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内谷地和山外滨湖地区多为垅岗平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985年出版的《武昌县乡镇概况》统计数据显示:营泉村和二龙村两村水田2784亩,旱地1659亩,山林面积3700亩。垅岗平原推广规模化的种植经济,在港湾湖汊,组建多种水产养殖基地,形成养售钓多渠道的经营链。倡导多向经营,争创两项业绩,一是再造龙泉茶的辉煌,二是打造龙泉山森林公园。龙泉茶园背靠玉屏峰,南临梁子湖。气候温和,年降水量1250~1260毫米,砂壤土质,pH值在4.5~6之间,透气、透水性能良好。北有天马峰丛、玉屏峰丛作屏障,阻挡着北来的寒气,南有梁子湖的潮湿气流滋润,尤其是清明前后,云雾缭绕,细雨蒙蒙,如雾如露,空气潮润,利于雨前茶生长。最早从何时起开始种茶,目前尚未有明确记载。但古时灵泉山不乏种茶品茶之人。南宋初年,张芸臾买荒田三百亩,种植茶叶。元末沈如筠偏爱饮茶,如“松风吹鬓,萝日依人,呼童子烹茶”。“以湖水供清茗,以花枝当酒筹。”表明他极为爱茶。20世纪70年代,笔者听到龙泉茶场场长说,他们在拓新茶园时,发现一些老茶树桩,推测龙泉茶园曾有灵泉寺僧种茶。该寺衰败后,茶园废弃。1972年,龙泉公社为了发展多种经营,在花山咀建养猪场,在此辟园种茶,在山内开辟橘园、油茶园,安置一批武汉知青。不知是巧合,还是经过论证,选址于此,竟与古人不谋而合。乾隆朝《江夏县志》有此记述:“(灵泉寺)寺右有茶圃。”[36]寺右即山南,就是现今龙泉茶场所在地。龙泉极品茶原料要求严格,以纯净、匀称、细嫩为择优标准,仅采摘一芽一叶。其质地特征可用四句话来描述:条索匀整鲜嫩爽,质纯绿润芽肥壮,茸披气清汤色碧,滋味醇厚余回香。正因为具备这些特质,龙泉茶获评1983年湖北省十大地方名茶。在汉各级机关团体、各类企事业单位,不少人专程驾车争相购买龙泉茶的景象持续好长一个时期。要发展旅游产品,就必须打造几样过硬的品牌作支撑。笔者认为,由重拾曾经享有盛名的龙泉茶品牌着手,是一项能较快见到成效的选择。
1983年,在县畜牧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兴建龙泉山耕牛品种改良基地。从荆门、广西等地引进一批尼里摩拉杂交水牛。它是以尼里摩拉牛为父本,本土母水牛为母本,通过人工授精,优配而成,从而使水牛单一的役力用途,变为役力、产乳、肉食三种用途。1984年从辽宁购回一批黑白花奶牛,营建龙泉山奶牛场。此品种须科学调配饲料,精细饲养,出奶量高。问题在于不适粗饲,乳脂率较低(<4%)。这些尝试为多种经营提供了经验与教训。山内谷地可开辟多种形式的生态种植园,与农家乐匹配,也可发展各类游艺场所。凉马坊水库南岸原有耐火泥厂,可采取循环利用模式,开设陶艺体验场所,增添旅游区的寻味乐趣。山地以发展林业为主。1984年春,武汉市委书记王群、市长吴官正等,带领市属10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来龙泉山义务植树。此后,相继有市直单位、县属部门前来植树造林。1985年,武昌县政府颁发封山育林管理办法和护林规定。经过30多年的栽种保护,山地绿化接近实现全覆盖,植被粗具规模效应。后期的跟进,可集中辟出果园,增加稀缺果树,为后期旅游经济奠定基础。龙泉山成为武汉东郊森林公园指日可待。(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