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的豆腐及豆腐丸子之所以在周边地区备受青睐,在这里,有必要说说打豆腐的原料、器材、工序。打豆腐是个技术活,有一套复杂的制作工艺。以往,家里过年或逢红白喜事,才动用人力物力,有的还得请人帮忙,制作豆腐。设若酒席或餐桌上缺了豆腐,或者豆腐看相不好,甚至味道不佳,会被认为是没面子的事情。其制作过程有一些特别的讲究。
原料:一般用黄豆,以当年新豆、粒大饱满、无虫眼无霉迹为佳。配料:石膏水。工序:破豆去皮、浸泡豆瓣、磨滤原浆、冲浆点卤(石膏水)、烧浆定浆、挤压成型。器材:石磨、豆盆、摇架、滤布、模厢等。石磨大多以麻石制作,上下磨盘相对石面錾有“人”字纹,便于水浆溢出。磨浆时一次不能添斟太多,否则豆瓣未完全磨碎,豆渣会粗,而且减少成品量。木制豆盆用来浸泡原料,装放原浆和豆花。滤布用来过滤,将原浆与豆渣分离。大灶大锅便于烧浆,燃料以火力强,又便于控制的柴禾为宜。芝麻梗最佳,其次是劈成条状的木柴,再次是茅柴,稻草更次。添柴掌火之人也是重要的角色,添柴的进度和火力控制因火候而定。要看准时机,须强火则让柴禾充分燃烧;须控火则用余灰压住火舌。柴禾不能一次添加过多,否则火力不好把控。万一即将煳锅,定要“釜底抽薪”。
加膏点卤是最关键工序,直接关系到豆腐制作的成败与质地。烧好的原浆倒入豆盆,用簸箕盖上一个时辰,叫定浆。点卤的时机、剂量、次数全凭掌作人的悟性和经验积累。掌作人按照“一豆多吃”的原则,根据菜品用途,酌量加点。稍嫩的下汤,稍老的做成豆腐圆子或腐乳,介于其间的用来烧菜。未点卤之前是豆浆,首次点卤后成豆腐脑。在这尝鲜之时,当家人通常会让孩子们舀几碗送给年长的老人和左邻右舍,让他们分享。待豆花能立起筷子后,倒入模厢挤压。压榨出来的水分称作“叫花子水”。据说此水洗脚有益于身体健康。压榨期间还须1~2次束包,确保挺括平整、棱角分明。(www.daowen.com)
豆腐的发明让大豆的功能得到升华,极大地丰富了食品多样性。其衍生物有豆浆、豆腐脑、豆油皮、豆腐圆子、腐乳等,以及各种以豆腐为原料烹饪的菜品。北方多以盐卤作凝固剂,含水量小,成品稍硬;本地用石膏水,成型后含水量略高于盐卤豆腐,质地松软柔嫩。正宗的龙泉豆腐成色自然白嫩,味道带有黄豆的清香,比当今市面上所谓“柴禾豆腐”味道纯正得多。因此,龙泉豆腐丸子在周边地区以“色正味淳”而著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