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现状与分析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现状与分析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龙泉山历史文化的人员,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关注龙泉山乡邦文献及其历史文化的研究者,目前仅有少数。前期有江夏区部分人员做了基础性工作,后期有些研究者参与。研究内容与成果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由封建文化村落到龙泉山两度沦为废墟的历程。它的出现与早期武汉周边经济依水而兴具备相同特征。对于研究明代藩王和湖北地方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现状与分析

有关龙泉山历史文化的人员,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历史文献的辑录人、作注人、转载人。辑录人收录、整合各类文献,分类、校订,如汤铭新、张高荣等。张高荣将汤本《灵泉志》一分为二,整理出《新编灵泉志》和《龙泉山古诗词》,均于2006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作注人在注释中查阅资料,评注他人作品,如张钟灵、邹继鲁、沈宝之等。转载人将《灵泉古志》用于其他作品,如任桐等。二是推介人。其目标是宣传龙泉山历史文化,如龙泉山旅游宣传册的编撰者。三是研究者。即关注龙泉山乡邦文献及其历史文化的研究者,目前仅有少数。前期有江夏区部分人员做了基础性工作,后期有些研究者参与。研究内容与成果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由封建文化村落到龙泉山两度沦为废墟的历程。关于封建文化村落的某些文化现象,傅钧烈阐述了灵泉古市萌生、发展、衰亡的历程,通过考证,发现“紧靠灵泉山就有两座宋代陶窑遗址,还有一个至今尚存的一个名叫‘窑咀’ 的滨湖地带”。认为它是武汉地区“最早的一个商业集市”,交易物包括陶瓷、水产品、茶叶、布匹、粮食等。[1]彭建认为:灵泉古市是武汉商贸萌生的渊薮,持续时间长达十几个世纪。它的出现与早期武汉周边经济依水而兴具备相同特征。其衰亡,有直接原因(楚王封山造寝),也有间接原因(如,内河航运优势消失,市场日益萎缩)。[2]

二是关于明代藩王墓葬。祁金刚《江夏溯源》(祁金刚主编,武汉出版社2009年出版)部分章节论及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其中一些实地考察的一手资料可资借鉴。湖北省、武汉市考古团队的《武昌龙泉山明代楚昭王墓发掘简报》介绍明代楚昭王朱桢墓墓葬形制和随葬物品,简要分析了同时代藩王葬制的异同点。[3]陈飞、李媛丽将明代藩王墓葬分为三个时期,认为:明楚王墓展现了一部完整的明王朝地方发展史。[4]刘毅将明代王陵分为四个阶段,玄宫分为八种形态,通过横向的对比分析,指出其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认为诸王葬在同一兆域,“龙泉山明藩王墓最为典型”[5]。(www.daowen.com)

三是关于《灵泉志》。张小也认为:《灵泉志》反映了地方社会的自我认知过程和地方史的建构过程。对于研究明代藩王和湖北地方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6]并认为:《灵泉志》记载了灵泉士绅抗拒楚藩夺地的过程,士绅对于灵泉之地的主张是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据的。此过程中双方“一般”的做法和思维方式,对于如何把握明清时期的法律与司法审判模式,特别是其历史背景,也仍然是有意义的。[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