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独一无二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独一无二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藩寝园建筑群从建到毁与明王朝共始终,其建造规模与水平、墓葬形制与特征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研究不同时期的建筑、墓葬,可以为深化明史研究提供史料。龙泉山历史文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封建村落文化到明藩楚王兆域文化,两类文化的内涵特色鲜明,决定了龙泉山历史文化的唯一性,这个唯一性特征注定其无可替代性。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独一无二

1.地域概念文化价值不可替代性。文化地理学认为,一个有意义的地域囊括各个时代的种文化信息,成为今人探求古代地域社会的文化隧道,从而具备三个内涵:一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其文化发展源流具有关联性,与其他地域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二是拥有自身的功能、特色和优势;三是与周边地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龙泉山兼具以上三个特质,并有机地融合了自然人文要素,因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地域概念。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自然、人文景观,在清代五部《江夏县志》、《武昌府志》乃至湖广(湖北)方志中频频出现。周边的二妃山、四股山、八分山、九峰山、梁子湖、汤逊湖、里河(今巡司河)等与龙泉山历史文化均有内在联系,并相互影响。从总体上看,其文化影响力略大于周边区域。

2.历史名人文化价值不可替代性。仅此一隅,在“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明实录》、名人文集以及各地方志等史籍载有其名的大有人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赵郡李氏六房,在唐代相继有17人充任宰相,其中江夏房两位宰相李鄘、李磎均出自灵泉。冯京是中国科举史上稀有的连中三元的人物,其出生地至今仍是学界争论的话题。据史料记载:冯京在灵泉生活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十五岁时迁居咸宁。宋有杜淦躬耕田园、勤劳发家,被历代廉耻读本、德育读本奉为“勤劳致富”楷模,广为传扬。张添祐从洪武到宣德年,仕途上三进三出,《灵泉志》存有笔记文论30篇,诗作93首。尤其是洪武末年、建文前期的部分奏疏和文论,如《节用防患公财疏》、《救荒全民疏》、《上差役疏》、《循吏论》、《防微疏》、《漕运疏》、《六经论》、《王道论》等均为针对时事提出的主张,但明代史籍未予收录,可能与朱棣践祚后销毁建文朝官方档案有关。史载称朱棣对于建文朝“零星片札悉投水火中”,“故其事十无一存”[15]。若真如此推测,这些奏疏和文论无疑对明史政治、文化、经济研究有所裨益。

3.景观文化价值不可替代性。龙泉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有机结合的地域空间。如自然景观中的菩提古树、丰禾山(今凤凰山)、花山,人文景观中的古灵泉寺、万卷书楼为典型例证。丰禾山作为龙泉山的祖山,取名“丰禾”,一则来源于山中藏谷的传说,二则反映对土地神与谷物神的崇拜,富含深邃的历史积淀。花山“若拥盖状,其上外圆轮廓,中凸起,坳处足踊琅然。投石铿鍧若摐金。为前明诸贤春游胜地”。灵泉古寺,建于唐代,兴于宋元,盛于明,衰于清,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历时1200多年,其建筑规模于明初达到鼎盛状态,香火拉动地方经济。“万卷书楼”是李鄘、李磎、李沇等前后五代人历经千辛万苦而构建起来的,可谓武汉地区有史记载、遗址尚存的建楼最早、藏书数量最多的私人藏书楼。(www.daowen.com)

4.墓葬兆域文化价值不可替代性。“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寝”之说是对龙泉山兆域文化的总体概述,然其内涵特征、研究价值尚缺全面而系统的解说。楚藩是明代四大名藩之一,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了解明楚九寝在藩王墓葬中的具体情形。楚藩寝园建筑群从建到毁与明王朝共始终,其建造规模与水平、墓葬形制与特征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研究不同时期的建筑、墓葬,可以为深化明史研究提供史料。楚藩寝园墓葬特征堪称明朝藩王墓葬制度的典型范例。“诸王同兆域,即某始封王及其子孙嗣王若干代毗邻而葬于同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龙泉山明藩王墓最为典型。”[16]楚王宫多次火灾,许多内部档案焚毁。通过研究,可以梳理明楚藩王与湖广地方社会的关系,或许能够揭开楚藩某些鲜为人知的秘密。诸多有待研讨的课题,对于研究明代礼制、墓葬等均有裨益。

5.地域社会文化特质舛变不可替代性。龙泉山历史文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第一到第二阶段,即封建村落文化阶段到明藩楚王兆域文化阶段,文化特质的舛变别无他例。从封建村落文化到明藩楚王兆域文化,两类文化的内涵特色鲜明,决定了龙泉山历史文化的唯一性,这个唯一性特征注定其无可替代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