心声,通过倾诉来获得情感的宣泄,缓释精神上的压力;另一种就是和导致自身烦躁的人沟通,了解对方的真实心理,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知对方。这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后一种方式用在处理来自学生的心理焦躁现象上成效更加明显。
9.多读书。职业的倦怠感也和自身对事物的认知力缺乏有关。当你只站在自身狭隘的角度看问题时,可能发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平面状的对象。要做到公正立体地看待人和事,就必须增长你的见识,培养你的能力。这就需要多读书。读书可以让你变得明智,可以使你充实,可以令你的大脑睿智、思维敏捷。而且,从书本中你也可以读出很多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当你拥有了足够多的智慧,能站立在一个更高的高度看待问题时,相信你驾驭教学的能力将越来越强,因为教育教学工作而产生的倦怠感就会逐步缓释。
10.勤动笔。教育是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要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出现同样的失误、不经历同样的倦怠,就必须要善于在实践中及时总结。要养成用自己的笔和自己谈心的习惯。特别是自己遭遇心理倦怠的时候,更要勤于笔耕。只有不断地总结,自身的经验才能越来越丰富,自身的心理也才能越来越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