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价值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价值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拼接”这三个时期的文化表征,能够概括龙泉山历史文化发展源流。二龙泉山历史文化最为鲜明的个性是什么?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寻访求证,将这些历史文化的碎片拼接起来,发现这里在明代中期以前,存在一个典型的封建文化村落。相信有你的参与,有你的帮助,龙泉山必将成为武汉东郊最具人气的休闲胜地。

龙泉山历史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价值

方圆区区7.6平方千米的龙泉山谷地,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些什么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有什么开发价值?旅游资源有哪些优势品牌?旅游开发从何处入手?笔者认为要以人文资源研究为起点,同时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分期开发,是龙泉山旅游区走向兴盛的必由之路。这是本课题“龙泉山历史文化源流及其价值发掘研究”(武汉市教育局立项的产学研课题,编号为CXY201422)申报的初衷。龙泉山人文资源研究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乡邦文献、文人笔记、县志、省志、国史的记载,几乎是零碎型的信息、片断式的记录。为此笔者作了如下努力:

1.多方搜集素材,捕捉关键信息。曾泰是朱元璋器重的大臣,张添祐也是京官,他们的去世与楚藩疯狂夺地进程有着密切关系。杜宗晦《祭户部曾泰先生墓文》中有:“十七八年间,登鬼录几及其半”,其语透露:曾泰于洪武五年(1372年)入仕,至终逝共十七八年,可以推算其逝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前后。张添祐生于洪武元年(1368年),为洪武朝吏部高级官员,据《江夏县志》记其享年84岁,故推算其在景泰三年(1451年)去世。他们去世后,楚藩夺地进程明显加快,程度加剧。

2.查阅相关档案,核实人物籍贯。有人认为:《灵泉志》编纂者出于特殊意图,将一些非本籍人物附会到龙泉山。证实古人的乡贯有两个办法,一是查看他科举中第的地区,二是查阅他的族谱。为了澄清这种疑惑,笔者查阅方志,并尽可能多地收集本地的谱牒,来确认人物的出身,证实此人是否属于本地。由于楚藩侵凌,当时的居民四处逃散,有些家族难以找到其居所。即便是找到其后裔,家谱也遭受过颠越,有些是凭历代相传的记忆补修的,其中不免有些差谬,大致保留了家族延续的脉络。经过多方查证,《灵泉志》所载主要人物均为本土出生或本地家族人物。

3.绘制世系简图,理清家族辈分。对照族谱世系,理清人物的层级关系、辈分关系。一则可以知晓某人与其家族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二则可以检验文献记载准确与否,有助于甄别史料的真伪及其价值程度,提高还原史实真相的精准度。

4.依照相关信息,推算生活年代。依据其家族关系、科考中第时间、与本地人物交往时间,以及墓志等,来推算其生活年代。根据《唐故郓州司户参军李府君(睦)墓志并序》,李暄之父李睦天宝十三年(754年)终于官舍,享年81岁,推算其生于674年,长李邕(678—747年)4岁,为李邕堂兄。

5.借助各类资料,寻觅乡贤宦迹。按照本地方志和事主族谱记有某君曾在某地任职的线索,查找当地方志。如:曾泰族弟曾敬,《灵泉志》记述简略而且不太准确:官吏部佥事,后任太守。康熙朝《武昌府志》卷五只记录其终官职位:四川提学。乾隆同治两朝《江夏县志》亦未提及初任职位:“曾敬,字以恭,永乐壬午(实为建文四年)举人,甲申进士,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升四川督学佥事,有贤声。”这些均未记录赴四川任前的宦迹。《明太宗实录》卷八十五永乐六年十一月:“升芜湖县知县曾敬为四川按察司佥事。”再查明清两代《太平府志》,芜湖县属官任届偶有遗缺,但凡记有其任职则为“永乐五年任”。民国八年《芜湖县志》较为详明,列曾敬为明朝第15任知县:“永乐五年任,修通津桥。”于是曾敬的生平年谱逐渐明晰起来:建文四年(1402年)举人,永乐二年(1404年)三甲进士,永乐五年(1407年)芜湖县知县,永乐六年(1408年)升为四川按察司佥事,后调任四川督学佥事。通过拼接这些零星的片断,基本捋清他们的宦迹。

6.划分三个时期,归类历史事件。根据龙泉山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按照其文化表征形态,可划分为封建文化村落时期、楚王茔园营造时期、移民重组乡村聚落时期三个时期,界定这三个时期的内涵,便于著述的表达。“拼接”这三个时期的文化表征,能够概括龙泉山历史文化发展源流。(www.daowen.com)

龙泉山历史文化最为鲜明的个性是什么?笔者认为有两个独特之处:一个是封建文化村落演变成为藩王兆域,这种文化形态的舛变使得龙泉山成为唯一范例;另一个是移民重建的乡村聚落列为全国遗址遗产文化村,这也是其他一些“传统村落”无可比拟的。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寻访求证,将这些历史文化的碎片拼接起来,发现这里在明代中期以前,存在一个典型的封建文化村落。龙泉山封建文化村落,除了一般文化村落所拥有的绿水青山、日耕夜读、诗酒茶赋、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商市隆盛等表征外,与南方古典文化村落相比较,拥有唯一性。安徽的宏村、西递,江西的流坑堪称中国古代民居建筑文化的瑰宝,闽南赵家堡仿制汴京而建,滇北寺登街是茶马古道唯一遗存的古市,桂林大圩、黔北丙安是水路交通枢纽商业集市,各具特色,并一直存续到现今。龙泉山文化村落发展脉络与众不同,因故而中断,从而演进成为藩王墓葬的文化形态,在这一点上,龙泉山是绝无仅有的,没有他例。

2012年,财政部、文化部、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四家联合召集专家论证,首次提出“传统村落”概念,替代“古村落”的称谓,并界定“传统村落”应当具备三个基本内涵。这里采用的是“封建文化村落”一词,主要有两大理由。其一,它具备了“古村落”和“传统村落”两个概念的内涵;其二,原有的“封建文化村落”在明代中期短时期内失之不存。山内现存的自然村落是清代以来由移民迁居逐渐形成的,与原有的“封建文化村落”有所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古代龙泉山地域包括现今营泉村和二龙村两个现代意义的行政村范围。营泉村作为全国遗址遗产文化村在古迹遗址方面,需要探寻、清理,而在物质与非物质遗产方面,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挖掘。笔者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后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值得去做。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厘清龙泉山历史文化发掘价值,建设武汉东郊生态旅游区,以助当地经济发展一臂之力。欢迎诸位加入建设生态旅游区的行列,有力出力,有智献智。相信有你的参与,有你的帮助,龙泉山必将成为武汉东郊最具人气的休闲胜地。

笔 者

2017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