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论语》导读:成人之道,父兄之亲

《论语》导读:成人之道,父兄之亲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贾彪登车,车前的属吏引领车子驶往城南方向。到了现场,二话不说,当场判决杀子罪犯。雍姬心神不定,跑回家去问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雍姬便把秘密透露给父亲。子夏向老师请教复仇问题,问对于杀害父母的仇人应该怎么办?这里排出的位序是爱父母第一,爱兄弟第二,爱其他亲人第三。爱父母和爱兄长是仁爱的根本。

《论语》导读:成人之道,父兄之亲

正如爱人与爱物有区别一样,爱人也要分出先后和轻重。关于这一点,孟子也讲过类似的话,他说:君子之“于民也,仁之而弗亲”(《孟子·尽心上》)。民,一般人。对于跟自己一般关系的人,君子给予爱但不会像爱亲人那样去爱他。爱亲人排在爱其他人的前面。

楚国有位叫沈诸梁的大夫,人称叶公。他告诉孔子说,他们那里有个以正直出名的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出面告发。孔子大不以为然,说:我们那里正直的人的做法不一样,父亲要替儿子隐瞒,儿子要替父亲隐瞒,这样做才叫正直。(《子路》)孔子为什么谴责这个人?因为他违背人情,把爱国君放在爱亲人之上,爱亲人是天和,爱国君属于人和,天和高于人和,因此这种做法是不自然的、不真实的、不合礼的,当然也就谈不上正直,是外力作用下的扭曲变形。

东汉桓帝时有个贾彪,主政新息县。得到报告说强盗在城南劫掠杀人;正吩咐备车前往,报告又来了,说城北有个妇人杀害了亲生儿子。贾彪登车,车前的属吏引领车子驶往城南方向。贾彪怒道:强盗劫掠杀人,乃是常理;母亲杀害儿子,实属违背天道。命令掉头向北。到了现场,二话不说,当场判决杀子罪犯。城南强盗听到消息,反绑两手到县衙自首。(《资治通鉴》卷55)

那么在亲人范围内,爱是否还要作区分呢?回答是肯定的。

春秋时期,郑国君主密谋除掉执政大夫祭足,拉他女婿雍纠做内应。雍纠跟自己的妻子也就是祭足的女儿雍姬商量办法。雍姬心神不定,跑回家去问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母亲说:任何一个男人都可以做丈夫,而父亲只能有一个,当然是父亲更亲。雍姬便把秘密透露给父亲。祭足先下手杀掉女婿,之后赶走国君。(《左传·桓公十五年》)在古代,血亲关系重于姻亲关系。

(汉画像石)车驾(www.daowen.com)

血亲关系仍要分出远近。子夏向老师请教复仇问题,问对于杀害父母的仇人应该怎么办?孔子的回答是:枕戈待旦,不共戴天,只要碰上,即使没带武器,也要冲上去拼个你死我活。子夏又问对于杀害兄弟的仇人呢?回答是:不跟他在同一个国家当官,如果办公事遇上,各走各的路,绝不理睬。再问对杀害堂兄弟的仇人呢?回答是:自己不出头,如果他家的人去报仇,就跟在后面参加行动。(《孔子家语·卷十·曲礼子夏问》)

这里排出的位序是爱父母第一,爱兄弟第二,爱其他亲人第三。到了这一步,仁爱级差的划分基本上就算完成了。综合爱亲人优先于爱一般人,爱人优先于惜物,可以明确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仁爱最终归结为爱父母。《中庸》说:“亲亲为大。”(第二十章)这里的两个亲,一个指父母,一个指亲爱。意思是,仁爱以亲爱父母为首要。爱父母在道德上叫孝道,百善孝为先。

兄弟之爱也有主次,以尊敬兄长为大,所谓长兄如父,道德上叫悌,也写作弟。孝与悌常常放在一起讲,谓之孝悌。《论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爱父母和爱兄长是仁爱的根本。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这样说,爱人惜物扩展的是仁的广度,爱亲人父母开掘的是仁的深度,博大厚重的爱就是这样造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