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李鄘的坚直无私,执政全权包揽的问题

李鄘的坚直无私,执政全权包揽的问题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旧《唐书》均评李鄘个性“强直无私”,不同程度地提到其执政存在全权包揽、重威少恩的问题。当官严重,为吏以峻法立操,所至称理,而刚决少恩。后因杨凭坐罪受到牵连。由两件事例可见其不畏权贵、方劲坚直,一是拒绝公主之子请补诸生,二是迫令神策军吏偿还借贷的民钱。曾公开宣布与杨凭关系。《新唐书》把李栖筠、李鄘列为“刚”的同类,同在第七十一传,传末有一段评语。

李鄘的坚直无私,执政全权包揽的问题

新旧《唐书》均评李鄘个性“强直无私”,不同程度地提到其执政存在全权包揽、重威少恩的问题。当官严重,为吏以峻法立操,所至称理,而刚决少恩。晚年处于元和中兴时期,想有所作为。在长安,有打击面扩大化的倾向,镇凤翔、太原时皆以刚严操下并遽变旧制。时常变更法度,情绪不定,使百姓无所适从。从这点能看出,唐朝政府十分注重官员的政绩和民声。

李鄘与杨凭、穆质、许孟容、王仲舒等人友善,有其历史背景。虢州弘农人杨凭,为人简傲不羁,官在京兆尹,为御史所劾,贬为临贺尉。穆质,怀州河内人,供职给事中一职时,时政得失,均要展开商议或进谏。皇帝为他改名,在别人看来是天大的喜事,而他心颇不悦。后因杨凭坐罪受到牵连。京兆长安人许孟容(743—818年),大历年进士,或为任秘书省校书郎时,与李鄘交好。因讽喻切正,累得德宗擢升,卒赠太子少保。由两件事例可见其不畏权贵、方劲坚直,一是拒绝公主之子请补诸生,二是迫令神策军吏偿还借贷的民钱。王仲舒(762—823年),并州祁(今山西太原)人。贞元年间中第,初拜左拾遗,官至中书舍人。曾公开宣布与杨凭关系。杨凭获罪,无敢路过其他友人家。王仲舒并无顾忌,经常邀约杨凭,并替他喊冤叫屈。此五人籍贯不同,家族背景不尽相同,但他们走得很近,有共通特质:恃才自负,强直任气。他们结盟为友,可能因为中第时间相当,或有共事经历,且志趣相投的缘故。元和四年(809年),李鄘、许孟容、穆质与其他大臣均反对官军讨伐控制成德镇的军阀王承宗,证实他们见地相当。

新唐书》把李栖筠、李鄘列为“刚”的同类,同在第七十一传,传末有一段评语。说他们是刚毅骨鲠忠臣,并进行对比:“栖筠抗权邪,不及相;鄘得相,不愿拜。非刚,畴克胜之?”[7]分明是赞赏有加。(www.daowen.com)

为便于研究者搜索查阅史料,在此有必要说明,有古籍将“鄘”写作“墉”或“鄜”(《太平广记》卷二五一,“鄜”可能是刻板之误。据《江夏县志》载,李鄘归葬九峰狮子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