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樊京有女嫁张训民为妻,樊张两家是久远的表亲。由樊氏中堂联所见,时至元末,灵泉樊氏后裔不太在意先祖的功名。门联表明:“松竹青幽何必封侯日,云山潇洒应还处士家”,身居云山松竹之中,怡然处优,恬静闲逸,毋庸带砺山河之盟,无须封侯遇隆之赐。直到明初方有科甲之显,樊时中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举,族人认为是先祖保佑。樊时夏专程从黄冈赶到灵泉,领衔在旧址上扩建祖庙樊侯祠(即将军阁),加上樊时中栽种开红白两种桂花的桂园,成为本地又一人文景观。沈如筠游观将军阁,诗兴即发:“鸟鸣留客意,花发酬宾诗。”另外,“桂”谐音“贵”,华贵之,又有“蟾宫折桂”之寓意,隐喻学业有成,科考及第。这一愿景始于樊时中,其后有樊鉴拔为宣德年间(1426—1435年)贡监,樊镛考中景泰元年(1450年)举人。樊鉴、樊镛列入“灵泉八达名宦”。樊时中任巡道官,与张添祐、李时亮、王礼等人要好,常结伴出游,饮酒赋诗。樊时中的《张诚瘗枯骨记》入选乾隆朝《江夏县志》艺文部[70]。樊时中的《灵泉八家记》和樊镛的《灵泉山记》充分表露了他们对于里居的深爱。樊时中称赞灵泉有九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方面,有湖景山色竹树烟云,楼阁亭台房墅圃池;社会生活方面,有:人物风貌矜庄得体,风俗教化质朴淳厚,各家子弟诵读不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不研学,文士名流往来不辍,众邻乡亲礼让不衰,士绅乡耆尊亲不替。樊镛这样描绘灵泉百姓生活状态:“民力宽然有余,而绝口不言贫。”多秉礼义,少起争讼,因而“淳宠之风,和乐之气,浸于人心”。一幅满满的祥和景象,幸福满意程度不言而喻。樊鉴的《冬吟白雪诗》[71]讲求用典,首联和颈联将“万里江山齐皓首,一夜青山满白玉”的壮丽美景作铺垫,颔联和尾联巧妙地化用了四个典故:“梅花逊雪卢仝句,柳絮因风道韫才”,源自卢仝“相思梅发疑是君”和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灞桥豪兴何人事,一向欧公次第猜”源自孟浩然“诗兴发于灞桥风雪驴背”和欧阳修“姚黄魏紫开次第”,均为文人追慕的形神兼备、值得品味的意境。作者借前人雪景故事营造意境,表达自已的即时情愫,语词精练,却饱含张力,思古言今,余韵悠长。
中华樊氏家族谱网《全国樊氏一统字辈》显示:以孔子弟子樊须(字子迟)为一世祖辈,十一世樊哙后人有伉、市人。黄冈一带是湖北樊氏较为密集的分布区。龙泉山地方文献显示:樊哙墓被迫强迁和楚藩夺地以后,灵泉樊氏后裔奔黄冈投亲靠友。2009年,有湖北阳新樊姓后人专程拜谒、考察樊哙墓,写有《拜谒武昌“樊哙墓”杂记》的博文。作者在全国多处存在樊哙墓难辨真伪的情形下,也对龙泉山樊哙墓疑惑不解。笔者查阅阳新樊姓2008年续修《樊氏宗谱(中兴堂)》中的《樊迟至樊宗理世系源流图》得知:此支樊姓,同样是尊樊须为始祖,从第二世到第六世,人名与《全国樊氏一统字辈》相同,第七世至第五十二世,许多人名不详,第五十三世有一支迁江西始祖,第六十世有一支迁阳新。《世系源流图》无法看出世系与历史年代的对应性,因此难以判定与明初生活在龙泉山的樊姓人物的相关性。(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