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人之道:论语导读》:培养无畏勇气

《成人之道:论语导读》:培养无畏勇气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后人把仁、智、勇并称“三达德”。孟贲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勇士,也是历史上勇敢的典型。勇敢,孟贲嘴中迸出的仍旧是那两个字。这就是孟贲能够威慑三军、镇服猛兽的原因啊。主体部分是甬,这个字与用相通,说的是运用。唐雎瞥了秦王一眼,道:大王说的,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量的人发怒。届时天下人将穿上白色的衣服表示哀悼。知情意中,勇敢属于意志。当然,勇者的不惧怕不是绝对的。

《成人之道:论语导读》:培养无畏勇气

“勇者不惧”是孔子喜欢说的话,与“仁者不忧,知者不惑”一起在《论语》的《宪问》篇和《子罕》篇中分别出现一次。为此后人把仁、智、勇并称“三达德”。这三种德行相互渗透,是对人格修养的基本要求,贯彻人的生命始终。人来到世上,要生存下来发展起来,必须从仁智勇三个方面壮大自己,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行。

勇敢的主旨是不惧怕。

孟贲是战国时期秦国勇士,也是历史上勇敢的典型。一次渡河,他抢先上船,船夫用木桨敲他的脑袋。孟贲瞪大了眼睛盯着船夫,眼眶都裂开了,头发和胡须一根根直立起来,吓得满船人纷纷跳到河里。后来有人问他:生命和勇敢哪个重要?孟贲想也不想地答道:勇敢。那人又问:高贵的地位和勇敢,你选哪一个?勇敢,孟贲看着他的眼睛说。要是换了财富呢?那人还是不甘心。勇敢,孟贲嘴中迸出的仍旧是那两个字。记述这件事的《尸子》说:生命、地位和财富,是人人都追求但又难以得到的东西,但都换不来勇敢。这就是孟贲能够威慑三军、镇服猛兽的原因啊。

(清刻)孟贲

在孟贲那里,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这是篆字勇的两种写法,无论哪一种都由两部分组成。主体部分是甬,这个字与用相通,说的是运用。运用什么呢?一个是字的右下边的东西,它是耒,一种原始农具,这种农具与后来的木叉差不多;另一个是字的右上边的东西,它是戈,古代兵器,这两种东西表示的都是力。可见勇的本义就是人运用自己的力气,说明勇与力量是分不开的,它以力量为基础,由力量来表达。

这种力量并不局限于“体”,它还是“魄”,一种精神力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胆量,它更能体现勇的内涵,代表勇的无畏本质。(www.daowen.com)

战国时期,秦国想吞并安陵国,提出用方圆500里土地换取安陵国的国土安陵君派唐雎(jū)出使秦国。秦王对唐雎说:安陵君是个长者,我不忍心用战争对付他。现在我给他10倍的土地,可安陵君却不答应,这不是小瞧我吗?唐雎说:先人留下的土地哪能换出去。秦王大怒,厉声问: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没有,唐雎摇摇头。好,那我告诉你,秦王说,天子发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唐雎问:大王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嗤地一笑: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甩掉鞋子,用自己的脑袋撞击地面罢了。

唐雎瞥了秦王一眼,道:大王说的,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量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guī )的时候,白色亮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在殿堂上搏击。这3个人都是平民中出类拔萃之辈,他们心中的怒火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显示出征兆了。要是加上我,就是4个人。如果我发怒,必将在这里倒下去两个人,血流5步。届时天下人将穿上白色的衣服表示哀悼。现在就是这个样子!说罢,唐雎拔剑站起身,双目紧紧盯住秦王。

秦王面现怯意,挺身长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入座,哪里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知道了,韩国和魏国拥有千里土地却灭亡了,而安陵国凭着50里土地竟然能够保全,仅仅是因为有唐雎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战国策·魏四》)

知情意中,勇敢属于意志。谁的胆量大,谁在意志上就占了上风,就可以压倒对方。

当然,勇者的不惧怕不是绝对的。我们说过,孔子看不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的人,视不敬畏天命的人为小人,这就告诉我们,勇者也要怀有敬畏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