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宁县第三中学体育教育获国家表彰

会宁县第三中学体育教育获国家表彰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宁县第三中学在全国开展的达标活动中,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的通报表彰。全县共配备专兼职体育教师263名,其中专职体育教师182名,兼职体育教师81名。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开展全县教师读书写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国培、省培计划,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培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培训。

会宁县第三中学体育教育获国家表彰

学校体育,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1952年,会宁县中小学推行广播体操。1956年,中小学体育课程为田径、体操、游戏三类。1960年起的三年困难时期,体育课每周减为1小时,停止早操、课间操。1963年,中小学体育课有田径、体操、武术、游戏(含球类)、基本知识五项。1970年后,使用《军体教材》,开展军训。1979年5月后,全县中小学坚持每天开展1小时体育活动,项目有快跑、单双杠、技巧、投掷等。1982年,“两操”增加眼保健操。1985年,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准开展体育教学。1994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试行“三课三操三活动”。1998年,重点抓《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及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工作。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施标率和达标率分别达到91%和95.7%。会宁县第三中学在全国开展的达标活动中,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的通报表彰。1977年至1992年,会宁先后向甘肃省体工大队和其他各类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和学生126名。1985年,会宁学生赵登悌在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获青年组800米第一名;在1991年甘肃省八运会上,有27名会宁籍运动员参赛,共获5枚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以总分126分的成绩列为白银市三县两区之首,其中太平中学的吴胜苹1人独得两枚金牌。在1992年4月30日至5月4日召开的白银市首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会宁一中、会师中学代表队分别获高中、初中团体总分第一、第二名。2014年7月,在白银市第四届中学生球类运动会上,会宁县实验中学女子篮球队、河畔初级中学女子排球队分别荣获第一名;会宁二中女子排球队、会宁五中女子足球队、桃林中学男子篮球队分别荣获第二名;会宁县中川初级中学男子排球队、枝阳中学乒乓球男子团体分别荣获第三名。2015年7月,全县初中组团、高中五个代表队参加白银市第二届“体彩杯”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团体总分以226分位居全市第二,获得5枚金牌、7枚银牌和6枚铜牌;高中代表队总分以338位居全市第二,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至2015年,全县中小学校体育课开设率为100%,“体育艺术2+1”项目学生参与率达9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为87.5%;基本做到校校有操场(包括简易操场),有活动器械;有226所中小学体育器材基本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标准,其他学校体育器材能够满足基本的室外体育活动,各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正常开展;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在历届省、市学生运动会上都取得较好成绩。

为加强和改进全县学校体育工作,会宁县教育局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学校体艺工作的指导意见》、《会宁县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会宁县“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评选细则》、《会宁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会宁县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学校体育兴趣小组和社团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通过专题设计和组织实施,进一步明确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与器材配备、教师队伍发展、课程建设、学生素质目标、学校特色形成等方面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完善配套措施,有序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现有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两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所。

近几年,全县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加快中小学体育场地(馆)建设,学校体育场地面积达标率为60%。东关小学建成标准化塑胶操场,会宁二中建有篮球馆;县委、县政府在2012年投入600万元,为四中征地30余亩,建成400米跑道标准化操场;在会宁一中、二中启动实施中央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体育场建设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其中中央下拨资金1800万元,两所学校陪同资金800万元。已在县城和侯家川镇中心小学建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少年宫,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音体器材等一系列政府采购项目,使5所高中、31所初中、32所乡镇中心小学(县直小学)、158所村级小学基本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标准,达标率为65%;其他学校还通过自购体育器材、自制体育教具,基本满足体育课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开展要求。另外,各学校都设置有体育器材室,专人管理、维护体育器材以确保学生安全。

全县共配备专兼职体育教师263名,其中专职体育教师182名,兼职体育教师81名。专职体育教师中,本科学历146名,大专学历27名,中师、中专学历6名,高中、初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0.8%、100%、100%;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率为100%,200名以上学生的村学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率为80%,200名以下学生的村学体育课均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开展全县教师读书写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国培、省培计划,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培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培训。加强与江苏如东、北师大等教育强县、知名院校的交流合作,主动接受新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高中阶段学校和县直初中均设立体育教研组,乡镇初中、中心小学设立音体美综合教研组,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县教育局定期开展体育优质课竞赛和研讨活动,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省市体育优质课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申报并开展体育课题研究,充分调动广大体育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总计培育省、市级体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1名。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把师德表现作为体育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称评聘、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体育教师成长档案,进行专业成长动态管理;实行拟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教学能力测试和教学效果考评工作;将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按比例计入体育教师工作总量,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制度;按照体育教师“五个一”工程(上一节好课、确立一个课题、发表一篇论文、做一次讲座、带一个优秀的体育队伍)标准,每两年评选奖励一次优秀体育教师,为体育教师开展工作和不断成长创造有利条件。(www.daowen.com)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各阶段学校都开足体育课时。每学年,县教育局通过局领导包片和股室包乡校工作对各学校体育课开设情况进行两次以上检查,杜绝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的情况。各学校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标准实验和体育教学改革,引进传统的、民间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资源,开发活动类体育校本课程,以宽领域的体育课程内容和多层次的体育课程目标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需要,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丰富有质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如各学校积极创编阳光体育特色运动项目,激发了学生对体育尤其是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校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阵地。2012年通过评选,教育局推荐会师中学的跳皮筋、四房初中的健美操、东关小学的接力跑游戏、会宁一中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等8个优秀创编项目参加全省中小学阳光体育特色运动项目创编评选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上午25—30分钟眼保健操、课间操等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下午课外集体体育锻炼活动,并列入课表,形成制度,确保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组建各类体育兴趣小组和体育团队,常态化开展活动,做到活动有专人负责、有计划安排、有过程记载、有检查考评;积极组织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韩集初中和党岘希望小学被推荐为“2007—2012年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先进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保障每位学生能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充分利用全县校内外体育场馆设施,因地制宜的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生专项体育竞赛活动,如每年一届的高中生初中生篮球比赛等。各学校以体育兴趣小组和体育团队为平台,精心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月月有比赛,基本达到“普及化”。如2012年上半年平头川中学的篮球比赛、头寨中心小学的团体操比赛、会宁一中的“青春励志”远足、太平中学的眼保健操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充实学校体育工作内容,浓厚体育锻炼人的教育氛围。2011年,会宁承办全市第一届中学生球类运动会,在开阔学校体育工作创新视野的同时,积累并丰富学生体育赛事工作经验,提高举办高级别大型体育竞赛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部分学校根据本校体育师资情况和体育运动项目优势,成立运动队,坚持开展体育运动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2012年,会宁县教育局与县体育中心联合设立专项经费,在会宁三中、太平中学、如东友好小学等学校组建中长跑训练基地,初步形成以“体育中心为龙头,会宁三中、太平中学为两翼,部分学校为支柱,小学—初中—高中—专业院校(运动队)一条龙”的体育人才“培养、使用、输送”模式。自基地组建以来,管理规范,训练科学,运行良好,已向高中、高一级体校、高校输送体育人才30余名;2012年有8名队员被选为白银市代表队参加甘肃省第二届田径选拔赛。各学校科学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认定工作,并将学生参加项目活动情况和取得的成绩纳入学生学业成绩综合评价,记入学生成长档案。每年5月,县教育局制定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课程考试实施方案,组建以专业体育教师为骨干的测试小组,深入各初级中学认真组织体育课程考试,考试成绩计入学生升学总成绩。每年4月和8月,按照省市文件通知,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等级评定工作。组织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测试与上报工作,对乡镇教管中心和学校业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对上年度测试数据发文通报;各学校将每位参加测试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打印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跟踪评价学生成长过程。2007年开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逐步实现参加测试数据上报学校数、参加测试学生数和测试数据三项指标不断提高。参加测试数据上报学校数由最初的1所增加到2012年的312所,占到全县中小学总数的85.7%;参加测试学生数由最初的27人增加到2012年的86534人,占到全县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0.9%;纵比每年统计表,各项统计数据质量都明显提高,其中及格率由37%提高到2012年的87.5%。

坚持开展“两纳入一专项一评选”工作,把体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综合督导之中,作为评估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自评和综合评估工作,将自我评估与集中评估相结合、过程管理评估与教育绩效评估相结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通过学校自评、乡镇初评、县级复评三级评估,形成考评结果;坚持将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每年学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年初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年终组织考核。2008年,督导室转发《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坚持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查,先后对会宁二中、会师中学、中川中心小学、郭城农中、会宁电子工业学校等20所中小学体育工作进行专项督导评估。制订《“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评选细则》,开展“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评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