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宁教育志-乡镇教育管理概况

会宁教育志-乡镇教育管理概况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底,全县有28个乡镇教育管理中心。张庄学校2006年8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川镇最早教育管理机构—教学辅导区成立于1954年,辖中川、丁沟两个乡。获奖情况中川镇教管中心2013年被评为白银市“两基”先进集体。全乡共辖13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3945户19341人,其中少数民族1489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7%。

会宁教育志-乡镇教育管理概况

2015年底,全县有28个乡镇教育管理中心。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73所,其中:初级中学3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279所(包括教学点),幼儿园51所。

丁家沟乡 地处会宁县西南边缘,北与会师镇接壤,南与通渭县华家岭乡、安定区宁远乡毗邻,西同安定区石泉乡相连,东与中川乡交界。总面积164平方公里。共辖10个自然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476户20896人,其中农业人口19942人。

1949年,全乡有私塾1所,小学3所。1950年建成梁庄小学,1952年建成万河小学、杜梁小学、马岔小学,1953年建成苦河小学,1954年创建李窑小学,1956年创建荔峡小学,1957年创建马堡小学,1958年办起毛牛口小学。1965年,全乡有11所小学,60名教师,1000多名学生。1966年后,相继建起金滩小学和慢湾小学。1968年,张庄小学申办为张庄七年制学校。1969年,丁家沟小学改制为丁家沟中学(包含小学部和中学部)。1975年,将荔峡小学和合川小学改制为七年制学校。1970年前后相继建成庙坪、老人沟、南门、麻岔、赵岔、马堡、康湾、窑沟8个教学点,小学达到20所。1980年,合川七年制学校调整为五年制小学,张庄和荔峡七年制调整为八年制,丁沟初中小学部剥离,成为初级中学。1984年撤并仓勿教学点。1991年丁沟初级中学由窑沟村曹坡社搬迁至原丁家沟乡中心小学校址,乡中心小学由原址搬迁至南门村南门社南门小学校址,撤并麻岔教学点。2000年撤并马河教学点,2003年庙坪小学、马堡小学撤并为教学点,撤并老人沟和沈屲教学点,2009年撤并赵家教学点和庙坪教学点。2010年撤并马堡教学点。

2015年全乡有各级各类学校15所,其中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级六年制小学6所,二年制教学点6所,有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929人;全乡有教职工100人,代课教师29人。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1.84万平方米,其中初中5047平方米,小学1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03.18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6.21万元,图书资料30.03万册,计算机114台。

获奖情况

丁家沟乡中心小学 1994年9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3年,六年级班被评为白银市优秀班集体。

张庄学校 2006年8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荔峡学校 2007年9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中川镇 位于会宁县南部,西与丁沟乡接壤,东与新添乡毗邻,流域面积258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76个生产合作社,3626户,总人口17810人。中川镇最早教育管理机构—教学辅导区成立于1954年,辖中川、丁沟两个乡。1967年以后中川乡单独成立教学辅导区。

1949年,中川私塾学堂有:梁家堡学堂、高庙堡学堂、会宁县第二区完全民国小学(中川中学前身)、老鸦学馆、红土沟学堂等。1952年,私塾改为公办学校,梁堡小学、高庙小学、老鸦小学、化合小学改为初级小学(四年制),中川镇小学(中川中学前身)改为完全小学(六年制),隶属会宁县中川完小辅导区。20世纪50至60年代,办起三岘初小、王磨初小、糜岔初小、大墩初小。1969年,先后办起近30所中小学校,中川镇完小改为中川中学,设立高中部,学制为二、二分段,并附设小学部,高庙、梁堡、老鸦、化合、王磨5所初小改为七年制戴帽初中,学制为五、二分段,新建高陵小学、彭岔小学、白岔小学、新窑七年制初中。70年代,中川中学成为全县乃至全省学习的榜样,当时有“远学朝阳、近学中川”的口号。中川大部分学校都有学农基地。1978年至1990年,先后撤掉梁堡、老鸦、王磨、化合、新窑等学校初中部,2008年撤销高庙学校初中部。2009年至2012年,撤销白岔、大墩梁、彭岔等教学点,将糜岔小学、王磨小学、老鸦小学、大墩小学撤并为二年制教学点。

2015年,全镇共有学校1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6所,教学点2个,镇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数1088人,其中初中412人,小学531人;全镇有教职工154人(代课教师21人)。全乡学校占地面积为10.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平方米,图书14630余册。

获奖情况

中川镇教管中心 2013年被评为白银市“两基”先进集体。

中川镇中心小学 2013年被评为白银市“两基”先进集体。

高庙学校 1983年被评为会宁县先进集体;2010年被评为白银市雏鹰大队。

新添堡回族乡 位于华家岭北麓,会宁县城南部,南与侯家川镇相依,西接中川镇,北与会师镇毗邻,东临翟家所乡,乡政府设在新添村南马社,距会宁县城15公里。全乡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属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干旱山区,是白银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共辖13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3945户19341人,其中少数民族1489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7%。新添堡回族乡曾连续四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1949年8月22日,会宁县人民政府成立接管教育时新添乡有新添堡小学、道口小学、炭山小学、回河小学、沙湾小学、苦水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7所。1953年全乡各类学校基本改制为公办学校。1958年,于河屲村上李社创办河屲小学。1962年,创办彭湾小学、涝池小学、三岔小学、三合小学等学校。1963年8月,在石沟村石沟社清真寺院内创办石沟小学。1964年,创办新合小学。1964年以后,举办了大量的“耕读小学”,实行半耕半读制。1968年回河五年制完全小学扩建为回河七年制中学,1972年时,教学班达到10个,教师增至16人。1969年在芦岔村油坊社创办芦岔小学。1976年,道口五年制学校更名为道口七年制学校,1982年中学部撤并,学校更名为道口小学。1977年沙湾小学改制为七年制学校。新添回民中学始建于1969年,1977年新添七年制学校改制为十年制,设高中部,招收高中生100名,1978年,高中停招。1989年在河屲村东山社建起东山小学。2003年8月大寺小学撤销。2012年8月张坪小学、彭湾小学撤销。

2015年全乡共有各类学校15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6所,教学点7所,乡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090人。全乡有教职工133人,其中代课教师1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获奖情况

河屲小学 2008年获会宁县小学六年级质检村学组优胜奖;2010年9月获会宁县小学五年级质检村学组二等奖;2013年9月获会宁县小学六年级质检村学组二等奖。

新添堡回族乡教管中心 2009年9月获会宁县小学教学质量二等奖;2010年9月获全县质量检测乡镇组一等奖和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9月获全县学业水平检测优秀奖;2013年9月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新添小学 2009年9月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县质量检测中心小学组三等奖;2010年9月获会宁县小学五年级质检中心小学组一等奖;2012年9月获会宁县小学六年级质检中心小学组第一名;2013年9月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获会宁县小学六年级质检中心小学组二等奖。

苦水小学 2010年9月获会宁县小学五年级质检村学组一等奖。

炭山小学 2010年9月获会宁县小学五年级质检村学组二等奖。

道口小学 2010年9月获会宁县小学五年级质检村学组三等奖。

新合小学 2010年9月获会宁县小学五年级质检村学组三等奖。

涝池小学 2013年9月获会宁县小学六年级质检村学组二等奖。

沙湾小学 2013年9月获会宁县小学六年级质检村学组二等奖。

侯家川镇 位于会宁县南部,南与通渭县义岗镇接壤,东和党家岘乡毗邻,北连新添堡回族乡,西靠中川镇,总面积为112.3平方公里。辖白顾、葛家滩、侯家川、古道、邢郡、芦河、下川7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14338人。

1949年8月22日会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后,接管涧滩私立小学和侯川乡初级小学。11月,古道民办小学迁建到当庄社赵氏宅院,以其家北厦房作为教室。同年,高湾小学定为民办初级小学。1950年,兴建葛滩小学,创办芦河民办小学。1953年,下川村创建史河小学。1955年,创建白顾小学,创立齐靳民办公助初级小学,侯家川初级小学改制为侯家川高级小学。1956年,校址从温家小院迁至现侯家川乡初级中学校址处。同年春,齐靳初级小学购买葛滩社一民宅基地作为新校园。同时创办侯家川乡邢郡小学,教室为当地一现成窑洞。1958年秋组建的侯川农中,于1959年撤销建制,恢复原侯家川高级小学建制。邢郡小学教学班由原来的2个增至3个,1960年,该校停办;1964年恢复。1959年,下川小学撤并于回河小学(今属甘肃省会宁县新添乡)继续办学。1964年,在下川社重新建成下川村中心小学,白顾小学于1960年停办。1963年,重新办学。1960年9月,葛家滩小学确立为五年制小学,设立教学辅导区。1962年,缩并为四年制小学。1960年秋,齐靳小学停办。1962年,涧滩小学由公办小学改为民办小学,1964年将原校迁至今涧滩小学址。1967年,侯家川高级小学过渡为侯家川七年制学校。1969年,葛滩小学改制为七年制学校,下辖林去、黄川、王店3个三年制小学。1969年,高湾小学停办。1971年,重新开办高湾小学。1969年,邢郡小学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1969年,齐靳小学建成使用。1974年,增设水沟、沙咀、后湾3个教学点。1970年春,窑坡小学在一孔破旧窑洞里创立。1975年,白顾小学将校址迁至庙咀社(即今校址)。1974年,高湾小学改制为五年制小学,下辖两个三年制学校。2007年9月葛滩村黄川三年制教学点并入葛滩小学。下川村芦岔二年制教学点并入下川小学。2011年9月,涧滩小学并入侯川乡中心小学。2012年9月,创建葛滩小学附属幼儿园。

2015年全乡有小学7所(含教学点3个),在校小学生506人;初中1所,在校初中生328人,镇中心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87人。有教职工106人。学校占地面积4.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16平方米、图书30250册。

党家岘乡 位于会宁县东南部,东接杨崖集乡,西靠侯家川镇,北邻翟家所乡,南连通渭县,为会宁、静宁、通渭三县交界之地。面积约14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约2200米。现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20563人。

1949年,党岘乡有砖井、梁河、大寨私学和党岘私人学堂等4所私立学校。1956年建立新民小学、吕堡小学,1958年建立张坪小学、庙儿小学,1962年建立杨湾小学,1969年建立范湾小学。进入70年代后,新建多所教学点。1958年,党岘小学改办为党岘工业中学。1959年,党岘工业中学改名为会宁县第三中学。1962年,会宁县第三中学恢复为党岘小学。1966年,党岘小学改办为党岘农业中学。1969年,党岘农业中学扩建为九年制学校(小学—初中—高中)。1977年,小学部分剥离,改制为完全中学。1981年,高中部分撤制,学校成为一所独立初级中学。1991年,建成王沟小学。1993年,建成希望小学(乡中心小学)和吕堡回民小学。1970年,梁河小学改为七年制学校,1982年,改为五年制小学。1997年,建成党岘幼儿园。1994年,先后撤并后湾、上湾、回河、簸箕、麻岔等二、三年制学校。大湾中学撤并后,归入党岘初级中学。2007年上秀教学点撤并,2010年陈马、中庄教学点撤并,2011年8月窝托小学撤并。

2015年全乡有各级各类学校15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12所,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现有小学生875人,幼儿384人。全乡小学共有教职工141人,其中公办教师122人,代课教师19人。小学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554平方米,图书31533册;幼儿园占地面积为266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70平方米,图书1345册。

获奖情况

庙儿小学 198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希望小学 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张坪小学 200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杨崖集乡 位于会宁县东南部,东南与静宁县接壤,西南于党家岘乡为邻,西连翟家所乡,北靠太平店镇。总面积162.8平方公里。现辖杨崖集、东阳、罐子峡、刘家咀、魏家岔、厍家河、红土坡、陇西川、王家湾、姚家坡、邢家坪、北坪12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22199人。

1949年,“杨崖集初级小学”正式成立。同年建成陇西川初小和水头小学。1951年开始划分辅导区,陇西川成立辅导区包括上王、吊岔、党岘、梁河、魏岔等初小。1956年厍河小学成立。1963年,罐峡小学在大队部院内成立。1977年,刘家川办起刘咀村七年制学校,后恢复小学建制。2006年9月。魏岔村东坡社二年制教学点撤并到双岘小学。1968年,陇西川小学改制为七年级戴帽中学,1992年中小学分设为陇西川小学和陇西川中学。1969年,杨崖集初级小学改制为杨崖集七年制学校,刘咀小学改制为五年制。1967年,郉坪小学改制为五年制小学,1970年,将学校搬迁到董家湾。1974年,建立杨川、邢坪、姬湾3个教学点。1976年,郉坪五年制学校和双岘小学改制为七年制。1984年,双岘中学撤并。1982年,杨崖集七年制学校中小学分家,小学部即为现杨崖集乡中心小学,中学部为杨崖集初级中学。2003年后,撤并魏岔、东坡、代岔、姚坡等二、三年制学校和姚坡七年制学校。2011年秋,成立乡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2012年东阳教学点撤并。

2015年全乡有学校10所,其中小学8所,在校学生880人;初级中学1所,学生79人。全乡有教职工162人(代课教师30人),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全乡学校占地面积12.5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67万平方米。

获奖情况

杨崖集乡中心小学 1999年,被白银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先进集体”;2003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会宁县2012年小学学业水平检测一等奖”;2013年被评为白银市先进集体。

郉坪小学 199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罐峡小学 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老君坡镇 地处会宁县东南部,北靠宁夏回族自治区,南接静宁县。流域面积138.33平方千米,所辖13个行政村,78个社,总人口2.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4万人。

1949年,全乡有老君坡、阳赵、文岔、雷岔等小学和芦坪村四年制初小5所学校。1959年成立老君辅导区,1979年,成立学区,1989年改为乡教委,2004年,成立乡教管中心。1996年,乡教委从老君中学分离出来,迁址原中心小学(老君小学)办公。1969年谢岔小学改制成七年制学校,1980年改为八年制,1991年升为九年制,1998年9月中小学分开,建成老君坡乡谢岔六年制小学和老君坡乡谢岔独立初中。2010年由于布局调整停止招生,2012年6月,最后一届初三生毕业,谢岔初级中学撤并,谢岔小学搬入,原谢岔小学改建为谢岔小学附属幼儿园。1976年阳赵小学改制成七年制学校,1980年撤销,恢复小学建制。1977年谢埂小学改制为七年制学校,1981年撤销,恢复小学建制。2014年3月,黄尹小学停止招生,保留建制。

2015年,全镇有学校17所,寄宿制初中1所(老君初级中学),中心幼儿园1所,中心小学(镇泰小学)1所,乡农科教培训中心1所。村小学10所,教学点3所。其中初中学生288人,小学生874人,学前幼儿180人。有教职工178人,其中公办教师158人,县聘代课教师2人,县请代课教师17人;本科学历98人,大专学历41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9人。全镇小学及幼儿园占地面积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图书30143册,中学占地面积2.8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558平方米,初中图书31913册。

获奖情况

老君坡镇教管中心 200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两基”工作先进乡教委。

谢岔小学 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镇泰小学 199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太平店镇 地处会宁县东南部,南接静宁县高界镇,北邻老君坡镇,南连杨崖集乡、西靠翟家所乡。全镇流域面积139.9平方千米,所辖12个行政村,99个社,人口总数21539人。

1974年设太平店乡、青江驿乡辅导区。1976年,按公社设立太平店、青江驿学区。1989年,设立太平店乡、青江驿乡教育管理委员会。2004年4月,改建为太平店乡、青江驿乡教育管理中心。2005年撤乡并镇,青江驿乡归太平店镇所属,原青江乡黄尹小学划归老君坡乡,其余学校均划归太平店镇管辖。太平店乡、青江驿乡教育管理中心合并为“太平店镇教育管理中心”。2008年周沟、王湾两所小学撤并;2010年万坪、牛坪两所小学撤并;2012年太平中学高中部剥离,代湾小学撤并。

2015年,全镇有各级各类学校10所,其中寄宿制独立初中1所,二级初中1所,小学(含3所附属幼儿园)7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735人,其中初中学生687人、小学生816人、学前幼儿232人。全镇共有教职工208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中学97.2%,小学100%。全镇学校占地面积约8.26万平方米,其中小学占地面积约5.42万平方米,初中占地面积约2.84万平方米;小学校舍建筑面积约9103平方米,初中校舍面积1.54万平方米。小学图书29046册;初中图书50052册。

获奖情况

太平店镇教管中心 2012年,被中共白银市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翟家所乡 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南邻党家岘乡、侯家川镇,北靠八里湾乡、老君坡镇,西接会师镇,东连太平店镇,东高西低,属黄土高原丘陵区,全乡辖12个村。

1980年8月,成立翟所学区,1997年8月,改为翟家所乡教育管理委员会,2003年8月,更名为翟家所乡教育管理中心。工作人员6人。

2015年全乡有中小学校15所,其中寄宿制独立初中1所,寄宿制乡中心小学1所,乡中心幼儿园1所,村级六年制完全小学10所,教学点2个。在校学生1376人,其中中学生517人,小学生859人。现有教职工194人(含代课教师8人,计外工1人)。

获奖情况

翟家所乡教管中心 2014年9月,获县委、县政府全县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三等奖;2015年9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八里湾乡 位于会宁县东南部,东靠平头川镇和老君坡镇,西连柴家门镇,北与韩家集乡、大沟镇毗邻,南与翟家所乡接壤。总流域面积195平方公里。现辖11个村,88个村民小组,4423户,21889人。

1949年时,有散岔、芦坪、复兴、山头、陈去等5所小学和私学。1950年春,创办旮旯小学。1952年,创办团结小学、中庄小学、陈去小学。1953年,建成辽坡小学。1957年,创办八里小学、芦坪小学、富岔小学。1963年,建成南湾(张岔)小学。1965年,创办大湾小学。1979年,建成油房、田坡、大水、西湾教学点。1980年,建成复兴西坡、大湾李湾教学点。1981年,建成辽坡东坡、芦坪龙王川教学点。1969年,复兴小学、旮旯小学、中庄小学、百户小学改为七年制学校,1979年至1984年,学校初中部撤销。1969年新建李湾七年制学校,1980年,中小学分离。1989年,建成八里独立初中,1995年和李湾初中合并,始称八里湾初级中学。1999年秋,创建陈去初中,2012年,撤销初中,改建为陈去小学。2007年撤并油房小学和西湾、复兴西坡、芦坪龙王川教学点。2008年,撤销田坡小学。2010年,撤销大湾李湾教学点。2011年,撤销辽坡、富岔、南湾、大水小学。2012年建成陈去小学附属幼儿园。

2015年,全乡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11所(包括教学点6个),乡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956人,其中初中生365人,小学生453人,幼儿138人;教职工总数171人,其中代课教师30人。

获奖情况

八里湾乡中心小学 1994年9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6年9月和2007年9月,分别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4月被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评为“2010年度教育科研先进学校”;2012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单位”;2012年12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11年‘两基’工作先进集体”。

会师镇 位于会宁县城所在地。2004年底,会师镇由原会师镇、桃花山乡和王庙乡的两个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203.6平方公里。共辖8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有农业人口1.94万人,非农业人口3.3万人,流动暂住人口6.7万人。

1949年,红花沟私塾、燕岔私塾、南嘴私塾均改为公立初小,新建南廿铺小学。1962年建立东河小学,1965年建立王山小学,1965年建立范湾小学,1972年建立张沟小学,1973年建立高庄小学,1975年建立河坡村学。期间学制都是五年制。1966年红花沟学校改制为完小,1975年改制为七年制学校。1970年南嘴学校、范湾学校也改为七年制学校。1998年开始,各五年制小学转为六年制完全小学。2005年起,先后撤并窝铺小学、南十小学、稍岔小学、燕岔小学、张沟小学、蓝天希望小学、吊川小学、范湾小学、高庄小学和南嘴初级中学等10所学校。1984年,桃花山乡设立学区,为全乡教育业务部门。1989年,学区更名为桃花山乡教委。2004年以后,桃花山乡教委更名为会师镇教育管理中心。会师镇教育管理中心设在会师镇回民小学,所辖回民小学、南嘴小学、明德小学、王山小学、东河小学和蒲杏小学6所六年制小学。

2015年,全镇有学校13所,其中小学5所,在校学生人数为97人;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1268人。小学专任教师52人(县请代课教师7人),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56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现有校舍面积为8868平方米,生均6.73平方米。小学有图书17106册,生均13册。小学各学科实验仪器、教学器材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获奖情况

会师镇教管中心 1996年9月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2月被评为白银市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先进乡(镇);2012年4月在“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中被评为“优秀组织管理机构”。

东河小学 2003年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王山小学 2004年6月被评为白银市先进班集体。

明德小学 2008年12月被评为白银市先进班集体。

回民小学 2000年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2年被评为白银市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2009年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甘肃省少工委评为“少先队红旗大队”。

蒲杏小学 2007年被评为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柴家门镇 地处会宁县城北郊,总流域面积279.3平方公里,总人口24321人,全乡共有11个村,67个村民小组。1980年以前,柴门乡由城关公社管理,1980年9月,成立柴门学区,1991年设立柴家门乡教育管理委员会,2004年改为柴家门乡教育管理中心。原王庙乡1980年9月成立王庙学区,1991年设立王庙乡教育管理委员会,2004年改为王家庙乡教育管理中心,2005年,撤并入柴家门乡教育管理中心。2015年,柴家门乡改为柴家门镇。

1949年8月,柴门乡学校有四十铺、鸡儿嘴、童家湾、荞岔、王庙、孙去、冯严等7所初级小学。1950年办起张堡、窑沟两所四年制初小;1951年办起孟堡四年制初小。1955年县乡统一规划调整后,柴门乡有荞岔、细米、鸡儿、北十里铺、西王、堡花、柴门、阳坡、小西、四十铺、王庙、孙去、冯严、芦井共14所四年制初小。1956年,办起四十铺、张堡、鸡儿、王庙4所六年制完全小学。1960年起,先后办起王咀、童湾、孟堡、秦唐4所初级小学和阳坡完全小学。1968年,小学管理权限下放,由生产队管理。1970年先后又办起景岔、河西、大岔、唐川、三合、王川、岔口、上吴岔、芦井、王庄、大水、赵岔等初级小学。1977年,全乡共有20所完全小学和4所四年制小学和17所三年制小学;还有7所七年制学校。之后,鸡儿、张堡、小西、王庙等七年制学校均改制为八年制学校;孙去和堡滩七年制学校,学生升入八年级后到王庙八年制学校就读。1984年,二十铺村张湾社建成柴门乡中心小学;童湾小学、小西小学、堡花小学和鸡儿小学改建和重建;四十铺小学搬迁新建,樊郭小学新建后,更名为鸿志小学。王庙乡1987年新建王庙乡中心小学;陆续完成王庙初级中学、王庙小学、冯严小学、保鸿小学、芦井小学、堡滩小学的改建、扩建;1995年,鸡儿学校被正式命名为鸡儿嘴初级中学,附设小学部。2003年,中小学分校区独立办学。2007年,新建王庄小学,扩建孙去小学。一些教学点和学校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和学校规模缩小,逐年撤并。1983年,孙去七年制学校撤并;2007年,张堡七年制学校撤销初中部。王庙初级中学2011年撤销,学生集体转入桃林初级中学。2010年,柴门中学划归教育局管理。。2013年8月,鸡儿小学整体并入鸡儿中学,2015年更名为柴家门镇鸡儿学校。阳坡教学点因为没有生源停办。

2015年,全镇有学校1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8所;在校中学生247人;小学生303人。全镇在编教职工206人。

获奖情况

柴家门镇教管中心 2003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两基”达标先进乡;2006年,被白银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被白银市教育局评为“白银市实施国家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先进乡”;2009、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县信息技术教育先进乡”;2011年,被评为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会宁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4月,被评为会宁县“五星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韩家集乡 地处会宁中部,东接大沟镇,南连八里湾乡、柴家门镇,西邻甘沟驿镇,北靠四房吴镇。总流域面积172.2平方公里。现辖云台山、苟家岘、韩家集、谷地场、袁家坪、袁家嘴、东西坡、周家湾8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737户17221人。

解放初期,袁咀小学、韩集小学转为公立完全小学,云台、周湾、枝高、袁坪4所私塾转办为初小,学制为四年。1952年创办谷地村北坡教学点,1954年创办元坪村杨坪教学点。1955年创办谷地初小,1956年创办东西坡初小,1958创办云台村李湾教学点和袁咀村陈岔教学点,1959年创办曹咀村关岔教学点。1963年起又创办菜科、陈去、西湾、眼突山、堡子、中沟、前咀、郭岔、上去、湾儿、武坪等11个教学点。1969年,原来的7所初小全部升格为完全小学。3月,苟岘小学创办。1975年,曹咀小学创建。同时,先后建立袁咀、韩集、云台、谷地、杨湾等5所七年制学校。期间,又创办云台杨去、东坡、庙湾、大李、袁坪罗岔、周湾康沟、贾堡、周湾、曹咀大湾、腰吧、曹咀,东西坡刘去、道家去、西坡湾、袁咀赵去等教学点。1981年袁咀七年制学校改为八年制,1987年学校增设初三班,更名为袁咀九年制学校。云台学校也于1997年改制为九年制。1980年撤并谷地七年制和杨湾七年制学校,分别并入韩集中学和袁咀七年制学校。周湾小学迁到新址后即合并离学校较近的周湾教学点、贾堡教学点,1998年康沟教学点并入村学。自1981年起先后撤并刘去、西坡湾、道家去、陈去、东坡、庙湾、李湾、大李等教学点,保留菜科五年制小学、杨去三年制教学点。袁咀赵去三年制教学点于1993年并入袁咀八年制学校。2000年,袁咀九年制学校初中部与小学部分离,建立袁咀中学和袁咀小学,2001年曹咀村关岔教学点并入村学,2003年周湾村中沟教学点撤并,2005年袁咀村郭岔教学点撤并,2008年秋季,云台九年制学校初一停招,陈岔、杨坪、罗岔、北坡教学点撤并,2009年秋季,云台初中部提前剥离,保留六年制小学。袁坪六年制小学撤并,保留三年制教学点,云台村菜科、杨去教学点并入云台小学。2010年,袁咀中学初一停招,2011年剥离初中部,同年秋,东西坡、杨湾、谷地、苟岘、曹咀、枝高六年制小学撤并,袁坪教学点撤并,保留枝高、杨湾二年制教学点,2012年,枝高二年制教学点停办。

2015年,全乡有学校6所,分别为独立初中1所,六年制小学3所(学校附设幼儿园2所),教学点1所,乡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581人,其中中学生240人,小学生243人,幼儿98人。全乡教职工137人,高级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教师36人;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79人,中师中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21人。全乡小学占地面积合计为6.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合计为6872平方米,4所六年制小学各配发省标科学数学实验仪器一套,图书合计为14332册。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6.6%,初中阶段入学率100%;6周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率90%。

获奖情况

枝高小学 2009年,被评为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平头川镇 地处会宁县东南部,距县城60公里,全乡流域面积114.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79万亩。辖9个行政村,57个自然社,总人口13847人。

解放初期,私立小学转为公办小学。同时各村又新办一批小学,至1965年平头川乡共有11所小学,即马路完小、刘湾初小、平头初小、龙头咀(银龙)初小、元龙山(银树)初小、李湾初小、贠坪初小、万去初小、李化初小、青龙初小、任湾初小。学校由当地农业社管理。1960年,许多小学停办,后逐渐恢复。2009年,撤并1所六年制小学和1个教学点。

2015年全镇有各级各类学校共11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9所,镇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742人;全镇有教职工121人,其中中学教师46人,小学教师75人,代课教师15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

获奖情况

平头川镇教管中心 2004年,被评为全县“两基”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白银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单位”;2010年,获全县小学教学质量检测三等奖;2011年,被白银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获甘肃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单位。

平头川镇中心小学 2001年,被白银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学校”。

平头小学 2004年,六年级班被白银市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2005年,被白银市宣传部、教育局评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被白银市委、市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银树小学 2008、2009年,四年级班连续两年被评为白银市先进班集体。

刘湾小学 2010年,被评为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大沟镇 位于会宁县中东部,国道309线两侧,东邻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田坪乡,西接韩家集乡和四房吴镇,北靠新塬乡和土门岘乡,南临平头川镇、八里湾乡。2005年,原掌里乡撤销,除万岔村、寨科村划归新塬乡外,其他各村划归大沟乡。总流域面积287.5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480户,总人口22323人。

1949年,大沟乡有王集、大沟2所初级小学。1950—1963年,全乡相继成立张坪(1964年改为宋坪)、大李、厍曲、张屲、通安、新坪、邹川(1960年停办)、刘沟、郭庄等9所初级小学。1956年,大沟初小改制为完全小学。1974年至1976年,发展二、三年制学校8所。1958年8月,大沟小学附设初中班,1959年暑假,中小学分开,中学命名为“会宁县大沟中学”。1960年秋,中学搬迁至新建校址。1961年暑假,撤销大沟中学并入甘沟中学。1966年春,在原初中校址上重新筹办会宁县大沟农业初级中学。1968年秋季,大沟农业初级中学与大沟小学合并,为“会宁县大沟九年制学校”。1970年3月,大沟九年制学校招收首届高一级学生48人。1976年春,刘沟、通安和厍曲小学同时招收初中班各1个,成立“戴帽初中”;7月,大沟九年制学校中小学分设,小学部搬迁到新建校舍,中学部保留在原校址。1980年,撤销二、三年制学校10所。1982年,撤销戴帽子初中2所。1980年7月,大沟中学增设初三级。1987年秋,大沟中学高中部增设高三级,学校为“三·三制”完全中学。同时,刘沟七年制学校初中部增设初三级,成为八年制学校。1995年,刘沟八年制学校初中部撤销,大沟中学高中部停招学生。1949年,掌里乡有掌里初级小学和韩湾私塾。1954年,掌王民办小学创建,寨科初级小学成立,1955年,麻湾民办初小成立,1956年南坪村创办孟丰民办初小,田养玺创办庄湾初小。1963年7月,谢铭创办丑岔小学。1964年,王敬文创办侯岔小学,陈文昭创办万岔小学。1965年,掌里陆续开办寨科、甘岔、万岔、孟丰、侯岔、麻湾、丑岔、掌王等8所初小,1所完小,即掌里小学。1969年2月,掌里五年制小学增设两个初中班,成立掌里七年制学校(戴帽初中)。掌里七年制学校在掌里社堡子坪成立后,1975年迁至卓儿坪。1981年转为八年制学校,1986年分出小学部建立独立初中至今。1977年寨科五年制小学改制为寨科七年制学校。1981年停招初中生,恢复原小学五年级制。1979年,寨科六年制学校改办为寨科完全小学。1985年筹建中心小学。校址在原卓儿坪,1986年秋中学和小学分开办学。1997年,在庄湾村兴建掌里初中,1998年实现搬迁。2000年乡中心小学搬迁。2004年底,掌里乡撤并到大沟乡,其中韩岔村、庄湾村、北山村、孟窑村并入大沟乡。掌里初中属大沟乡二级初中。2012年七年级停招新生。2008年后,撤并三合、冯沟、冯坪、寨科等教学点,西沟教学点撤并入刘沟小学。2010年,撤并张屲小学、慈李小学。2011年,撤并王集小学。2012年撤并页山教学点。(www.daowen.com)

2015年,全镇有各类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6所,教学点6所,镇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242人;教职工183人,代课教师18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

获奖情况

大沟镇教管中心 2012年2月,被评为“会宁县‘两基’工作先进集体”。

大沟镇中心小学 2001年3月,被白银市教育委员会评为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学校;2004年6月,被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评为雏鹰大队;2015年6月被评为白银市先进集体。

掌王小学 2006年9月,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郭庄小学 199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四房吴镇 位于会宁县中北部,流域面积258.8平方公里,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

1949年起,相继成立四房小学、三房吴小学、任岔小学、蔺湾初级小学、范家沟小学、南坡川小学、大房吴小学、坡里小学、小南小学、二房吴小学、大南岔小学、湾口小学、朱曹沟小学等13所小学。2009年8月撤并小南村范弆教学点和大房吴村田坪教学点,学生并入各自村中心小学;剥离大南村口下教学点三年级教学班,并入大南村中心小学。2010年8月撤并小南村祁湾教学点,学生并入小南小学。

2015年,全镇有学校15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12所,幼儿园1所;共设有教学班67个,其中初中7个,小学60个(不含四房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84人,其中中学83人,小学、幼儿园共计101人,小学教师本科学历29人,大专学历46人,中师16人,高中10人。全镇在校学生1425人,其中中学575人,小学711人,幼儿139人。

获奖情况

四房吴镇中心小学 2001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同时被白银市教育局评为“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学校”。2012年被评为全县“两基先进集体”。

甘沟驿镇 位于会宁县中北部,东接韩集、四房,南连柴门,西与汉岔相连,北与河畔镇接壤,流域面积336.27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4765户。现有人口22397人,农业人口21953人。

解放初,全乡有2所小学和8所私塾,教育工作主要由乡政府分管教育的干事负责,把私塾转办为初小,并办起冬学,帮助农民冬闲时扫除文盲。同时在大窑村硝沟社、六十铺村等地办起耕读学校、夜校。1957年,设立甘沟驿乡教育辅导区。1956年,东岔学校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1958年,六十铺四年制小学改为六年制,袁岸小学改为五年制。1959年,白崖三年制小学,辽坡四年制小学创办,河西坡小学由二年制改为四年制。1961年9月,县上撤并韩集、大沟两所初中,在甘沟驿兴办会宁三中,同时新增7个二年制教学点,1962年至1965年,张山、尹坪、郭堡、谢岔、康庄、山坪塬二年制教学点和田坪耕读小学创办。1966年后,初中设办农中班,先后有五十铺、袁岸、大窑、什字、河西坡、东岔、六十铺等7所五、六年制小学升级为戴帽七年制学校。1978年后,河西坡、什字、五十铺、东岔戴帽初中相继改制为小学。2009年,甘沟驿改乡为镇。甘沟驿乡教管中心改称甘沟驿镇教管中心。2004年9月,撤并尹坪、白崖、狼儿教学点。2006年9月,撤并郭堡教学点、土门幼儿园。2008年9月,撤并三平塬教学点,田岔九年制学校改制为六年制小学。2009年9月,撤并李岔教学点。2010年9月,撤并杨圈、商岔教学点。2010年12月,六十铺初级中学更名为“会宁县六十铺八一爱民中学”。2011年9月,张川小学改制为二年制教学点,撤并东岔小学、田岔小学、吉酉小学。2012年8月,撤并田坪小学、什字小学、段岔小学。2014年8月,恢复田坪小学。

2015年,全镇有各级各类学校13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六年制学校1所,教学点9所、幼儿园1所;共66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1个教学班,小学52个教学班,幼儿园3个教学班;学生共1126人,其中初中学生405人,小学生576人,幼儿145人;专任教师201人,其中初中教师100人,小学教师90人,幼儿教师11人;代课教师34人。

获奖情况

甘沟驿镇教管中心(甘沟驿学区、乡教委)1988年1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在分级办学中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1989年4月被白银市政府评为集资办学先进单位;199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发展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成绩优异者;1994年3月获全省扫除文盲先进集体;1994年9月获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5年3月获会宁县实施“两基”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12月获白银市扫除文盲先进单位;2004年4月获全县“两基”达标工作先进乡教委。

甘沟驿镇中心小学 2002年6月少先大队被评为“白银市雏鹰大队”;2010年9月获小学教学质量检测中心小学组二等奖。

六十铺小学 2002年获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04年9月获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08年9月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汉家岔镇 位于会宁县西北部,共辖12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人口总数22807人,其中农业人口22276人。

解放初,全乡有台子、汉岔、赵岔等3所私立学校,1950年春,金湾乡(现汉岔乡)第一所公立学校—金湾小学(现台子小学)诞生,1952年学校由政府接管。1953年杨山、汉岔小学等3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刘岔、上王、花儿岔等民办小学创建。1957年,全乡12个行政村均办起公办小学,学生290多人。1958年,汉岔小学附设一个农中班,后很快撤并。上王小学搬迁到咀头小学。1962年,小学调整为7所。1965年,将半日制耕读学校设置为有固定教学地点的小学。1965年,全公社有各级各类学校26所,即咀头、王马山、庙李、荆坪、塔寺岔、阴山、花沟山、瓦窑沟、台子、阳屲、王去、关洞岘、刘岔、南湾、杨山、菜科山、赵岔、汉岔、康湾、麻山、南口、八眼泉、花儿岔、站家沟、庙李、金湾。1968年秋,汉岔小学改为七年制学校,1971年改制为九年制学校。1975年,撤销汉岔九年制高中部,招收2个农机班,并将小学部从中学分离出来。1976年,汉岔恢复高中建制。1980年汉岔中学高中部撤销,改制为乡独立初中。70年代,先后办起杨山、台子、王马山、咀头、王川、刘岔等七年制学校。1980年,撤销刘岔、王川七年制学校,恢复完小。1984年全乡各类小学调整为41所,设立汉岔、王马山两所独立初中,其余初中撤并。1990年,王马山中学由七年制改为八年制学校,1994年分出小学部成为独立初中。1990年汉岔乡幼儿园附设于汉岔小学院内。2012年秋,确定建设幼教项目学校,校址选在瓦窑沟东侧,总投资80万元,占地面积3.5亩(汉岔乡柴胜堂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2013年秋投入使用。1998年,有9所小学改制为六年制。2001年杨山七年制改制为六年制小学。

2015年全镇有各级各类学校12所,其中独立初中2所(汉家岔独立初中和王马山初级中学),小学9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专任教师195人,代课教师27人,其中小学教师121人,中学教师88人。在校学生1592人,其中初中学生552人,小学生783人,幼儿数共257人。小学教师取得大专以上学历69人,中学取得大专以上学历87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100%,学历合格率为100%。全镇校舍建筑总面积为1.74万平方米,其中小学7668平方米,中学9712平方米。

获奖情况

汉家岔镇教管中心 2000年4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复式教学管理和研究”先进单位;2004年4月、2012年12月分别被评为全县“两基”先进集体。

汉家岔中心小学 2004年4月、2012年12月分别被评为会宁县“两基”工作先进集体。

赵岔小学 1994年、2002年、2006年三次被评为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3年,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获全县小学质量检测一等奖。

新塬乡 位于会宁县城东北部110公里处,区域面积287.3平方米,辖9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4357人。

解放初期,新塬乡设辅导区,隶属县上管理。1965年,有8所小学,1977年,有13所小学、1所中学。1989年,新塬七年制学校改制为新塬初级中学,撤销戴帽子初中2所。2002年起,东塬小学、常坪小学、中庄小学由六年制撤并为二年制教学点。下岘小学由四年制撤并为二年制教学点。2005年深沟教学点并入中庄小学。2007年西坡教学点并入常坪小学。2009年9月苦水教学点并入河坝小学。

2015年全乡有各级各类学校11所,其中独立初中1所(新塬初中),小学9所,乡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256人,其中初中学生503人,小学生614人,幼儿139人。全乡教职工123人,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100%,学历合格率为100%。全乡校舍建筑总面积1.28万平方米,其中:小学8358平方米,初中4438平方米。

获奖情况

新塬乡教管中心 1991年6月,被评为会宁县扫除文盲先进单位。

万岔小学 1982年11月,被评为会宁县小学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9月,被评为全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东塬小学 获会宁县2012年小学学业水平检测二等奖。

土门岘乡 地处会宁县东北部,流域面积185平方公里,现有6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855人。

1949年至1965年间,全乡共有完全小学1所,即土门岘乡完全小学。初级小学6所,即陈塬初级小学(校址在苏家堡子社)、杨岘初级小学、张沟初级小学、张门初级小学、安坡初级小学、窝窝初级小学。1968年后,学校发展很快,到1977年,有各类学校27所,分布在土门村3所(武举城、贺家岔、畅家湾),苏堡村5所(上塬、苏堡、祁咀、李塬、南湾),杨岘村4所(岘湾、北湾、杨岘、南山),张门村1所(郭弆),张沟村3所(张沟、赵岔、北山),安坡村2所(安坡、马山),窝窝村2所(上窝、西沟)。1980年撤并6所教学点(李塬、祁咀、张沟、安坡、西沟、窝窝),学校总数由原来的27所变为21所。1986年撤并武举城、贺家岔2所教学点。2005年至2007年先后撤并杨岘、北湾、南山、赵岔、郭弆、苏堡、北山等7所教学点,学校数由原来的19所撤并到12所。2008—2010年先后撤并南湾、畅湾2所教学点,学校数由原来的12所撤并为10所。2011年撤并上塬、岘湾2所教学点,同时窝窝小学变为窝窝教学点。2012年窝窝、马山教学点停办。周岔、安坡小学变为三年制小学。

2015年,全乡有学校7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中心小学、陈塬、袁岔、张门),教学点1所(安坡),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587人,其中初中生282人,小学生238人,幼儿67人;有教职工110人,其中代课教师13人。

获奖情况

安坡小学 1994年9月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9月获会宁县“学生水平”检测二等奖。

陈塬小学 2004年6月获白银市“两基”先进集体;2010年9月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土门岘乡教管中心 2004年4月获会宁县“两基”先进集体;2010年9月获全县小学质量检测二等奖。

土门岘乡中心小学 2006年9月获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12月获白银市2007—2008年度先进班集体;2009年9月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刘家寨子镇 位于甘肃省会宁县东北部,东靠海原县,南与新塬乡毗邻,西和草滩乡接壤,北连平川区。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0公里,总面积297.3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20126人。

2000年至2005年,全乡共有27所学校,其中六年制小学14所(刘寨乡中心小学、二塬小学、李寨小学、陈庄小学、寨柯小学、南庄小学、东河小学、李塬小学、后沟小学、孙塬小学、张湾小学、平岘小学、甜水井小学、后湾小学);初中2所(刘寨农业中学、元埫九年制学校);教学点共有11所(任岔、中岔、小马、庙湾、乱马、王山、黑窑、郭集、刘塬、孙河、北庄),5年间共撤消3所教学点,分别是刘塬教学点、孙河教学点、北庄教学点。2006年至2011年,共撤销中岔、王山、庙湾、郭集、任岔教学点和后沟希望小学共6所;元埫九年制学校改为六年制小学;后湾小学、南庄小学、甜水井小学、李寨小学、二塬小学等5所六年制小学改为教学点。

2015年,全镇学校16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六年制小学4所,教学点9个,幼儿园2所(公立1所,私立1所)。在校学生1446人;专任教师160人。教师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6人(中学一级12人,小学高级44人);本科学历79人,专科学历23人,中师37人,高中10人。

获奖情况

刘家寨子镇教管中心 2011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两基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获县委、县政府“乡镇教管中心学业水平检测优秀奖”。

寨科小学 2012年9月获县委、县政府“2012年小学学业水平检测二等奖”。

刘家寨子镇中心小学 2006年8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草滩乡 位于会宁县东北部,南邻土门岘乡,北靠土高山乡,西接白草塬镇,东连刘家寨子镇,流域面积约320平方公里。辖7村42社,总人口13559人,其中农业人口13189人。

1949年至1965年,草滩共计有学校5所,为殿坪小学、油房沟小学、高塬小学、断岘小学和草滩小学。高塬小学1958年改制为高塬农中,1966年撤销农中,恢复完小建制。1968年,草滩小学改制为七年制学校,又相继成立姚岔小学、散岔小学、任塬小学、孔寨小学等。1971年起,先后设立宽岔、苗塬、侯咀、李善堡、朱沟、弆上、徐李、高河、花塬、南坡、宫川等三年制教学点。1974年,任塬、高塬、殿坪3所小学改制为七年制学校,1980年撤销七年制,恢复五年制。1975年草滩七年制学校小学部一、二年级开始分离,成立草滩小学,1978年彻底分开。1979年起,花塬、南坡、宫川等教学点先后撤并。2004年,徐李教学点并入殿坪小学。2009年,苗塬教学点并入任塬小学;宽岔教学点并入油房沟小学;李善堡教学点、朱沟教学点并入任塬小学。2010年,弆上教学点并入散岔小学,高河教学点并入殿坪小学,侯咀教学点并入断岘小学。

2015年全乡有各类学校7所,其中独立初中1所,小学5所,乡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526人,其中小学249人,中学204人;小学教职工56人(含代课教师27人),中学教职工42人,幼儿教师5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获奖情况

殿坪小学 2009年,被评为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油房沟小学 2014年9月获县委县政府2013—2014学年度全县小学教学质量三等奖。

土高山乡 位于会宁县最北端,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流域面积525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人口9748人。

1949年,全乡有4所私塾。1951年创办王川小学,属于民办小学。1952年,程塬私塾改办为公立学校,县上派来第一位公派教师范云川任教。同年,十百户私塾、野泉私塾改为民办小学。1953年,创办告岭小学、薛沟小学,程塬小学从庙堂搬迁到新建小学。1954年,创办段河小学。1957年,创办红湾小学,程塬小学开始选址新建。1958年,程塬小学再次搬迁到新址(现土高初中校址)。1962年至1965年,先后办起东塬小学、三合小学、马塬小学、独塬小学、狼儿沟小学、曹坪小学。程塬小学为完全小学,其余各小学为初级小学,隶属程塬完小辅导区管理。1966年后,先后创办野鸡塬小学、陡城小学、上沟小学、大寨小学、高庙小学、苏堡小学、小寨小学、石咀小学、陈川小学、关河小学、范川小学、李坪小学、梁坪小学、窑儿湾小学、前川小学等15所学校。1977年全乡有29所小学,基本覆盖每个生产队。1962年至1968年,程塬、红湾、曹坪、王川等小学先后增设初中班,改制为七年制学校。1971年至1973年,程塬七年制学校增设高中班,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教学。1976—1977年,程塬七年制学校又增设高中班,成立九年制学校。1976年,程塬小学从九年制学校中分离出来,校址在土高初中西邻。1978年后,大寨、小寨、石咀、陡城、李坪等教学点撤并。2002年,撤并独塬、狼沟、野鸡塬、高庙等教学点。2003年,撤并范川教学点。2006年至2011年,先后撤并陈川、马塬、前川、苏堡、东塬、薛沟、关河等教学点。2012年,梁坪小学、窑儿湾小学由六年制变为二年制教学点;2013年撤并窑湾教学点。2014年乡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搬迁到新址,为独立幼儿园。。

2015年全乡有各类学校12所,其中寄宿制独立初中1所,寄宿制乡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9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665人,其中初中243人、小学274人、幼儿园148人。教职工99人(含代课教师12人、计外工1人)。专任教师96人,其中初中34人、小学62人(含幼儿园教师)。专任教师学历:本科48人、大专29人、中师中专13人、高中7人。教师专业技术职称:高级3人、中级30人、初级64人。

获奖情况

土高山乡教育管理中心 2014年9月,获县委、县政府“小学教学质量三等奖”。

土高山乡中心小学 2014年9月,获县委、县政府“小学教学质量三等奖”。

白草塬镇 位于会宁县城北75公里,北靠七里砂河,与郭城驿镇扎子塬毗邻,南靠土门岘苦水河,东与草滩乡接壤,西与河畔川道相邻,南北宽9.4公里,东西长17.33公里,总面积162.9平方公里。现辖8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4618户,23925人。乡人民政府驻北刘家。河刘公路、海渝公路穿行而过,交通便利,信息顺畅。

1950年秋季,北刘初小改为公立初小,全名为“会宁县北刘初级小学”;1968年秋,改制为高小,1970年春,更名为会宁县北刘七年制学校,1987年8月中、小学分家,成为“白塬乡中心小学”。南塬小学、西坡小学、窟沱小学1952年改为公立初小,1968年秋季改制为高小。西坡小学1972年春改制为西坡七年制学校,1981年春改制为五年制小学,1996年后,改为六年制小学。景庄小学始建于1958年,当时是一所初级小学,1968年秋改制为高级小学,1988年秋季,校舍重建于景庄筅麻社。总堡小学1963年秋改为初小,1972年春改制为七年制学校,1986年秋季学校变更为八年制学校,1997年改制为九年制学校,1999年8月初中部合并到兴民初级中学,改制为六年制小学。树王小学创建于1963年,原址位于树王村树东社,1968年秋,由初小改制为高小,20世纪90年代初迁至现在的新校址(树王村东寨社)。九百户小学始建于1952年,校址选在村中心,1963年秋改为初小,1968年秋改制为高级小学,1972年春,改制为九百户七年制学校,1975年后选择现在的新校址,1981年春由七年制改为五年制小学,1993年改为六年制小学。二百户小学始建于1950年。1952年改为公立初小,1968年秋改制为高级小学,1972年春,改为七年制学校,在1982年至1996期间,改为八年制学校,1997年改制为九年制小学,1999年8月初中部合并到兴民初级中学,改制为六年制小学。小堡教学点始建于1964年,当时为初级小学,1968年秋改制为高级小学。塬边教学点1972年始建,为五年制小学,1992年至1993年由于教室坍塌合并到窟沱小学,1994年村民自筹资金修建教室后,恢复为四年制教学点,2012年为二年制教学点。杨家油房教学点始建于1973年,当时为初级小学,1976年迁至新校址后,改为五年制小学,1984年改为二年制教学点。

2015年,全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镇中心小学1所,六年制小学8所,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3所,教学点3个。在校学生共1197人;其中初中学生294人,小学生820人,幼儿83人。有教职工160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72人;本科学历86人,大专学历61人。

获奖情况:

白草塬镇教育管理中心 1987年、2002年,分别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2年,被评为全县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组织单位;2007年,被评为白银市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先进乡(镇);2008年,被评为全县电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白草塬镇中心小学 199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窟沱小学 1982年,被中共定西市委、地区行署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1983年,被评为会宁县教育先进集体。

河畔镇 位于会宁县北部,总流域面积245平方公里,有耕地8.56万亩。下辖8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万人。

1949年,全乡有河畔、苟家铺、李塬等3所初级小学。河畔小学创建于1933年,校名为“靖远县河畔公立初小”。苟家铺小学,创建于1934年,1949年命名为“会宁县苟家铺初级小学”,学制四年,1967年转为民办学校,1969年又转为五年制小学。李塬小学,创建于1947年,1957年改名“李塬小学”,1969年改办为“七年制学校”,1980年改制为“李塬八年制学校”,1997年,中小学分离,更名为“李家塬小学”,为六年制完全小学。上中滩小学,始创于1954年,到1996年,为六年制完全小学。两迎水小学,1971年创办,1976年改办为七年制初中,1991年恢复为完全小学。朱河教学点,始建于1957年,1962年改为“完小”,1975年,改制为“朱河七年制学校”,1984年,撤并中学部,2012年为二年制教学点。河畔镇中心幼儿园始建于1983年。原址位于镇中心小学正北面。2011年,将原镇中心小学改建为镇中心幼儿园;任岔小学、车川小学撤并。2012年,半岔小学撤并。河畔初级中学创建于1986年,时有学生110名,教师9人;1996年,增至9个教学班,教师34人;2012年,有教学班28个,学生1654人,教职工104人。

2015年,全镇有学校10所,分别为独立初中1所,六年制小学3所,教学点5所,幼儿园1所;有教学班98个,小学51个,初中28个,幼儿园9个;在校学生3174人,其中,中学生1236人,小学生1529人,幼儿409人;全镇有教职工278人,中学教师115人,小学教师139人,幼儿教师24人。有代课教师26人。

获奖情况

河畔镇教管中心 2004年4月,分别被评为会宁县两基达标先进集体和白银市两基达标先进集体;2009年11月,被评为白银市先进集体;2012年12月,被评为会宁县两基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9月,被评为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获会宁县小学生综合素质检测优秀奖。

河畔镇中心小学 1994年,被评为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1年被评为白银市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学校;2007年,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分别评为两基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苟铺小学 2001年、2003年、2007年,分别被评为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下中滩小学 2006年8月,被评为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8月,获全县六年级检测三等奖。

郭城驿镇 位居会宁县北部,北部与靖远县接壤。地域面积329平方公里。共辖11个行政村70个社,现有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400人,城镇人口9600人(包括暂住人口1200人)。

1949年,全乡有郭城,黑虎、驮营、大羊营、扎子塬、六百户、尚湾等7所学校,1952年,全部改为公立初级小学。1955年创办韩口小学,1963年办起叶滩小学、1965年办起新堡子小学、方寨小学等2所学校。1967年到1970年,先后在郭城、黑虎岔、腰井、尚家湾、扎子塬、红堡子办起6所七年制学校,1976年,小羊营改办为七年制学校;并大量招用民办教师,1974年,民办教师达100人左右。1982年,腰井、小羊营撤销初中部,1984年、1987年郭城、红堡子七年制学校中小学分家,黑虎岔、扎子塬先后于1968年、1984年改制为八年制学校。90年代,先后新建扎子塬、六百户、八百户初中、大羊营小学、叶滩小学、南塬小学、红堡子中小学、黑虎小学等10所学校。1996年,八百户建成独立初中。1999年,全镇共有郭城、红堡子、八百户3所独立初中,扎子塬、黑虎、尚湾3所九年制学校。2001年开始,进行学校撤并,至2006年,共撤并头塬、九百户等15个五年制以下小学及教学点和叶滩、南塬等两所六年制小学,黑虎、尚湾、扎子塬等3所九年制初中部和八百户独立初中。郭城驿镇幼儿园创办于1988年8月,当时附设在镇中心小学,1992年8月与镇中心小学分离。2000年以后又陆续办起民办幼儿园5所。

2015年,全镇有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10所,幼儿园5所;在校学生4372人,其中中学1472人,小学2234人,幼儿716人;有教职工432人,其中中学教师177人,小学教师255人,代课教师30人。

获奖情况

郭城驿镇中心小学 1990年,被评为甘肃省“红领巾之家”;1998年、2007年分别被评为白银市先进集体;2008年获会宁县小学教学质量检测二等奖;2009年获会宁县小学教学质量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会宁县“两基”工作先进集体。

六百户小学 ……年,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新庄乡 位于会宁县西北部,东接郭城驿镇,南于头寨子镇接壤,西同榆中县相连,北于靖远县若笠乡毗邻,总流域面积323.3平方公里,辖8个村、64村民小组,总人口15229人。

新中国成立初属郭城驿乡管辖,1957年成立新庄乡人民政府,设新庄、杜岘、寺寨、杨赵、中吊五个行政村,学校归新庄学区管理。1950年,马秉藩在新庄村新庄社创办新庄初级小学,周满太在寺寨村西帑社创办寺寨初小,杨赵村老支书赵占福在杨赵村马屲社创办杨赵初小,赵宝仪在岘子村欧窝社创办霍家塬初小;1952年柴树渭创办先麻初小,张世桢在新庄村棱干社创办棱干初小,1952年秋季,学校改办为初级小学。1953年武统邦在中吊村吊峪社创办吊峪初小;1954年兴办泉坪初级小学。1956年9月,成立新庄高小。新办甘泉、中寨、坡头等初级小学,1957年新庄高小更名为新庄农中,1958年撤并至郭城农中,1963年新办燕湾、柴湾两所学校。1968年秋季新庄高小改办为七年制学校,同年新办杜岘小学,1970年新办杨岔学校。1980年,新庄中小学分开,小学迁至现址,命名为新庄小学,1992年12月,改名为新庄乡中心小学。2005年,塬边乡撤并,甘泉村归新庄乡管辖,泉坪、燕湾、柴湾三所学校并入新庄乡教育管理中心,2011年秋季撤并杜岘小学,2012年撤并巩昌、杨岔两所小学。

2015年,全乡有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六年制小学4所,教学点8个,幼儿园1所(民办);在校学生613人,其中初级中学学生287人,小学生314人,入园幼儿12人;全乡教职工总数143人,有专任教师142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53人,小学专任教师87人,代课教师19人。

获奖情况

新庄小学 199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燕湾小学 1995年,获县委、县政府“小学教学质量三等奖”。

寺寨小学 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头寨子镇 位于会宁县西北部,总流域面积473.8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社区、100个村(居)民小组,现有农户6137户、31119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6000余人),居住着回、汉两个民族。

1973年秋,头寨学区成立。2005年,塬边乡撤并入头寨子镇。原塬边乡初级中学及塬边乡中心小学、庄科岘、教台沟、春雨、牛家岔、双坪、向阳、小塬、卡森等9所小学和上王、阳屲沟、坪岔湾、南山4个教学点归头寨子镇管理。全镇学校增至初中4所,小学30所,教学点11所。2004年,撤并下塬、马塬、旮旯等3所小学和车家沟、舒湾两个教学点。2005年,撤并南山教学点。2006年,撤并李咀、川口、河坪、阳屲沟、坪岔湾等6个教学点和武家窑小学。2007年,撤并李坪教学点和向阳小学。2008年,撤并小塬、二寨子、河湾等3所小学。2009年,撤并魏岘小学和上王教学点。2010年,撤并葸坪小学。2011年,撤并塬边中学。2012年,撤并野雀沟、山庄、双坪、庄科岘等4所小学。2014年,马堡晓华回民中学和马堡回民小学合并更名为“会宁县马堡晓华民族学校”;春雨小学撤并。

2015年,全镇共有各类学校19所,其中独立初中1所,二级初中1所,九年制学校1所,六年制小学7所(寄宿制小学1所,),教学点7所,幼儿园2所。全镇在校学生1894人,中学生595人,小学生967人,幼儿332人。有教职工247人(含代课教师42人,计外工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中学99.6%,小学100%。全镇学校占地面积约18.6万平方米,小学校舍建筑面积约13.2万平方米,初中校舍面积5.4万平方米;中小学教室及功能用房基本满足。小学图书总计1.5万册;初中图书总计1.2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的要求配齐率为100%。

获奖情况

头寨小学 1998年9月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9月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坪小学 1994年9月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头寨子镇教管中心 2004年6月获白银市“两基工作先进集体”。

成牟小学 2006年9月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牛门洞小学 2007年9月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