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为精通教育的青年教师

成为精通教育的青年教师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教师心灵成长虽然必将经历职业浪漫这一初始阶段,但这一阶段拥有的,却并非心灵成长的根本追求。让我们把这无法绕开的浪漫,定性为教师心灵成长的起跑线。与职业精神与职业情感方面的特征相比,起跑线上的职业智能明显存在人为弱化的不足。即使在工作了35年后,我依旧认为,这工作初始阶段的浪漫,实在是心灵成长的极好催化剂。

成为精通教育的青年教师

让我们把视线定位于那些刚刚踏上讲台的年轻同事:

总是要早早地赶到学校,趁着早读课前的那点闲暇,把昨日辛苦准备的教案又一次仔细温习;总是要抓紧早读课的分分秒秒,把一个又一个学生请出教室,和他们聊些理想与前途的话题;总是要利用课间休息的空档,深入教室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总是要跟在师父后面认认真真地听课,小心翼翼地提出各种渴望解决的问题……

一周的时间,便记下了所有学生的姓名;一周的时间,便和相当数量的学生建立起兄弟般的友谊。课堂上,恨不能将大学四年获取的一切知识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倾囊传授;课堂外,只希望所有的学生既给予自己足够的尊重,又保持足够的亲近……

心中的困惑开始一点点滋生:为什么把一颗心全部掏给了学生,却并未赢得学生们的足够尊敬?为什么精心准备的课堂,却总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什么总要用一次次的考试排名,给年轻的生命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为什么有些孩子宁愿做考试机器,也不愿打开心窗,感受身外无限广阔的世界?为什么学校不能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年轻人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为什么明知有些规章不利于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迫着学生执行?

手中的工作却一点不曾懈怠。只是,开始学会像老教师那样拉大与学生的距离,说是要营造一种教师职业的神秘;只是,开始放弃各种无法实现的念头,在循规蹈矩中迎合内容繁多的量化考核评比。但无法遏止的浪漫与激情依旧会催生出各种各样的小动作:给某个学生过生日,策划某个主题活动,设一个班级图书角,开几次别出心裁的班会……这些年轻的心,只要纯真未失、诗意犹存,就总有一份浪漫,顽强生长于现实的逼仄缝隙。

这些年轻的同事,自然是校园中极为亮丽的一道风景。支撑起这道风景线的,是他们职业生命初始时的浪漫天性。

这是一种不同于自身生命的价值认同和自我觉醒的职业存在方式。表面上,两者都在追求职业精神、职业情感与职业智能的丰富和完善;本质上,贯穿于教师心灵成长始终的自身生命的价值认同和自我觉醒,固然必将包含此种过分理想主义化的职业生命价值追求,但是它们的精髓,却只能是建立在深刻反思与积极求索基础上的自觉建构,而绝非一厢情愿的自发行为。也就是说,教师心灵成长虽然必将经历职业浪漫这一初始阶段,但这一阶段拥有的,却并非心灵成长的根本追求。心灵成长不排斥浪漫,但更追求理性和知性

然而,心灵成长中的浪漫阶段终究无法绕开,就像无法由婴儿一步成长为青年。

让我们把这无法绕开的浪漫,定性为教师心灵成长的起跑线。一切有志于走过浪漫、走向卓越的教师,都必须从这里迈出第一步。

心灵成长中的浪漫是什么?

教师心灵成长中的浪漫,当然不是花前月下的甜蜜,不是“坐着轮椅慢慢摇”的写意。教师心灵成长中最初的浪漫,只能是较少经过理性反复淘洗的激情、梦幻、诗意、纯真、好奇、渴望、紧张、充实,只能是满腔热忱的投入、全心全意的付出、充满期待的守望、无怨无悔的追求。这样的浪漫,每一个笔画都熔铸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具体行动,每一个音节都浸润着青年教师的青春活力和赤子情怀。

这份独特的教育浪漫,当然离不开职业精神、职业情感和职业智能的支撑,虽然这样的支撑,多只停留在最表层的意义之中,与走向卓越之后的心灵成长诉求,有着巨大的差异。

从职业精神与职业情感上看,起跑线上的浪漫,多未经历现实与理性的摔打锤炼。故而,这个阶段的教师,其心灵总是格外的纯净、理想总是格外的高远。此阶段最突出的精神与情感特征,从积极意义上看,多表现为自信、乐观、富于理想、充满激情。年轻的新教师在面对教学现实的诸多问题时,常常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主人翁意识,一边挥洒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万丈豪情,一边渴望着凭借自身的力量“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为教育重建一方洁净的圣土。而从消极意义上看,则多体现为盲动、感性、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年轻的新教师时常以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虚拟的教育生活为蓝本,幻想着建立人人纯净透明、个个健康向上的乌托邦式诗意教育境界。这种悬浮于梦幻的理想追求,一旦遭遇现实的残酷蹂躏,往往很容易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的迷惘、失望与委顿。当然,总会有一部分人能够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情感,让浪漫融合于理性、知性之中,并最终取得卓越的成就。这部分教师,也便成为走过浪漫、走向卓越的典型。

与职业精神与职业情感方面的特征相比,起跑线上的职业智能明显存在人为弱化的不足。绝大多数的新教师,在从业之初的三五年内,时常将简单的知识传授误解为教育教学的全部,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投放在帮助学生获取理想的考试分数上,轻视了学科教学中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忽略了学科建设对学生健全人格的积极影响,这便造成了精神、情感引领与知识浸润的脱节,也降低了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削弱了因浪漫而形成的职业精神、职业情感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感召力。一些新教师时常抱怨学生不理解自己,责怪学生不通人情,根源也正在这里。学生进入学校,是为了更健康地成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所有的教师必将既要做他们的心灵引导者和精神守护神,又要做他们的知识引路人和技能培训师

此种存在明显的职业瑕疵的教育浪漫,彰显着绝大多数新教师从业之初对教育的真实情感与真实理解。在这样的情感与理解中,新教师对自身职业生命的价值认同和自我觉醒尚未真正开始,多还只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对待工作中的一切,即使他们也运用一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处理教育教学问题,也多是建立在非理论化与非体系化的感性行动基础上。“我为什么要做这些?”“我这样做的教育理论基础是什么?”“我这样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否真的有价值?”“我真的是从教育规律出发处理这个问题?”……这些能够抵达教育本质的追问,在教育的浪漫起点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正像无法漠视这起跑线上的种种不足一样,我同样无法不正视教育浪漫的积极价值。即使在工作了35年后,我依旧认为,这工作初始阶段的浪漫,实在是心灵成长的极好催化剂。它虽不能直接教给我应对各种教育现象的职业精神、职业情感和职业智能,却可以让我始终保持一种浓郁的好奇心,促使我不断挑战新的高度,不断追求新的天地。

这让我想起了35年前被动置身于起跑线上的我。

那时的大脑里,压根就没有魏书生李镇西这些名字,也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杜威这类本该拥有的概念。山村初中的全部藏书,只是教务主任身旁文件柜上的十来本教案选,但这样的狭隘与贫瘠,却并不影响我心中无法遏止的浪漫与激情。

似乎很有几件得意的往事,存留在起跑线那一页的影像里:爬山、野炊、组建文学社、开展义务讲座、策划师生同台演出、上些“离经叛道”的课、带一群孩子练习擒拿格斗……这些与当下教育中异常看重分数和升学率毫不相干的行为,恰恰构成了我职业生涯起始处最富色彩的一段行程。

我至今都认为,那始终是一段最纯洁的时光,纯洁到没有一丝一毫的教育功利之心。所有的活动,没有一分钱的补贴,甚至还要搭上微薄的工资,但内心却充满了阳光和快乐。

当然,那时我并不真正懂得教育。《教育学》上所有的名词,都还没有和我的心灵发生真正的融合。我这样做,只是因为它们能够给我带来快乐。我用这样的快乐,消解青春的寂寥,也给成长中的学生,带去一份愉快和甜美。

对今天依旧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对课堂教学中的快乐的追求。我一直很庆幸我的第一所学校,竟然还有十来本的优秀教案选。我因自己无法驾驭课堂而不得不被动地学习名师们的一招一式,结果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站在今天的高度上,回望那时“照葫芦画瓢”的学习方式,我依旧感叹,那一份追求课堂快乐的浪漫虽然感性,却为今天的理性写好了漂亮的第一笔。(www.daowen.com)

会有毫无浪漫色彩的心灵成长第一步吗?当然。一个对即将开始的工作没有丝毫的兴趣且不愿创造条件改变自身情绪的人,绝不会拥有对于职业的浪漫之心。由此推演开来,我们便可发现,几乎所有的浪漫,都必然建立在爱与渴望的背景下,必然与追求理想、享受过程、创造奇迹密切关联。也就是说,心灵成长的浪漫期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所蕴藏着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对当下工作的探索、对教学现实的关注,都是推动新教师心灵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

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既然新教师必然要站在浪漫期这个起跑线上,是否有方法,让他们起跑时的身姿更为矫健、步伐更为有力、成绩更为优异?

这便进入了本节文字的第二层意义:浪漫期的职业生命的价值认同和自我觉醒。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已指出属于职业初始阶段的浪漫期只有一厢情愿的自发行为,缺少建立在深刻反思与积极求索基础上的自觉建构的心灵成长特征,同时点明了心灵成长不排斥浪漫,但更追求理性和知性的发展轨迹。我的这两个结论中,前者以静态的眼光定格起跑线处的心灵成长特征,后者以动态的视角描绘心灵成长的必然路径。

然而,事物总是处于永不停歇的发展变化之中,起跑线上的静态画面,随着发令枪声的鸣响,瞬间便会转为动态的景致。起于自发行为的浪漫期,一旦踏上了心灵成长的跑道,每向前跨越一步,便会朝理性和知性的目标靠近一步,也会与单纯的感性拉大一步距离。

这时,一些困扰便开始在新教师的心灵中滋生:我是一名合格教师吗?我当下的所作所为,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吗?还有没有一条更好的路径,能够抵达知识的圣殿和学生的灵魂?

还有更多来自微观的细节问题,会终日伴随着新教师:我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我在同事眼中是怎样的教师?我在校长的印象中,有没有不好的地方?我如何才能赢得学生、同事和校长的尊重?

拥有健全心智的新教师当然不会终日挣扎在这样的思考中。诸如此类的念头,纵然不是昙花一现,最多也只是前行路程中的适当点缀。然而正是这些追问,把起始处的若干自发行为纳入了理性思考的轨道,无论这其中的理性成分有多少,都开始与单纯感性告别。

于是,新教师间的成长差异便开始显现。

为了更好地解说这成长差异,我需要用近期听课的感受作为论据。

连续听一位近十年教龄的语文教师的唐诗选修课时,几乎每一节课,我都会迷失在她眼花缭乱的课件中,无法真正走进那精美绝伦的诗词本身。这位同行的课,完全被下载自网络的课件主宰着,课堂上极少听到属于她自己对作品理解的个性话语。她用这从别人处窃得的集束炸弹,对着她的学生狂轰滥炸了若干节课。我几乎一次也未看见,她从这些诗歌中、从这课堂上获得过心灵上的快乐。她总是抱怨学生不能理解诗歌的丰富意蕴,总是责怪学生的解读肤浅、错误,她在焦躁中把一个个45分钟折腾成漫长的折磨。这样的同事,非但缺乏足够的职业精神、职业情感和职业智能,甚至连最初的职业浪漫也丢失殆尽。

另一位则是只有大半年教龄的新教师。听她的试卷分析课,取舍精当,详略适宜。该拓展时能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信手拈来,该点睛处能纲举目张、收放自如。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她能够适时地点拨,虽非十全十美,却也崭露头角。

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反差?

外因当然客观存在。这位近十年教龄的同事,这些年来从无执教毕业班的经历。当她尚且处于浪漫期的起跑线上时,便有外部力量用不合格的标签给了她职业的标定。这样的标定,又未能正面刺激起她的好胜心、进取心,反而催生了她的自我心理暗示。她在这样的暗示中主动熄灭了心灵中的浪漫之火,却又不点燃其他的火把。如此,她的职业生命,在浪漫之火熄灭时,便已结束。

只有大半年教龄的新教师,则是学校从若干应聘者中精挑细选的精英。这种杀出重围的人生阅历,对她的心灵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引领作用。而她进入学校后所开设的几节汇报课,又都因为确有亮点而获得多数人的赞许。连续的成功,自然进一步鼓荡起她心头的浪漫火焰,也燃烧起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成长渴望。于是,她便在工作中学习思考和发现,学习用理性和知性一点点地取代感性。

这两位同事,一位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只换来职业精神的消弭、职业情感的湮灭、职业智能的停滞;另一位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换来了职业生命的价值认同和自我觉醒。我不敢断言她们此后的教育之路终究会走得如何,却可以武断地说,她们当下的心灵成长路径,已经有了优劣之分。

明白了我这两位同事的心灵成长差异后,再回头看浪漫期的职业生命的价值认同和自我觉醒,一些结论便自然形成:

1.浪漫期的激情、梦幻、诗意、纯真、好奇、渴望、紧张、充实,都是新教师走向卓越必不可少的精神和情感财富,唯有以此为起点,教师的心灵才会在健康的路径上一点点成长。抛弃了这些,则非但无法精进,而且必然后退。

2.浪漫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职业初始时的浪漫,总是过于感性。随着心灵的成长,这样的感性必将一步步朝理性和知性发展。在这发展过程中,一些初始的浪漫元素终将消失,而诸如理想、激情类的元素,则应该且必然伴随整个心灵成长的过程。只是,这样的浪漫,再不占据心灵的主流。

3.每个人的职业浪漫期都不相同,用最短的时间跨过这道起跑线,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灵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时间的短长,取决于新教师对自身职业生命的价值认同期的短长,取决于新教师自我觉醒时间的短长。当新教师能够以一种积极、理性的心态,全方位地探究自身的职业价值时,他便开始走过浪漫期,走向成熟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