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礼与理的内外统一与重要性

礼与理的内外统一与重要性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岩石形成时由于力的作用,上面的纹路呈现出一定走向,人们称其为“理”,引申为条理。条理就是秩序,没有条理叫无序。礼代表的也是秩序,这样理与礼就统一起来,二者是一个东西。可以这样划分,礼是人之外的规矩,表现为制度、仪式等;理是人之内的规矩,表现为思想意识,如仁义礼智信等准则以及对它们的信念。守规矩不是小事,它上合天理下合人道。

礼与理的内外统一与重要性

礼大致可以分出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前面涉及的制度、仪式等属于客观方面,哲学上叫作客体。下面谈礼的主观也就是主体方面,主要是礼的意识。

孔子心目中,礼与天同义。当被称为“太一”的原初因素形成天的时候,礼也就出现了,它与“天道”相通。(见《孔子家语·卷七·礼运》)这里的礼可以理解为“理”,所谓“夫礼者,理也”(《孔子家语·卷六·论礼》)。儒家六经之一的《礼经》也这么说,“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理与礼是一回事。

朱熹沿着孔子这一思路,从哲学高度给予阐发。他认为,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前,只存在两种东西,一种是“理”,一种是“气”。前者是无形的,后者是有形的。无形之理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寄居在有形的气上面。气生性活泼好动,分出阴阳二气,两种气相互摩擦,产生渣滓,合成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由于理在气中,当事物形成时,理也就介入了,因而理自始至终贯穿天地、人以及各种事物。朱熹说:正是由于天秉理而生,才成其为天;地秉理而生,才成其为地;人秉理而生,才成其为人。(《朱文公文集·卷七十·读大纪》)

哲学上把这种观点叫“先验论”,作为精神的理先于事物而存在。从科学角度看这种观点不能成立,但从哲学上看则有一定道理。譬如,一男一女结成夫妻之前,关于夫妻关系的道理,诸如妻子应该像大地依顺上天一样服从丈夫的准则,早就摆在那里了,古代具体的、现实的夫妻关系是这一夫妻之理的摹写。

那么,理是什么呢?理,纹理,原本指石头上的纹路、脉络。岩石形成时由于力的作用,上面的纹路呈现出一定走向,人们称其为“理”,引申为条理。宋儒就是这么解释的,《朱子性理语类》说:“理者有条理。”(卷第六)理,条理之意。条理就是秩序,没有条理叫无序。(www.daowen.com)

礼代表的也是秩序,这样理与礼就统一起来,二者是一个东西。可以这样划分,礼是人之外的规矩,表现为制度、仪式等;理是人之内的规矩,表现为思想意识,如仁义礼智信等准则以及对它们的信念

所以人天生就倾向于秩序,不喜欢混乱。人遵循礼不仅是实然,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是人的存在状态,同时也是应然,是出于人的本性要求,由此可以说“立于礼”是一种必然。

通过“立于礼”,人与天地成为一体。“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是上天的法则,大地的秩序,人类的规范。守规矩不是小事,它上合天理下合人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