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楚昭王寝园布局及其开发价值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楚昭王寝园布局及其开发价值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昭王以后的八个楚王寝园地面建筑拆毁殆尽,但仍可从遗址上看到其布局特征。第一代楚王“昭王”的昭园坐西北面东南,位于天马峰南面的中轴线上,显示其辈分地位至尊无上。其余诸园呈扇形分布排列,拱揖昭园,体现了“序昭穆葬”的典型特征。明廷直到弘治五年,明令亲王“于始封父祖茔序昭穆葬”。事实上,前几代寝园的选址虽在此令之前,表明昭穆观念由来已久。《楚昭王寝图》显示王妃葬于左右两侧。过白以布局为前提。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楚昭王寝园布局及其开发价值

昭穆是指周人按辈分排列宗庙和墓冢的规则和次序。尽管昭王以后的八个楚王寝园地面建筑拆毁殆尽,但仍可从遗址上看到其布局特征。

从整体布局来看,九个寝园设计排列原则是:尊长居中、晚辈呈顾盼朝揖之势。第一代楚王“昭王”的昭园坐西北面东南,位于天马峰南面的中轴线上,显示其辈分地位至尊无上。第三代楚王的宪园与昭园中轴线平行。其余诸园呈扇形分布排列,拱揖昭园,体现了“序昭穆葬”的典型特征。明廷直到弘治五年(1492年),明令亲王“于始封父祖茔序昭穆葬”。事实上,前几代寝园的选址虽在此令之前,表明昭穆观念由来已久。从《明会典》的制度设计,以及零星的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各王妃子与夫人葬处大多随葬此地。《楚昭王寝图》显示王妃葬于左右两侧。成化十三年(1477年),规定亲王与应王妃合葬。事实上,楚藩九王与妃妾墓葬,从楚昭王起便形成例制。

从个体选址来看,诸园以各自所据位置而定朝向,因而均有各自的小天地。这里周山环绕,因为风水讲究,前后有朱雀玄武,左右各有支山或岭岗护持,背后倚靠一座山,前面隔水对望一座山。昭园、康园、愍园位居“太师坐椅”、“金龟打伞”、“金盆游鲤”等象形地貌,庄园与愍园间有“骆驼卸宝”。昭园与宪园中轴线大致平行,靖园与贺园中轴线大致平行,愍园、恭园、靖园三园中轴线大致平行。庄园、靖园中轴线正对昭寝地宫,端园中轴线正对昭园大红门,宪园中轴线正对靖寝地宫。

从外观形制来看,寝园前方后圆是按生前生活“前宫后山”的象征含义建筑格局来设计,以示“卒后如生”的寄托。

从建造规模来看,显示出逊避祖辈的原则。其他八寝园规模小于昭园,除了朝廷有规制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后王恭让祖辈的讲究。帝王陵寝制度讲究“逊避”,即后辈不能超越先辈的寝园架构,包括规模、华丽程度等。(www.daowen.com)

从审美意境来看,诸园的空间序列是随着先后顺序、地势地貌特点来组织空间的分配与组合。其一是谋求封土为陵,融入山水效果。以昭园为例,天马山主峰(主山)、笔架峰(案山)、东澥为朱雀水,左右山涧溪流为虾须水。其二是讲求布局。以愍园为例,占地35880平米,约合53.82亩,建有内、外茔园,前圆后方。其三是讲究“过白”。过白以布局为前提。是指前、后建筑要保持一定距离,可通过门樘看到前屋脊上露出一线天光。过白关系到采光纳阳,构图审美。在各寝建筑群轴线上的殿堂要达到此效果,要依赖前低后高的地势,以及建筑物的间距。

因此说楚藩葬制既遵从了传统的墓葬观念,又突破了昭穆制度的排列规则。(见图4-6)

图4-6 明楚王寝园布局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