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澥融通自然人文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澥融通自然人文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澥是联通湖泊的狭长水道。在龙泉山内,以中部南北走向的横龙岭为界,山溪、涌泉汇集的水流,长期冲蚀,形成东、西两条水澥。该澥历代名称及其文化内涵有所不同。由于自然条件好,适宜农副经营,到杜淦时,发家致富成为一代名人。著书不必轻易对未来作出定论。两条湖澥,春夏两季常有山溪汇涌,秋冬时节仍有流水潺潺,农户汲水种田,商人行舟载货,文人借景抒怀,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澥融通自然人文

澥是联通湖泊的狭长水道。在龙泉山内,以中部南北走向的横龙岭(又名分龙岭、过脉岭)为界,山溪、涌泉汇集的水流,长期冲蚀,形成东、西两条水澥。

东澥,汇集天马峰南面、玉屏峰北坡的山水,在曾家塆(今舒王塆)东头形成合流,穿过小官桥、大官桥、智桥、状元桥等桥后,河道逐渐加宽,向东在左所营(今营口)塆北入湖,可通航行船。该澥历代名称及其文化内涵有所不同。唐代,在玉屏峰北坪、河道南岸,建有万卷书楼,是武汉最早的图书馆之一。人们为了纪念英年罹祸的李沇,将河道称为“沇子澥”。“沇子澥在夹山里。”[34]状元桥(见图2-7)以东一段为冯世塘(冯京先祖)购得,称作“冯家澥”,冯京成名后,改称“冯子澥”。《县志》说:“冯子澥,在夹山里,有冯家庄,为冯司徒宅,水以之得名。”[35]冯京迁居咸宁后,为杜家所购。由于自然条件好,适宜农副经营,到杜淦时,发家致富成为一代名人。从南宋至明初,北岸有灵泉商市,一些商人经水路载货来此交易。明中后期,楚藩建殿造墓的材料,大多由此运送。1974—1975年,营泉大队兴建团山机站,村民在河道中挖出大批树木,很多栎树,长短粗细不一,长的有7~8米,粗的有30~40厘米。这些木材是楚藩扎筏运输、扎架起重所用。至今澥边还散落着当年沉水的一龟一碑。

图2-7 东澥中段的状元桥(2017年1月23日拍摄)(www.daowen.com)

西澥,以郎家山水库、缪家岭水库为起点,沿途接纳马鞍峰、笔架峰北坡,石莲峰、王家垅峰、观音堂峰的南坡,向西,在中所营(今中所塆)西部凤凰咀会合,形成大港,称作“凤凰澥”,俗名“港沟”。经胡鸭塆南,在小傅塆东注入后湖。胡鸭塆原名胡家塆,南临港沟,后有大湖,以养鸭赢利而闻名,人们便称其塆名为“胡鸭子”。查看地图,凉马坊、大营、小傅三塆的东沿在一条直线上,原是一条街道。明代楚藩修造茔园时,这里是粮马房。粮马房如何演变成凉马坊的呢?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从武昌城出来的粮油建材、马料等物质,经过油坊岭(今流芳)、李家桥,运送到此囤积,然后由此中转到东部茔区。“建起粮马房,修成半边街”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明实录》记载,楚藩在陕西平凉辟有养马场,饲养大批马匹。朝廷多次向楚府调拨战马,付以酬价。可见楚藩蓄养数量相当可观。从建筑规模和巨型石雕来看,楚藩动用了大量的马匹作动力。粮马房的南端处于山口,通风阴凉,又有天然水源。马匹运完物品后,在此补给休息,作为凉马坊。粮马房的使命终结后,唯有凉马坊的地名保留下来。半边街的东边就是凉马坊龙湫北流之水,逐渐汇集成小河港,注入后湖。澥上有座古石桥,是联通胡鸭塆到小傅塆的必经之桥。夏季涨水,湖水淹过桥墩,桥面仿佛“浮”在水面,到对岸要通过小船摆渡。墩子曹塆地势较高,可以看到泉港寺和湖澥连成一片的壮景。家住该塆的曹文藻(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举人),站在窗前观赏雨后湖景,“高斋独喜傍名溪,长夏清风满袖携”,看到“月飞树杪穿金镜,桥卧波心落彩霓”,渔翁哼着欢快的小曲满载而归。此时曹举人有了新的感悟:查阅字典,理当遵循“检部依然分甲乙”的规则,但是大千世界,变化莫测,“书铭何必定东西?”著书不必轻易对未来作出定论。高斋傍名溪,清风送凉意,石桥卧波,日月同天,彩虹贯空,如此惬意景致,不就是“吾儒寻乐处”吗?一首《泉港寺晚题》,将后湖的夏日晚景描绘得美轮美奂,令人神往。

两条湖澥,春夏两季常有山溪汇涌,秋冬时节仍有流水潺潺,农户汲水种田,商人行舟载货,文人借景抒怀,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虽然后来某些地段几近干涸,但仍具开发潜能,而且开发价值必将大于开发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