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己是自省的前提,要说明自省,必须先谈严己。
孟子讲过一件事。孔子带着学生游览,听见一个小孩子唱道:“沧浪河中的流水清澈呀,可以用它洗我的帽缨;沧浪河中的流水浑浊呀,就用它洗我的双脚。”孔子深有感触,说:弟子们听好了!清澈呢,就洗帽缨;浑浊呢,就洗双脚,这都取决于河水自身啊。(《孟子·离娄上》)
这是典型的自因论,一事当前,眼睛不是盯着别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颜渊》)应该检查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去检查别人的过错。即便受了委屈,也不要怨天尤人。“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病,诟病、指责。君子责怪自己本领不足,不责怪别人不了解自己。
(汉画像石)禹
舜命令禹负责治理天下洪水。禹来到南方的苍梧山,遇到一个被绳索紧紧捆绑住的罪犯。禹抚摸着罪犯的脊背,哭了。禹有个助手名叫益,很不理解,问:这人犯了法,应该受到惩罚,而你却为他流泪,这是为什么呢?禹抹去眼泪,说:社会治理得法,民众就不会犯罪;社会治理不得法,那些本来善良的人就会走上邪路,触犯刑律而遭受惩罚。我曾听说:“只要有一个男人不耕作,就会有人因此而挨饿;只要有一个女子不采桑,就会有人因此而受冻。”舜把安顿天下的重任托付给我,让我治理水土,调理民众,使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而现在竟然出现了这样的事!这证明我德行不够,不能感化民众。正因为如此我才为这个人伤心落泪啊。这件事对禹的触动很大,自此他的工作更加勤奋了。(《吴越春秋卷第六·越王无余外传》)
一个人犯了罪,责任在谁?当然在他自己,因为他有自制能力,所以必须给予惩罚。益就是这么认为的。但禹不这么看,他把主要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治理不到位,没有为民众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由此才导致这个人走上邪路。这就是待人宽责己严,事情发生了,不是麻木不仁,更不是一推六二五,而是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责人与责己之间,选择责己。(www.daowen.com)
对此孟子讲得很清楚:“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就应当回头检查自己是否爱得不够;治理别人却没有治理好,就应当回头检查自己是否智慧不够;以礼待人却得不到回应,就应当回头检查自己是否恭敬不够。只要是行为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都应当回过头来在自己身上查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也就自然归向他。
西汉大儒刘向有句话说得好:“祸福非从地中出,非从天上来,己自生之。”(《说苑·丛谈》)无论是祸还是福,既不是地里长出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从自己身上生出来的。
待人宽责己严往往表现为孔子主张的“以直报怨”,也就是以道义来要求自己。
十六国时,北凉沮渠蒙逊的下属西郡太守梁中庸叛变,投奔西凉。沮渠蒙逊得到消息后,笑着说:我对梁中庸恩情深厚,如同骨肉一般,但是他却对我不讲信义,所以他只是自己背叛自己罢了。这样一个人,我跟他计较什么呢?便把梁中庸的妻子儿女全部给他送了过去。(《资治通鉴》卷112)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到这一点就是责己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