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和价值观的角度看,治理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践行规范的广阔天地。
子产是孔子敬佩的实践者,我们以子产为例,看看为什么这样讲。
郑国讨伐陈国,出兵占领了它。当时的盟主是晋国,子产前往晋国说明情况。晋人问陈国有什么过错?子产答:它依仗楚国的势力欺凌我们,我们曾知会晋国要进行反击,你们不答应,陈国越发地猖狂,军队居然打到郑国的东门,所到之处遭到大肆破坏。晋人说,那也不能侵占人家的国土啊。子产说,当初周天子分封诸侯,各国的疆域不过几百里。现在呢?大国的国土都是几千里,这些土地哪来的,还不是从别国占领来的吗?晋人无话可说。子产利用了晋国与楚国之间的矛盾,又利用大国的国土扩张事实堵住对方的嘴,所谓有理有节。孔子听说后对子产的言谈赞不绝口,说没有这套辞令,郑国对陈国的侵占就不能得到大国的认可。(《孔子家语·卷九·正论解》)
诸侯会盟,子产跟晋国就贡品数量发生争执。晋国是盟主,各国都要向它进贡。子产认为贡品过重,根据是当初周朝的惯例,按照礼制,以国家等级来确定贡品规格。如今的郑国属于小国,却按大国规格进贡,郑国实在负担不起。双方各不相让,从中午一直争论到晚上,晋国最终妥协。孔子听说后再次赞扬子产,说他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原因就在于站在礼制的立场上。(《孔子家语·卷九·正论解》)
学生子游问孔子:总听您称赞子产,能具体讲讲吗?孔子说他爱护民众,就像母亲一样地养育他们,让大家吃饱饭。子游请老师举个爱民的例子。孔子说,大冬天的,子产拿出自己的车子拉人们过河。(《孔子家语·卷九·正论解》)
郑国有乡校,人们常常在那里非议当政者,有人主张拆掉乡校,被子产制止。子产说:民众早上和晚上有空的时候去那里玩玩,顺便议论几句,又有什么呢?他们赞成的地方我们就坚持,不赞成的地方就改正。我听说忠言能够减少不满,没听说用树立威风来防止不满的。防止不满就像是堵洪水,堤岸一旦决口,受伤害的人更多,而且还无法救援,还不如掘开小口子让水流出来,引向别的地方去。与其压制不满,不如倾听他们的言论加以整治。孔子听到这番话说:谁要是讲子产不仁爱,我绝不相信。(《孔子家语·卷九·正论解》)(www.daowen.com)
子产病重,知道自己不行了,便把大夫游吉叫到跟前,叮嘱道:我死之后,国君肯定任命你为执政大夫。记住,只有道德修养极高的人,才能够运用宽松的办法来治理国家,条件差一点的人不如走严厉的路子。民众是很难对付的,打个比方吧,严政好比是火,宽政好比是水。火的特点是猛烈,民众看见就躲闪,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的特点是柔和,民众一点都不怕它,反而戏弄它,结果不少人死在水里。可见,为政宽松是很难实行的。几个月后子产死了,游吉接任执政大夫。游吉心软,下不了手,采用宽松的办法。郑国的盗贼本来就不少,见执政软弱,越发猖獗,人数迅速膨胀,聚啸湖沼,搅得天无宁日。游吉极为后悔,说要是早听子产的话,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动了。于是派军队围剿,将萑苻(huánfú)泽的盗贼杀得一干二净,全国的贼寇这才有所收敛。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后说:好啊,为政宽松,如果民众怠慢,就用严厉的措施加以纠正;为政严厉,如果民众受到伤害,就用宽松的措施来加以纠正。以宽松调节严厉,以严厉调节宽松,政事就和谐了。(《孔子家语·卷九·正论解》)
从以上几件事可以看出子产的智慧、尊礼、仁爱、宽厚、中和,他可能道德素养很高,能力很强,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但要是不投身于治理实践,这一切都无从谈起,不能得到证实。
所以我们说治理为各种规范的践行提供了重要平台。这就是治理在道德和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