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志”字
(唐·碧落碑)“志”字
志是组合字,下面是心,上面是之,意即心之所系。上面的字也写作止,止的古字是人脚形状,心字上加人脚形状,意思是立足于心,这样看,志表示的就是决心。其实也可以把人脚形状解释为行进,如是,志则是心的出发。由此可以说,志向就是一门心思的追求,表示努力的方向。志也写作誌,释为“记”,志向是决定人的一生的标识。
用知情意来划分,志向属于意志。《说文解字》说:“志,意也。”(www.daowen.com)
对于自己的一生,孔子这样概括:“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十五岁确立走学人之路的志向,三十岁时确立终身追求的理想,四十岁时对各种问题不再迷惑,五十岁时领悟天命,六十岁时与世界和解,七十岁时达到自由境界。
在孔子人生的这六大阶段中,有两个阶段最为关键。一个是起始阶段,十五岁时的立志,确立了今后的职业方向,后来明确为整理典籍和办学,在人生事业上不含糊。这个阶段最长,走了十五年。其后以十年为周期,各个阶段都是这条路的延伸,一个十年便是一个路碑。孔子积极进取的生命,正是由志向发动的。所谓“学”,当然不只是学习知识、典籍、技艺,也包括礼和根本道理。礼的规则是“道”的具体表现,根本道理是“道”的直接反映。所以“学”包含了学“道”。
另一个是第二阶段,三十而立。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孔子的精神世界发生了质的飞跃,在“道”的认识上获得了决定性突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不含糊,从而使自己得以自觉地把学习、教育、治理、生命等问题放在“道”的平台上加以考量,能够以“道”来引导学生和影响社会。正是在这个阶段上,“志于道”(《述而》《里仁》)得到最终确立,自此孔子的人生和事业便有了主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