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儒家强调严要求子女亲人,以纯正臣子石碏为例

儒家强调严要求子女亲人,以纯正臣子石碏为例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家反对那种好坏不分、混淆黑白的爱,认为这是对仁的滥用。太是大字加一点,比大还要大,表示权位极高。所以儒家特别强调严格要求子女亲人。卫庄公死后,州吁杀死新君,篡权夺位。石碏派人找到陈国的朋友,求他们帮忙除掉这两个恶棍,结果州吁和石厚被抓了起来。对于石碏的做法,史书极为赞赏,说石碏真是纯正的臣子,憎恶州吁的罪行以及帮凶石厚的丑陋。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很能说明问题,就是爱是要论对错的。

儒家强调严要求子女亲人,以纯正臣子石碏为例

怎样做才是爱亲人?

儒家反对那种好坏不分、混淆黑白的爱,认为这是对仁的滥用。由于它特别容易发生在母亲身上,故称妇人之仁。朱熹说的“妇人之仁只流从爱上去”(《朱子性理语类》卷第四)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妇人之仁只讲爱,不讲原则,短视而软弱,表现为溺爱,是有缺失的爱。当然,这只是一种简单归类。不只妇人容易犯这个毛病,就是男人乃至豪杰也往往跳不出其中误区。

春秋初,郑国有位君夫人姜氏,偏爱小儿子叔段,希望他能取代大儿子郑庄公做国君。在母亲的压力下,庄公把京城(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南)封给叔段,从此人们称他京城太叔。太是大字加一点,比大还要大,表示权位极高。也确实如此,京城是国都建制,其他大城市的规模不过是它的三分之一。太叔的野心迅速膨胀,竟然把郑国北部圈进自己的领地。因为有母亲撑腰,庄公一点办法也没有。太叔越发猖狂,加固城池,囤积粮草,打造兵器盔甲,扩充军队,准备偷袭国都。姜氏早就盼着这一天了,答应做内应。不想消息走漏,庄公派兵讨伐太叔。京城百姓站在庄公一边,太叔出逃。郑国这才安定下来。

士大夫

太叔走到这一步,是母亲姜氏纵容的结果,但兄长郑庄公也有份儿。所以《春秋》这样记载:“郑伯克段”。郑国君主是周王室分封的伯爵,故称郑伯,但这里的郑伯有讥讽之意,暗示庄公没有尽到教育弟弟的责任。段是太叔的名字,之所以称名而不称弟,是因为太叔的作为不像弟弟。既然不像弟弟,那么他与庄公之间的争斗就不能用兄弟相争来概括,而使用表示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战争的“克”字。(《左传·隐公元年》)

所以儒家特别强调严格要求子女亲人。孔子说得很明白:“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关心爱护一个人,能不让他劳苦吗?真心对待一个人,能不给他规劝吗?(www.daowen.com)

正面的例子是石碏(què)灭亲。这个事件发生在“郑伯克段”三年之后。

卫国君主卫庄公有个爱子叫州吁,不走正路,卫君听之任之。大夫石碏劝说无效,料定早晚得出事,偏偏他的儿子石厚不服管,整天跟州吁泡在一块儿。卫庄公死后,州吁杀死新君,篡权夺位。石厚询问父亲怎样才能使州吁坐牢江山,石碏出主意叫州吁去朝见周天子,说如果能够得到周王室承认,臣民就会接受现实。石厚担心周天子不搭理他们,石碏说这好办,可以通过陈国君主做中间人。州吁觉得不错,便带着石厚前往陈国活动。石碏派人找到陈国的朋友,求他们帮忙除掉这两个恶棍,结果州吁和石厚被抓了起来。卫国公室派员前去杀掉州吁,石碏派家臣杀掉石厚。

对于石碏的做法,史书极为赞赏,说石碏真是纯正的臣子,憎恶州吁的罪行以及帮凶石厚的丑陋。“大义灭亲”就是对这件事的评说吧!(《左传·隐公四年》)

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很能说明问题,就是爱是要论对错的。为什么说石碏秉承大义?就因为他的爱是非分明,毫不含糊。

仁爱以是非观为依托,脱离原则的仁爱多半是笔糊涂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