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自古民风淳朴,崇文修德,尊师重教,当代更以“西北高考状元县”而饮誉陇上。会宁教育以其特有的“三苦两乐”精神,充分昭示在政府、学校、社会教育的强大支撑背后,家庭教育更是功不可没。
教育世家朱允让家族
朱允让家族五代都有多人从事教育事业。先祖世居南京竹丝巷,明代时移居会宁县中川乡高陵村朱河社。自祖父朱熹创办学馆,到其本人创办并从事乡村师范、中小学教育,至儿孙辈从事中小学教育,经历五代人,长达一百多年时间。由于传承耕读立身品学兼济的优良家风教育,代代人才辈出。这个家族的五代人坚持贫民教育和乡村教育思想,为乡村及县城中小学普及教育作出了不懈努力和巨大贡献。
朱熹(1850—1930)朱允让祖父,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民国8年(1919年)、民国11年(1922年)至民国15年(1926年)两次,在会宁县中川乡高陵村朱河社创办私塾,累计21年。聘请通渭县举人杨泰、赵众白等人执教。
朱熹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一位家贫如洗的放羊娃,发展成为集农工商学为一体的富商大家,除经营农工外,又开办商业、学馆。他的办学宗旨,不拘贫富、不分男女,打破封建伦理思想,招收贫家子弟、妇女入学。这在旧社会确是当地独一无二的进步举措。他的儿、孙辈不论男女都在学馆受过良好的教育。
朱熹的家庭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庭。长子朱焕文为会宁县著名的中医、书法家。长孙朱允明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大学,为甘肃气象事业、水文事业的创始人。二孙朱允谦毕业于西北农专农业经济系,曾任甘肃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主任科员。三孙朱允让毕业于重庆中央政治大学,为陇上著名的教育家。五孙朱允谔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曾任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等职。长曾孙朱锦琏毕业于西安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少校军需。后转业定西县建筑公司,为总工程师。二曾孙朱锦瑚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是甘肃省地质矿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三曾孙朱锦瑜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内科专业,获肺痨科专业硕士学位,是甘肃省著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小孙女朱淑青毕业于兰州女子师范。三曾孙女、五曾孙女都从事教育工作。
朱允让(1916—2002)1942年6月,毕业于重庆中央政治大学边疆教育系。民国时,曾任甘肃省教育厅视导员、省立岷县师范校长等职。20世纪20世纪40年代,创办岷县师范附小并兼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曾在靖远一中、会宁一中和会宁中川中学高中部任教,讲授语文、历史等学科。自1938年在定西大城小学任教,至1984年离校,前后累计教书达46年。新中国成立前,曾在《陇铎月刊》《现代西北》等刊物发表《会宁乡土略志》《甘肃边教之概况及其改进刍议》等数十篇论文,均收藏辑录在省立图书馆和档案馆。新中国成立后,在《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十数篇教学论文。
20世纪40年代,朱允让走河西、下陇南,足迹遍及甘肃五十余县,不畏艰险,督察、视导边疆教育的开创与建设。60年代初,国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他背炒面、喝凉水,跋山涉水,挨门逐户动员家长送子女入学。在会宁一中担任班主任时,全班学生的吃粮都锁在桌箱内,由他保管,即便对爱子也从未偏私一丁点。1960年夏,家人来校探望,见其全身浮肿,而他的一班学生,却未饿倒一个。他所崇尚的贫民、边疆教育思想由此影响到儿孙辈。
朱锦珍 朱允让长女,生于1944年1月,中师学历,中学一级教师,1964年参加工作。曾在会宁县、定西县边远山区以及内蒙古从教达34年。任教期间,多次获市、县“园丁奖”和优秀教师奖。
朱锦玮 朱允让儿子,生于1949年11月,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1978年8月参加工作。曾在会宁县、通渭县边远山区以及会宁县城任教达31年。先后两次获县级“园丁奖”。曾在《少年文史报》等报刊发表教学论文数篇,《灵巧的学习方法是探求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论文集》获2000年白银市历史教学论文一等奖。
朱海燕 朱允让长孙,1975年11月生。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5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川乡高庙九年制学校教导主任、校长,中川乡中心小学校长等职,在农村学校任教17年。曾被评为县市优秀教师,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所带班曾获市“先进班集体”称号。为市级骨干教师、县青年教学能手。多次获市县优质课、说课竞赛等次奖。在省市级教育报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撰写的论文和教学设计曾多次获省、市等次奖。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辅导的学生在国家、省、市、县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现在会宁县教育局工作。
曹春雪 朱允让长孙媳,1978年10月生。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1998年7月参加工作,现在会师镇回民小学任教,在乡村任教15年。多次获乡校优秀教师奖,发表论文数篇。
朱海宁 朱允让次孙,生于1979年1月。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2002年8月参加工作,现在会宁县桃林中学任教。多次获市县优质课、说课、课件制作等次奖和乡校优秀教师奖。
张翠珍 朱允让次孙媳,生于1983年8月。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2002年8月参加工作,现在中川乡初级中学任教。多次获乡校优秀教师奖,并获县级课件制作奖。
家教楷模 成功典范
——土高山乡中庄村关河社苏彩丽姊妹三人家庭教育简述
苏彩丽家所在的关河社坐落在土高山乡西北角,毗邻靖远县高湾乡,有二十来户人家,村前有条河流,这里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山大沟 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生活困难。读书成才是这里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苏彩丽的父母亲都是文盲,育有一子四女,苏彩丽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两个妹妹。在她11岁时父母积劳成疾,一年之间先后亡故。哥哥姐姐都未读完初中,被迫辍学操持家务。(www.daowen.com)
哥哥苏安清是个有心人,在自己学业无望的情况下,决心让三个妹妹学业有成。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耕种着家里的几亩地,贷款买了一辆旧汽车,在较为平整的几块地里铺上砂,栽培西瓜和籽瓜,增加收入,让三个妹妹读书费用有所保障。三姊妹确实没有辜负哥哥的殷切期望,在学业成绩上向最好的学生看齐,在经济花销上向最穷的学生看齐。苏安清一个人承担所有农活,让三个妹妹在家学习。苏安清对三个妹妹还实行激励机制,规定谁在考试中取得红色成绩,每门学科奖励5元,这个家规极大地调动了她们三姊妹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小学、初中、高中,她们的学业成绩都名列前茅。高三毕业后顺利考取大学。
苏彩丽 女,1964年生。1989年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后读中科院兰州化学生物研究所硕士学位,1997年攻读清华大学化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现在日本岗山大学工作。
苏彩霞 女,1970年生。1990年考入大连轻工业学院,1999年攻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硕士学位。现在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工作。
苏彩萍 女,1974年生,1992年考入甘肃农业大学,1996年攻读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99年赴美留学,在依俄华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工作。
马泽强三姐弟的成才之路
会宁学子,2007年高考甘肃省理科状元马泽强出生在杨集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贫瘠干旱地区的农民家庭生活是艰苦的,孩子的成长也是艰苦的。艰苦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优良的素质教育资源,能磨炼孩子吃苦耐劳的意志。1990年,马泽强出生时,大姐马可娟5岁,二姐马泳娟4岁,父亲时为村学民请教师,收入微薄。1997年,他父亲转为公办教师,月工资涨到354元,但五口之家,一年粮食收入一千多斤,生活紧迫,母亲学习缝纫裁剪,办起个小缝纫铺。为丰富孩子的文化生活,卖了过年猪,买进一台收音机,全家能听到普通话广播,其乐融融。马泽强的父亲教书种地两不误,做农活时,爸爸拉车子女推,妈妈锄草孩子一起上,割草收麦、积肥锄草、打碾粮食,三个子女都帮忙。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品质,也增进了父母与子女的思想感情交流。
姐弟团结,不争衣食。姐姐穿过的衣服鞋袜,妹妹弟弟接着穿,爸爸穿过的旧衣服,经过裁剪重做,孩子们又穿。挨冻受饿是常有的事。家里的零食虽然少,但吃法很特别,凡是小零食,吃时必须人人有份,谁也不多吃,一个苹果必须一分为五。孩子分发食物,必敬父母一份,父母也不推辞,目的是让孩子养成安贫礼让的好品质。
马泽强家崇尚俭朴,大人小孩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浪费,低调做人。三个子女从不乱花钱,从初中到高中,都是自己做饭吃,两元煤油钱,几个洋芋蛋,几斤面粉,些许肉臊子,一把食盐,就是一周的生活费用。初中离家二十里山路,每周步行回家。
马泽强的家庭民主开放。父亲对孩子大处操心多,细处较粗。母亲在生活中唠叨多,但善于推理,能剖析孩子的心理活动,能察觉到生活的细微处。女儿风趣地说:“爸爸是美食状元,妈妈是逻辑状元,弟弟是理科状元。”有空闲时,父母总是放下家长的架子,注重和孩子一起玩,一起观察蚂蚁搬家,屎壳郎滚粪球,蜜蜂采花,种植花草树木,养些小动物,让孩子了解自然,关爱生命,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对孩子的提问,父母总是耐心回答,不搪塞,不哄骗,孩子自然敢说敢问。孩子幼小时,营养不良,感冒、肠胃病、皮肤病经常发生,父母按时取药,护理、做饭、安慰,关心备至,这样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珍惜和感激父母的爱心成了他们学习进取报效国家的不竭动力。
马泽强的父亲作为一名教师,他潜心探究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并努力在自己的家庭进行家教实验。他认为为人父母,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父母一定要为孩子的终身健康发展负责,不要急功利近,不要揠苗助长,不要以“狼爸”“虎妈”式进行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雨露滋润。
马泽强姐弟都没有正规的学前教育。大姐七岁入学,二姐六岁入学,弟弟五岁入学,凡入学就读一年级,但能一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父母对他们的学习没有过多的约束和苛求,没有另外布置家庭作业,没有单独辅导,没有补课。让他们自由学习,有了好成绩奖励10元钱,记个空账。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会保持他们良好的情绪。放学回家干农活较多,也让他们跑跑跳跳,做做游戏。这样孩子会长得活泼有精神,没有心理负担。父母以身作则是教育孩子的关键。在家庭生活中,马泽强的父母没有愤怒的尖叫,没有体罚伤害,没有辱骂恐吓,没有讥笑奚落,有的是温馨和谐、幽默风趣。他们为三个孩子的成长,时时做着表率和榜样。
马泽强照片
开心和学习效率成正比,心情越好,学习起来就越带劲,就越专心。马泽强在上小学一年级时,一次中期考试成绩在全班82位同学中,排名第五,他很高兴,心想争个第一。父母就因势利导,鼓励加油,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上课注意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不懂就问老师,以后考试常拿第一。每天放学,他会唱着跳着跑回家,赶忙做些手工实验,他喜欢动手动脑。三年级时开始写日记,还喜欢拿几分钱买来姐姐学过的课本来阅读,也看了几遍《西游记》。六年级时能阅读一些文言文。上初中时,对地理、历史等副课也不放 松。学习上不偏科,是他在每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上高中时分了文理科,他舍弃了文科,选中理科学习,但他对舍弃文科常存遗憾。
马泽强的父母非常关注子女在校的人际关系,经常强调他们要融入集体,和同学友好相处。中考时马泽强以高出全县第二名几十分的好成绩考入会宁二中,校领导愿意提供一间小房子,以便照顾他的学习和生活。马泽强父母商量后婉拒了学校领导的好意,他们认为集体生活就是一种很好的受教育的方式和学习资源,是锻炼和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独立处理各种关系的好时机。
马泽强一直有自强不息的好品质,这些好品质都是他父母影响的结果。清华大学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拔尖人才的基地,是全方位育人的高等学府。马泽强在清华大学就读,家长放心。当儿子学习不顺心、思想有矛盾或遇到麻烦就给家里打电话时,他的父母总会及时开导,勉励他宽容大度,继续走好自己的路。
马可娟于2009年西北师范大学俄语系本科毕业,2012年在武汉大学俄语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就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处。马泳娟2010年成都理工大学信息与科学技术专业本科毕业,2013年在兰州交通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在乌鲁木齐铁路局工作。马泽强,2004年中考成绩799分,会宁县考区第一名,2007年1月被清华大学自主招录在航天航空专业,当年六月参加了高考,以711分荣膺甘肃省理科状元,他有了在清华大学自由选择专业的资格,就改选在清华大学电子系就读了。2011年在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毕业,在本校电子系推研读直博,将于2016年完成学业,业内人称其为“三清生”,即清华大学毕业的学士、硕士、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