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移民留下的珍贵遗产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移民留下的珍贵遗产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地域为乡村移民聚落证据主要来自于五个方面:一是官方调查统计数据,二是本地族谱的记载,三是上述下传的民众记忆,四是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五是较为典型的文化迹象。因为历代移民潮或战乱,龙泉山内的住户从史载和遗迹来看,经历过多次更迭。因为多种原因举家迁移,他们的祖坟永远遗留在此。三是作为时空隧道的地名出现明显的两种现象。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移民留下的珍贵遗产

本地域为乡村移民聚落证据主要来自于五个方面:一是官方调查统计数据,二是本地族谱的记载,三是上述下传的民众记忆,四是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五是较为典型的文化迹象。20世纪80年代武昌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由赣省徙入的“在县人口来源中占较大比例”[7]。在龙泉地域走访中得知,多数人表示,其祖辈是随“江西填湖广”移民潮迁徙来此居住的,他们还用“解手”一词来证实:官方是通过强制行为来实现的。

笔者抽样查阅本地部分家谱,也得到印证。如山内的《涂氏宗谱》、《杨氏宗谱》,山外的《(灵泉)胡氏宗谱》,流芳谭鑫培家的《谭氏宗谱》,纸坊熊廷弼家的《熊氏宗谱》,豹澥汤铭新家的《汤氏宗谱》等。唯有营口塆《刘氏大成宗谱》记刘姓由大同府以宦落籍江夏,后迁灵泉:刘五马,山西大同府定安县人,“明正统四年,以协镇之职托迹(武昌)忠孝门棋盘街”。刘世应康熙年间迁东乡灵泉山。(www.daowen.com)

因为历代移民潮或战乱,龙泉山内的住户从史载和遗迹来看,经历过多次更迭。他们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些文化遗证,有如下表现:一是无主藏宝。张训民在天马峰南坪“锄圃得金数瓮”,在玉屏峰北坪黄獭陵旁,有黄氏掘地得金龟,取名“金龟园”。或经历代相传:天马峰下藏有金银财宝。时至今日,时常有村民挖得古董。或许因为战乱,在逃离之前,将金银财宝深埋地下,期盼有朝一日回到故乡,重返家园。然而有些人永远没能回来,许多地下珍宝成为无主遗物。二是无主大墓。这些大墓原属一些大户人家。因为多种原因举家迁移,他们的祖坟永远遗留在此。如冯氏先祖,由唐至宋,在此居住300余年。冯式迁居咸宁后,还专程写信给灵泉乡邻,拜托他们“垂怜赐顾”冯家祖坟。三是作为时空隧道的地名出现明显的两种现象。其一,绝大多数地名不复存在。如斑鸠原、牛角洞、科牛岭、藜花岭、桂离亭等,明中期以后无存。其二,少数地名不知来由,无从考证。有些现存地名为前代居民所称,新的村民入住后,自然而然地保留下来,无形中成为一类历史档案。营口塆并无熊姓人家,前有一片农田却叫“熊家垅”;新灵泉寺南部的男子塘、女儿塘;胡鸭塆无王姓住户,东有“王家垅”和“王家垅山”;类似情况在中所塆周边更多,如缪家岭、石家坡、石家塘、孙家塘、稽家塝、牛家塝、金板场、曹家坟等。山内自晚清以来不曾有以上姓氏,而这些处所地名,有一种可能是某姓大户在此地购买的地产,当地人便以此命名。但笔者推测,大多数为前代某姓人家地产留下的地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