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完成、实现。这里引申为生成,成人就是成为人。
我们所说的成人,不是生物学、生理学概念,不是猿变成人,也不是少男少女年满18岁进入成年人行列,而是指个人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符合人的理念的人。
成人问题由孔子门下两个最有名的学生提出而经孔子给以说明。这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颜回,性格不同,旨趣相异。子路勇猛,尚武善问,功名心强;颜回文静,好读多思,安贫乐道,然而两人却有着同样的关注。
先看子路。“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下文凡引《论语》,不再标注书名)子路请教,怎样才能成人。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在远见卓识上像臧武仲,在无私无欲上像孟公绰,又像卞庄子那样勇敢无畏,还要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作为制度风俗的礼和作为音乐文艺的乐加以陶冶,差不多可以算是成人了。
这里孔子以四个人为例,每个人代表一个方面,来回答子路的问题。鲁国大夫臧武仲(臧孙纥)是智慧的代表。他曾在齐国闲居,国君齐庄公想结交他,赐给他一片土地作封地,被他委婉回绝。不久齐庄公被权臣崔杼(zhù)杀害,臧武仲因与齐庄公无瓜葛而得以保全。鲁国大夫孟公绰是善于控制欲望的代表。他出身鲁国三大权贵之一的孟孙氏家族,为了表示志节,将自己的姓改为“寡欲”。鲁国大夫卞庄子是勇敢的代表。他曾经获得一举刺杀两只恶虎的美名。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子路的同窗,是艺的代表,全面地掌握了儒家的功课“六艺”。然而,尽管把这四个人的长处合在一块,仍然不够,于是孔子又用礼乐来补充,这样差不多是成人了。
(汉画像砖)手缚双虎
再看颜回。“颜渊问于仲尼曰:‘成人之行何若?’子曰:‘成人之行,达乎情性之理,通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谓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义,饬身以礼乐。夫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说苑·辨物》)颜回问孔子:成人之道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成人出自人的本性真情,与万事万物的运行变化相一致,上合乎天道下符合人道,通达天地人间的根本道理,达到这一步可以称为成人了。见颜回有些茫然,孔子解释道:所谓成人,从认识上说,就是掌握了天道;从行动上说,就是实践仁义;从修身上说,就是用礼乐修养自己。孔子最后总结道:成人的行为,始终贯穿仁义礼乐。使自己的行为与天道合一,才是道德的最高境界。(www.daowen.com)
马克思
孔子是因材施教,对象不同,解答自然也就不同:对子路谈得很具体,对颜回则很抽象,但意思是一样的,强调的都是人格的完善。成人是一种综合素质,不是哪一个方面突出,而是在所有项目上都达标,是全面发展的而且在每个方面都出类拔萃的人。
显然,孔子心目中存在着一种关于人的认识。它高于现实,代表着人的发展方向,是人的价值的终极目标。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处在向这一目标行进的位置上。
马克思也讲成人,谓之“人的生成”。这是一个历史概念。他把迄今为止的历史称为“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上,尽管进步非常大,但以人的本质而言,人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人的高度,仍旧没有最后跟动物划清界限,因此还算不得人的历史。譬如,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但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并不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一种被迫的谋生手段;再如,动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而人也往往为了眼前利益牺牲掉长远利益,这些都是人性不完善的反映。这说的是社会历史,生活中类似现象同样存在。譬如软的欺负硬的怕,譬如路遇不平躲着走,譬如见死不救见难不帮见危不扶,如此等等,表现的都是趋利避害、弱肉强食的动物性。因此人虽然在生物学上已经完成了从动物向人类的转变,但在哲学社会学上人仍旧行进在摆脱动物性的路途上。所以,在马克思看来,在人的生成这个平台上,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建构人的本质的实践,历史是人成为人的历史。这个过程很长很艰难,直到共产主义才能画上句号。
马克思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人的生成,孔子则是从个人努力的角度讲人的生成,角度不一样,但都把人看作一个过程。人在人类历史的路上,也在个人进取的路上。成人是进行时。
成人具有发展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