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论语》导读:包容,成就治世之道》

《《论语》导读:包容,成就治世之道》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世之道,一定要有包容荒草与污秽的度量。连对被自己视为垃圾的东西都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包容是一种开放胸怀,装得下一切。孔子就是一个包容的人。孔子不信鬼神,不谈论神神怪怪的事,但每遇乡人迎神驱鬼,他一定身着礼服站在东边台阶上,表示对乡人及其信仰的尊重。这是一个精英与贫民相互包容的故事。

《《论语》导读:包容,成就治世之道》

这是宽字的篆体,房盖下一个苋(xiàn)字。房盖代表房屋,延伸为空间;苋是山羊的正面形象,头上顶着两只大角。山羊喜欢在山野间奔腾跳跃,能盛下这种动物的地方,容量一定很大。这个图形用文辞来表达,就是包容。

程颐曾以《周易》中的泰卦解释宽,说:“治之之道,必有包含荒秽之量。” (《近思录·治国平天下之道》)荒秽,荒草与污秽。治世之道,一定要有包容荒草与污秽的度量。连对被自己视为垃圾的东西都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包容是一种开放胸怀,装得下一切。

孔子就是一个包容的人。他不喜欢管仲,他眼里的这位早已过世的政治家属于小器具,度量不够,还不节俭,对礼制也不上心。但遇到有人否定管仲时,他就要说公道话了。这样的情况《论语》中有两次。一次是子路说管仲没气节,够不上仁人。孔子说怎么够不上?他多次促成齐桓公汇合诸侯,造就天下和平的局面,这还不是行仁爱吗!另一次是子贡,仍旧揪住管仲不放,重复的还是子路的观点。孔子又为他评功摆好,这次更大,上升到文化高度,说:要是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抗击夷狄,你我八成早就沦为夷狄的属民,从而被野蛮文化给化掉了,披头散发,身穿左侧开口的衣服。如果管仲当年为保持所谓的气节而自尽,还有今天的你我吗!

这是对人,对事也一样。孔子遵从的是周礼,奉行周文化,但对此前夏朝和商朝的礼以及文化,统统给予继承。在他看来,文化是一脉相传的,今天是过去的延伸,当然有增有减,但一定包含着前人的成果。孔子不信鬼神,不谈论神神怪怪的事,但每遇乡人迎神驱鬼,他一定身着礼服站在东边台阶上,表示对乡人及其信仰的尊重。

这也就是《论语》主张的“尊贤而容众”(《子张》)。贤是精英,比自己强的人;众是群众,比自己差的人。对精英不嫉妒,对群众不轻视,两头都要接受。

同样的,精英与大众也要互相接受。(www.daowen.com)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侯嬴,穷得一塌糊涂,70岁的人了还不得不去守城门,就为挣口吃的。一天突然来了位贵人请他去赴宴,此人就是当时名满华夏的魏国公子魏无忌,养着三千食客。魏无忌亲自驾车,拉着破衣烂衫的侯嬴来到筵席上,隆重介绍给大家,人们惊讶得合不拢嘴。其实路上还发生了一件事,侯嬴要求魏无忌绕道市场,说是顺便看一个朋友。到了市场,侯嬴下车会友,那是一位浑身油污的屠户,两人闲聊,魏无忌站在一边等候,满脸谦和。

(清)任谓长 绘

不久发生了秦国进攻赵国战争,魏无忌多次恳请魏王发兵救援,魏王就是不答应,魏无忌只好率领门客前往赵国。路过城门,侯嬴出主意叫他设法盗窃魏王调兵的虎符,说:魏王的宠妾如姬还欠着公子您一笔人情,这事儿就交给如姬。魏无忌拿到了虎符,侯嬴又让市场上那个屠户做帮手。魏无忌见到魏国领军大将,那人磨磨蹭蹭就是不交出兵权。屠户出手,用40斤重的大铁锥一下子砸死了他。魏无忌统率8万大军在邯郸城下大破秦军,威震诸侯。(《资治通鉴》卷5)

这是一个精英与贫民相互包容的故事。魏无忌不因身居高位而鄙薄平民,侯嬴也不因身处底层而对精英心怀嫉恨,于是双方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