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弦演奏方法及鼓头位置调整技巧

三弦演奏方法及鼓头位置调整技巧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鼓头在腿面内外侧的位置,则要根据有无琴托来决定。如果使用琴托,则内外侧的位置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要求来决定,鼓头可以靠外侧一些,也可以靠内侧一些,但是要以左手能很自然地在第一把位进行演奏为原则;如果不使用琴托,则需要在鼓帮周围,蒙以黑色平绒布或深色灯芯绒布,这样可以增加小臂与鼓帮的摩擦力,便于稳定鼓头。

三弦演奏方法及鼓头位置调整技巧

三弦的演奏方法包括四个方面:正确的演奏姿势、正确的持琴姿势、正确的右手演奏方法、正确的左手演奏方法。正确的三弦演奏方法是学习三弦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演奏方法正确,则学习进步快,容易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平;若演奏方法不正确,则学习进度慢,并且很难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平,甚至会将练习者的手练出职业病来。因此,每个三弦爱好者都要高度重视演奏方法的训练。

(一)三弦的演奏姿势

三弦的演奏体态是多种多样的,汉民族地区大多采用坐椅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则釆用坐椅式、坐地式、站立式等多种体态。如蒙古族采用坐椅式,偶尔也用坐地式。侗族采用坐椅式和站立式等。以大三弦为例,大三弦演奏采用坐椅式,采用坐椅式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椅子的高度。就理论上而言,椅子的最佳高度是本人脚跟到腿弯的长度,约四十厘米左右,加上鞋底厚度,其实际高度约在四十四厘米左右,可是椅子的实际高度却在四十八厘米左右,所以演奏者经常需踮起右足尖,以调整高度,这就加重了演奏者的负担。所以,在演奏时,一定要找一把高度合适的椅子。

(2)坐椅子的面积。坐椅子的面积以适度为宜,太前则坐得不稳,过后则转动不灵活。坐椅子的体位以臀部大部分坐在椅面为宜。大腿的根部也可坐进椅面八至十厘米,但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上半身动作不够灵活。

(3)上半身的体态。整个上半身要放松自然,背部要直立不要弯腰驼背,也不要挺胸叠肚,背部不要倚靠在椅背上。两肩自然下垂,两侧要成水平,切不可耸肩,也不可一肩高,一肩低。双目要平视,精力集中于自身的演奏动作,不要过分拘束。

(4)下半身的体态。两条腿主要起支撑、平衡整个身体的作用。所以小腿与椅面的角度以90°为宜,根据各人坐椅子的习惯,角度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两条腿的角度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是右小腿可以略为回收,以调整腿面高度,左腿略向前伸,以支持身体的平衡。这种坐椅姿势在汉族民间称为“武式”。另一种坐椅子的姿势是将右大腿叠置交叉于左腿上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大幅度抬高腿面,减去右足尖踮高的负担,可以使三弦更加稳定,形象也比较美观,在民间这种方法称为“文式”。这两种姿势可由每个三弦爱好者去自由选择。

弹三弦不仅是一项艺术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运动形式。各人的身体条件不同,运动起来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差异,上列各项要求是指一般常规状态,在演奏进行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以上各种体态,可以归纳为“肩平垂、肘平悬,胸平、背直、头自然,文武架式自由选”。

(二)三弦的持琴姿势

1.鼓头位置的持琴姿势

三弦鼓头应置于右腿根部,距离胸腹约五至十厘米左右。若距离胸腹过近,则会影响三弦声响的传导;若距离胸腹过远,则不便于演奏。至于鼓头在腿面内外侧的位置,则要根据有无琴托来决定。如果使用琴托,则内外侧的位置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要求来决定,鼓头可以靠外侧一些,也可以靠内侧一些,但是要以左手能很自然地在第一把位进行演奏为原则;如果不使用琴托,则需要在鼓帮周围,蒙以黑色平绒布或深色灯芯绒布,这样可以增加小臂与鼓帮的摩擦力,便于稳定鼓头。鼓头位置可放置在大腿外侧,将鼓头的五分之三强放在腿上,其余五分之二略伸出于大腿外侧,这样容易使琴保持平衡。

2.右手位置的持琴姿势

右手小臂在鼓帮的位置,以在鼓帮的下方四分之一处为最好,但也可略做上下移动,但总的要求是以右手手指能在三条弦上进行自由演奏为原则。手腕探出鼓面的长度约在四十毫米与五十毫米之间,也可以略多或略少,但应以右手食指与大指能在最佳弹挑触弦点演奏为宜。右小臂不要全部平贴在鼓帮上,这样会影响手腕的灵活,正确的姿势是右小臂后部略为抬起,这样右手手腕可以更加灵活地演奏,同时也容易调整手指在三条弦上的触弦点。

3.左手位置的持琴姿势

以左手食指第一关节根部(掌指关节)托住琴身,掌指关节托琴的位置在指板的侧下方,左手大指自然伸直,大指内侧与担子不要紧紧贴住,要保持一些空隙,尽量减小大指内侧与琴杆之间的摩擦。这样可以使左手既托住琴身,又可以很自由地移位换把。左手手腕要保持高度放松,切不可僵硬,肘要自然平悬,既不可将肘紧夹于肋下,也不可将肘抬得过高,造成左手手臂僵化。左肩要与右肩保持同一高度,不要将左肩抬得过高,形成耸肩。

左手持琴还需要把握好角度,左手持琴,琴身与上半身形成的最佳角度约为四十五度左右。如果琴身直立,则会造成左手持琴过分高举,给演奏增加困难;如果琴身过于低下,则又会造成左手托琴的困难,由于琴身重量大部分移于左手,增加了左手负担。这时,为了减轻左手负担,右手需要增加压力,以减轻琴身重量,同时,也就加重右手负担,所以持琴角度以四十五度最为适宜。

(三)三弦的演奏手法与发音指法

1.三弦的演奏手法

(1)右手演奏。右手各种演奏技巧水平的高低,几乎决定了整个三弦演奏水平的高低,它是三弦的主要“ 发音手 ”,音响、音色音乐的速度都由右手来决定,因此,每个三弦爱好者必须高度重视右手演奏方法的训练。

1)右手的手形。手形是指五个手指在演奏时所特有的最佳姿势。这种姿势必须完全适合手的动与静两种状态。当某一手指运动时,需要具有最快的速度、最佳的角度、最大的力度;当某一手指停止运动时,需要具有最佳的准运动姿势,既不能妨碍其他手指的运动,又不能妨碍本手指的突然运动。最佳的手形除了适合在某一条弦上自由地演奏以外,还要能适合在其他弦上演奏,并能适合在三条弦上快速地相互变弦位演奏。

右手演奏最佳的手形应是大指与食指的“ 叉口 ”,大指与食指的相交叫作 “ 叉口 ”,如果以大指为水平线,则食指第一、二两关节向内弯曲,第三节手指垂直交叉于大指指肚之上,其角度约为 90°。这时虎口成凤眼形,凤眼形即是大指为弓弦形,食指为弓背形。这时的角度为最佳角度,因为这种手形既便于弹,也便于挑,并且可以将弹挑两点的距离缩小到最低程度,还可以快速地在三条弦上换弦演奏。在大指伸直的情况下,食指与大指成九十度角,虎口成凤眼形时,才是唯一正确的手形。当然,此处所讲的九十度,不是也不可能像几何书上所规定的九十度,这里所讲的九十度,是指近似值。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每件乐器的琴鼓部分有大有小,因此,每个人的正确手形容许有一些差异,容许在九十度左右进行一些微小的调整,但这种调整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

中指、无名指、小指形成“虚握”,这在使用上要比食指、大指少得多。它们的基本手形是微弯曲,作虚握拳头状,似握拳而非握拳,不要伸直(这一手形与琵琶有所区别)。如若伸直,则在弹、挑、搓、滚时会感到不便,感到力量不够集中,甚至会触及琴弦,所以不能伸直。但也不能将拳头握紧,握紧以后会造成小臂肌肉紧张,并且在半轮或轮指时会影响出指速度。

上述手形,构成演奏三弦的右手手形。初学者从完全不会演奏到建立一个正确的手形,需要一段长时间的训练,因此要反复、不断地练习,直至确立正确的手形。

2)弹挑用力的来源。弹的用力来源有三个方面:①食指自身第一、二、三关节向外发出的弹力。②大指微小的助力。用大指轻轻抵住食指,当食指向下弹出时,大指帮助食指抵住琴弦的回弹力。但当琴弦发出声响以后,大指要立刻停止帮助,并且准备自身“挑”的动作。③手腕有规律地摆动,在连续不断的弹挑运动中,手腕要像钟摆一样进行习惯性摆动,食指利用惯性摆力向外弹出,大指利用惯性摆力向内挑入。挑的用力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大指自身第一、二关节发出的挑力,二是利用手腕惯性的摆动。

3)弹挑力量的组合。右手有多种技法,也就有多种力量的组合,但它的基本组合状态只有三种:第一种是弹挑。这种弹挑是指速度不快的弹挑。在演奏弹时,指力、腕力同时都要用上,这时腕力非常重要,与指力几乎同等重要。在演奏挑时,指力和腕力也几乎同等重要。第二种是快速弹挑。这种弹挑的速度已大大加快,几乎接近搓滚的速度,但还不是搓滚。这时力的组合起了变化,指力已起到主要作用,助力已降低到较次要的地位,腕力的惯性摆动还起帮助作用。快速弹挑要非常重视指力的作用,只有指力才能使每个音发音清晰而不含混,腕力的摆动可以使每个音坚实有力。第三种是搓滚,当弹挑每分钟达到四百八十次时,人的听觉感觉已是搓滚了。这时力的组合又起了变化,指力已占绝对主导地位,助力已完全停止,腕力的摆动只变成随着指力而动,腕力已降到次要的地位。整个搓滚是依靠指力的迅速动作来完成的。其他右手技巧用力组合虽有不同,但大体上是在以上三种组合状态的基础上而变化,各种技巧的用法在“左右手技法练习曲”的练习要点中均有说明。

4)弹挑琴弦的位置。三条琴弦的弹挑位置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每条琴弦的张力不同,所以每条琴弦的最佳发音点也就不同。。

5)弹挑入弦的角度。入弦角度是指右手指甲进入琴弦的角度。就理论上而言,指甲拨动琴弦的角度应与琴弦成九十度,但是由于三弦的演奏姿势是将小臂放在鼓帮上,这样就限制了手腕的任意活动,实际上指甲入弦时与琴弦形成的角度,即大体是条琴弦所组成的斜线相交于每条琴弦的角度,这一角度虽不及九十度那样理想,但由于它在六十度到七十度之间,发音效果也就比较理想了。

在入弦角度中,还有一个指甲与皮面的角度问题。就外观而言,指甲运动的路线,与皮面实际上是不平行的,当食指弹向琴弦时,是略向皮面弹下,这样发出的音色比较坚实有力。当大指向内挑动琴弦时,则是与皮面大体平行的,这是因为大指使弦发出的音色已经比食指浑厚、坚实,大指使弦所发的音色要求是接近食指的清亮,所以不用斜向皮面挑入,而只要平行就可以了。由于大指向内运动时,除挑弦外,都有琴弦可挡住大指的运动走向,它的用力有点像“挤”,而食指向皮面弹下却又有点像“压”。这“压下”与“挤出”的形象感觉,著名三弦演奏家白凤岩先生经常称之为“压挤力”。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名称。

6)指甲的触弦点。由于食指与大指的运动角度不同,方向不同,所以它们的指甲触弦点也就各不相同。食指指甲的最佳触弦点是指甲正面正中的指甲尖,其发音清脆明亮;大指指甲的最佳触弦点是指甲外侧的偏角角尖,只有这一角度发出的音色清脆明亮;中指指甲的触弦点与食指相同;无名指与小指的指甲触弦点是指甲外侧的偏角角尖。当然,由于各人手的条件不同,所以运动方向、角度会有极微小的差别,但应在上述原则下调整。

7)手腕运动。手腕是臂力传向手指的中间枢纽,它的作用有:①用其摆动增加弹挑的力度,增加音色的厚度;②调整整个手的位置,帮助食指和大指快速换弦;③进行特殊技巧只用腕力的演奏,如压码、摇指、剁指等。

(2)左手演奏。左手的各种演奏技巧担负了整个音乐曲调的进行。曲调的变化、每个音的装饰、乐曲的韵味绝大多数由左手来完成,它是三弦的唯一“取音手”。因此,每个三弦爱好者在重视右手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左手演奏方法的训练。

1)左手的手形。此处所阐述的是左手手掌和一、二、三、四指所应有的手形。当食指(第一指)第一关节托住琴身时,左手手掌的掌背要略向外隆起,掌心中空,感觉是好像握着一个空心小球,其余各手指都作弯曲,用最末一节手指垂直按于琴弦之上,采取这样的手形,是因为这时各手指才能用最大力量按住琴弦,并能同时保持各手指运动的灵活性。当某一指按实琴弦时,其余各指要虚离琴弦四毫米左右,以准按弦状态等待按弦,不按弦的手指不是永不按弦,而只是在一刹那间不按弦,所以决不能远离琴弦,甚至将手指伸直。总之,整个手形要成随时准按弦状态。

2)手指按弦部位。左手手指按弦的部位有三个:一是指尖,即手指最前端的指甲尖部分,这一部位按弦发出的音色最佳;二是指头,即指尖稍后部位,但仍属于指末端,这一部位按弦发出的音色也很坚实,只是不及指尖按音清脆;三是指肚,即在指头的稍后方,接近指纹处,这一部位发出的音色较差,但是当把位较大时,手指伸展至极限以后,只能用这一部位按弦,一般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左手一、二、三、四指的按弦部位因各手指的长短和按弦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第一指多用指尖按弦,第二、三、四指多用指头按弦。

3)手指按弦的力度。手指按弦时,手指要施加压力将琴弦按住,发音才会动听。这时,也只能是按弦的手指用力,其余不按弦的手指需要保持高度放松状态,不要紧张,不能使手指僵硬得翘起来。这一点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才能做到。

4)手指按弦的保持。当一指按弦后,二指继续按下,这时第一指不要因为按第二指而抬起来,恰恰需要将第一指继续按住琴弦,这叫“按弦保持”,也可称之为“保持”。依此类推。当第二指按弦以后,第三指继续按弦时,要保持第二指继续按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指不必要的动作。

5)手指换弦。由于音乐进行的需要,手指要经常换弦按弦,这叫换弦。换弦时的按弦方法与不换弦的按弦方法是一样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前有准备,在换弦之前要做好换弦手指的准备工作。换弦时只需要换弦按音的手指做换弦动作,其余不需要换弦按音的手指仍应尽量保留在原弦位上。

6)变换把位。由于音乐进行的需要,在一个把位上难以演奏一首完整的乐曲,因此需要在多种把位上进行演奏才能完整地表现一首乐曲。手指在不同的把位上变换演奏,叫作换把。音乐由低音区转向高音区,把位由低把位转向高所位,叫作上行换把;音乐由高音区转向低音区,把位由高把位转向低把位,叫作下行换把。换把的方法由以下步骤来完成:

第一,在换把前要先移动小臂,当把位变换的距离较大时,要先移动大臂,移动方向根据换把是上行或者下行来决定,上行换把时,向高音区方向移动,下行换把时,向低音区方向移动。

第二,在臂的带动下开始移动手腕,上行换把时,将腕移向高把位方向,下行换把时,将腕移向低把位方向。上述两个步骤均属于换把准备工作,还不是真正的换把。

第三,当音乐进行到必须换把时,手指在腕的带动下迅速换向新的把位,当上行换把时,通常以第一指作为换把指,当下行换把时,一般以第三指作为换把指,这时因为音乐一般会在新把位内进行,这种换指法给演奏新的音乐留下了余地,留下了准备手指。当然,也并非绝对如此,可以根据音乐的进行需要而决定换把的手指。换把时,音准是极其重要的,必须要用耳朵去仔细审听每一个音,力求按音的准确。

(3)左右手手法演奏练习,具体如下:

1)长搓练习及其要点:

练习要点:

第一,时值在两拍以上的搓儿叫长搓。用长搓演奏曲调,可以使曲调更具有歌唱性,音乐更连贯,使感情更充分地表现出来。

第二,本练习是长搓的具体运用。初学者弹奏长搓时,容易受到曲调节奏的干扰,使搓儿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甚至会停顿。这需要不间断的训练。可以有意识地让右手不停顿地先弹奏长搓,然后再弹曲调,右手一直不停地搓儿,练习一段时间就习惯了。

第三,初学者起初可以只弹一遍;然后,弹两遍。最后,要弹五六遍,使长搓能连续演奏3~5分钟。这样长期训练,手上就会很有功夫了。

第四。以上两个曲调不可以快奏。

第五,因为曲调大多数在一条弦上进行,换把、换指较多,要特别注意音准。要用耳朵仔细审听每一个音,不准的音要坚决纠正,决不能敷衍过去。

2)反搓练习及其要点:

练习要点:

第一,反搓从外弦起搓儿,搓儿最后一个音结束在内弦上。外弦得四声,内弦得一声,结束在挑上。这种反搓最大的特点在于搓儿最后一声用双挑结束。

第二,双挑的演奏技法是用腕力带动大指迅速挑上。发音和谐、浑厚,在双挑中腕力的甩动极其重要。

第三,反搓的前三声发力与正搓的发力一致,强调食指与大指本身指关节的运动,在起搓前没有任何预备动作。反搓必须在音乐规定的时间内,突然起搓儿。因此,要求手指动作急速、敏捷,带有爆发性,这时腕子是向下摆动。到第四声双挑时,腕子要迅速向上摆动。在一个反搓运动中,腕子只摆动两次。第一次是反搓开始时,腕子向下摆动;第二次是反搓结束时,腕子向上摆动。腕力与指力要做到配合紧密,用力的时间要一致。

第四,每小节正拍第一个音用双弹。此处的双弹几乎不用腕力,仅依靠 食指本身关节的运动,轻快地向下方弹出即可。

3)蛤蟆搓练习及其要点:

练习要点:

第一,蛤蟆搓是北方曲艺三弦琴师对在一条弦上进行连续短搓的专称,主要是因为这种短搓的节奏型以及所发音响与夏天青蛙(俗称蛤蟆)的叫声相似而故名。蛤蟆搓大都在一条弦上进行,急速弹挑共得六声。其发力主要依靠食指与大指的本身指关节的运动。在搓儿第一声时,用腕力送下,发音略重,形成搓儿头,以下三声均为指关节运动。到第五声,腕力再次送下,形成第二个次重音,第六声“腕随指行”用单挑结束。每一组的蛤蟆搓都要弹得非常清楚、干净、灵活,切不能碰响其他琴弦,发音也不可含混不清。

第二,本条练习换把的幅度较大,从第一把位到第十四把位,当中经过第四、六、七个把位,特别是从高把位第十四把位开始,更增加了左手的难度。学习者可将全曲分段练习。第一段一至四小节,反复练习;第二段五至八小节;第三段九至十二小节。各段练习熟练以后再将全曲一至十二小节连起来练习。在换把中要力求按音的准确。

4)轮双练习及其要点:

练习要点:

第一,轮双(),是轮两条弦。它比在一条弦上轮要困难很多:①轮两条弦所发出的音量要大体相等,外弦的音量一般要求要大一些,因为曲调常在外弦进行。可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因内弦较外弦粗,同时轮指是从内弦开始,所以经常会将内弦弹得比外弦还要响,这就是一个难点。在练习时,要将手的中心向外弦偏转,使外弦受力增强,提高响度。②当曲调转入内弦时,要使力量向内弦方向转移,增强内弦音响。这种情况略少一些。③五指轮的时值要分布均匀,在一条弦上容易均匀,在两条弦上就困难一些。要耐心地去练。

第二,轮双弦,左手难度较大,要严格注意音准,要经常与空弦校对音准。谱中已详细标明每个音在每条弦上的指法,要严格地按谱练习。(www.daowen.com)

第三,“开放型按弦”又名“大指托琴法”,在这条练习中已大量使用,如不用此种新的托琴法,本曲中的大部分双音都无法演奏出来。传统的持琴法,是以食指第一关节(掌指关节)托住琴杆。这种持琴法,四个手指密集,张开度受到限制。但有换把、换指灵活的优点。“大指托琴法”是以大指指甲的外侧指肚部分托琴,这时四个手指可以最大限度地伸张,呈现开放手形,四指的扩张度(食指尖与小指之间)大约比传统持琴法的扩张度长50%。如果传统手形扩张度为90毫米,“大指托琴法”的扩张度是135毫米。由于左手突然增大扩张度,所以左手可以得到高度的放松。这时无名指的第一关节仍要尽量保持直立,手指的触弦仍应以指头为主。在按双弦时,食指则要用指肚部分去按两条弦。

5)分打练习及其要点:

练习要点:

第一,打(丁)的奏法是用左手指尖打击音位发音(注意:没有扳的力量),分打是分和打的结合技法。

第二,打的动作要有力量,要多练习,以增加手指的打击力量。

6)应弦练习及其要点:

练习要点:

第一,应弦的奏法是在同一把位中,在-弦上奏完高音后,随后在弦上奏其低八度衬音。

第二,应弦的用指规律是,在-弦上用食指按弦,在弦上用大指应弦;在-弦上用中指按弦,在弦上用食指应弦;在-弦上用无名指按弦,在弦上用中指应弦。

7)柔弹挑练习及其要点:

练习要点:

第一,柔弹挑(),是柔弹、柔挑的总称。柔弹挑的触弦位置远离琴码100~200毫米之间。这一段琴弦弹挑出来的音色柔和,与清脆的弹挑音色相比极有特色。

第二,柔弹挑的发力比弹挑柔和,触弦时的动作也较弹挑缓慢,以发出柔和优美的音色为标准。

第三,从弹挑转换到柔弹挑时有一个过渡,即在原弹挑位置(离琴码50毫米处)上逐渐向离琴码100~200毫米过渡,边弹挑边向上移动。

第四,演奏和弦时,要按琶音办法演奏,三个音依次弹出,不要急。

2.三弦的发音指法

(1)三弦泛音演奏指法。泛音中的音色十分独特,不同于按音与散音中的音色。在乐曲演奏时加入一定的泛音,可以大大丰富整个乐曲的内容。泛音大多运用在抒情或者写意的曲子之中。

首先是自然泛音。在进行泛音演奏的时候,会将左手手指悬浮放在泛音的音位之上,右手的手指则是用指甲进行弹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弹奏的时候,两只手的手指需要同时进行,左手的手指要着弦即起,就像蜻蜓点水,右手手指在进行弹奏的时候则相对较重。常用的泛音位相对较多,比如二分之一处、三分之一处以及四分之一处、五分之一处等。

其次是人工泛音的使用。人工泛音可算是移植而来的指法,传统乐曲中并没有出现过,它是用在部分现代乐曲中的,且在运用的时候只有二分之一的人工泛音。人工泛音的演奏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第一,按音的时候使用左手手指,右手则是使用拇指或者手掌进行,将其靠在人工泛音的音位位置,此时需要用右手的各个手指进行相应弹奏;第二,左手的食指或者拇指进行按音弹奏,此时的小指以及名指放在人工泛音的音位处,右手进行同步演奏。

(2)三弦吟中演奏指法。这里的吟中主要包含了三种指法,分别是 “ 吟 ”“ 揉 ”“ 摆 ”。吟音在进行演奏的时候,主要使用左手手指在弦中演奏,使其产生摇曳弦音的一种技法。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分别是左右摆动和按放揉动。

在进行左右摆动的吟音演奏时,通常是左手按弦,此时的手形最好是半圆形状,按弦的时候需要使用手指的指点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按弦的时候不可使用指点与第一关节处的指肉进行。另外,再用其他手指进行左右摆吟,一般是按在同一个相品中,此时的左手中手指为平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左右摆动的时候,对应的幅度不能相差太多,以对应的指关节为主进行演奏,尤其是手指和手掌相连的地方,使用频率最高。

在同一条弦上进行揉吟的时候,需要使用指尖去按弦,对应的指关节也需要运动,比如向里按以及向外放的时候。其运用的方向主要为向内捏以及向外放。其中,进行向外放的动作时,需要让按指与对应的弦身进行碰触,弦身是不能离开相品位的,否则就会产生断音。内捏的时候力度,也要把握恰当,不可过重或过轻,整体的动作与速度也需要把控,快慢之间有相应地区分。

想要在两条弦上弹奏,便要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手指进行左右摆吟,因此需要留意各个弦上吟的动作,不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相当于其按吟是一条弦的。使用多于两条弦进行揉吟,想要向里按以及向外放的时候,当使用一根手指按在两条同一相位弦时,需要使用平按的手势;如果想要不同的手指按在不同的弦上进行演奏,则需要注意使用指尖进行。其他的则是需要在一条弦上进行按放。

(3)三弦滑音演奏指法。滑音是一种演奏指法的术语,属于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传统的音乐乐谱中其指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如推、挽、扳、撞以及纵起、挽覆、推覆以及虚滑音和实滑音等,这些均可以称之为滑音。

第一,推、挽、纵起一类的演奏方式。推指的是在进行演奏的时候,左手的按指按在相品位后,推进的方向为右;挽则是左手的手指按压在相品位后再向左挽出,通常情况下我们称之为“拉”或“拿”;纵起也是首先用左手手指按压住相品位,后期则是向内按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压”。

第二,虚滑音。通常情况下虚滑音出现在推、挽、纵起之后,可以让整体的弦音更加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推、挽、纵起弹奏的时候,需要用左手手指,不可用右手。

第三,实滑音。实滑音同样是在推、挽、纵起后,也可以让音位更高,只不过此时使用的却是右手手指。

第四,撞。在进行弹奏的时候,需要使用左手手指按住弦身,并注意向内按住后需要立刻放开,恢复原位。右手先进行本弦的弹奏,再进行左手的按入,按入方向为向内,这里需要注意,左手要保持放松,加覆原状,右手则停止弹奏。以上属于撞一次的弹奏方法,也称之为“单撞”,撞两次的时候则称之为“双撞”。

第五,挽覆。先用挽法,然后再回复到原来按的音位上。

第六,推覆。先用推法,然后又回复到原来按的音位上。

第七,扳。弹奏时的弦身是用左手手指按压在相品位中的一个音位上,在中指与名指作推或者扭的同时,食指需要做挽,挽在上,推在下。

上面的指法均是通过左手按压弦身,在按在相品位中的一个音位后再进行不同方向的弹奏,比如向左、向右或者向内,从而引起弦的紧张,形成弹奏过程中的滑音。

(4)三弦捺、带、擞演奏指法。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虚音是与左手弹奏相对而言的。在音量方面,实音较强,虚音较弱。如在乐曲某些地方恰当地运用了虚音与实音的有机结合,可使乐曲在音量方面增添对比。这种虚音与实音组合进行的方法,在传统曲目中最多。现将有关捺、带、擞的演奏方法分别阐述如下:

第一,捺。捺又称“捺打”“印”等。演奏捺的方法,是在关节的运动中,手指端取势将弦身击捺在相品位上,使得微声,捺与前面一音大都成上行进行。

第二,带。带又称“带起”“带音”“放”等。演奏带的方法是当右手弹出前一按音之后,接着在相品位上作向左内方或向外方一拨,然后离开弦身,带起一个较弱或稍强的音来。带与前面一音大都成下行进行。带起的音有散音与按音之分。带起按音时,必须把下行进行的后一个音先用食指(或中指)按在相品位上,之后再做带的动作。在带起散音时,须将按指向左内方或外方一拨,即可带出空弦散音来。

第三,擞。擞,又称“搔”“搬”“抓”“粘”等。演奏擞的方法为用左手指将弦身按在相品位上,用中指或名指在下面搔弦发音,如用左手中指按弦时,则用名指搔弦,这是擞按音的演奏方法;如擞空弦散音时,则可在左手食、中、名三指中选择一个较方便的指头去搔弦即可。擞弦大都在同一条弦上进行。

(5)三弦绞弦与并弦弹奏指法。通常情况下,绞弦和并弦的发音不太纯正,因此用在武套乐曲中较多。两者均属于实音。左手在弹奏绞弦或者并弦的时候,右手也需要进行发音。正因为绞弦的发音并不纯正,因此在进行记谱的时候需要使用斜线将其高音消去。绞弦和并弦在武套乐曲中非常常见,尤其是一些古谱,多用于反映一些战场中的声音,比如呐喊声、马啸声、刀枪声以及禽鸣声等。

第一,绞弦。在进行绞弦演奏的时候,通常可以将其动作分为三种:第一种,将左手手指或者使用食指向右推弦,通常需要推到右侧弦身低下,一条或几条弦不定;第二种,用左手将右侧的弦相左拉出来,在将其压在左侧推弦上,同样也是一条或几条弦不定,演奏的时候有两条弦绞压着,需要使用食指将其按牢;第三种,其中的左手指或者中指抽出弹奏。以上是绞弦的三种动作,在弹奏此三种动作的时候加入右手轮、滚等指法进行弹奏,此时会听到相应的绞弦声。

第二,并弦。并弦的演奏练习动作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使用左手的名指推动左面的弦,推动方向为向右,位置为弦身的垂直线处;第二种,使用左手的食指挽出右面的弦身,挽出方向为向左,一直到和左面推进的弦相连;第三种,使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或者名指将并在一起的弦按牢,通常并在一起的弦为二条、三条或者四条。通过这三个动作,则并弦基本完成,同时需要在演奏中加入并弦声,比如右手轮、滚、拂等。

在进行并弦演奏的时候,也可以只使用一个按指,这种方法更为便捷,但是左手在进行按的时候其力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并四弦,力度要求最高,若达不到相应的力度,则弹奏将无法进行。这种方法是将左手的名指、食指或者名指直接按压在并弦上,通常先按右面的弦身,当其处在相品位上后将弦一同向左挽进,直到左面的弦身位置,在使用按指将合并在一起的各个弦同时按牢,同时向右推或者左挽,直到乐曲的高音处。需要注意的是,右推或左挽的时候,需要沿着相品位进行。

(6)三弦弹挑类演奏指法。弹挑类包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其他右手指法如夹弹、滚、分、摭、勾、抹、剔、飞等,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成。弹,是用右手食指指甲端触弦,一般用与拇指相邻侧的指甲端,将弦向左弹出发音。挑,是用右手拇指指甲端触弦,大多数用大指外侧的指甲端,将弦向右挑进发音。

弹挑类其他指法的演奏方法为:①夹弹。夹弹是用弹和挑在弦上作连续均匀而稍缓慢的动作,每拍按曲调节奏的快慢,一般作四声,有的作二声。②滚。滚的演奏方法与夹弹相同。但在速度上则比夹弹快一倍,即每拍依曲调节奏的快慢,多数作八声,有的作十六声。③剔。剔是用中指甲向左将弦剔出。④抚。抚是用中指肉将弦向右抚进。⑤双弹。双弹是用食指甲将相邻的两条弦向左同时弹出。⑥双挑。双挑是用拇指甲将相邻的两条弦向右同时挑进。飞:是用名指甲将弦向左飞出。⑦双飞。双飞是用食指甲弹左面的弦,栂指甲挑右面的弦,要连而不断。

(7)三弦划、拂、扫、撇类演奏指法。划、拂、扫、撇类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包括划三弦、拂三弦、滚二弦、滚三弦、滚四弦、临、挂。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时,大都采用这种指法,常用在乐曲的重音和高潮处。此类的发音量较强,易于作出激烈而有力的表现,能较好的突出重音,强化节奏。因此,在乐曲的重音和高潮处常配用这类指法。

划、拂、扫、撇类演奏指法为:①划,用右手食指甲由缠弦至子弦向左急速弹四弦如一声;②拂,用右手拇指甲由子弦至缠弦向右急速弹四弦如一声;③扫,用右手小、无名、中、食四指排齐,由缠弦至子弦向左急速扫出如一声;④撇,指法与扫相同,由子弦至缠弦向右急速撇进如一声;⑤划三弦,用右手食指自右向左急速弹相邻的三条弦;⑥拂三弦,用右手拇指自左向右急速挑相邻的三条弦;⑦滚二弦、滚三弦、滚四弦,分别用右手拇、食两指在相邻的二条弦、三第弦、四条弦上作连续而快速的弹挑;⑧临,用右手拇指自子弦而中弦、老弦、缠弦向右次第挑进;⑨挂,用右手食指自缠弦而老弦、中弦、子弦向左次第弹出。

(四)三弦在曲牌中的演奏方法实例

(1)八岔:

(2)西皮(春日景和):

(3)西皮(柳青娘):

(4)反西皮(柳青娘):

(5)反西皮(小开门):

(6)西皮(海青歌):

(7)反西皮(海青歌):

(8)反二黄(鹧鸪天):

(9)反二黄(万年欢):

(10)二黄(小开门):

(11)二黄(哭皇天):

(12)西皮(寄生草):

(13)新八岔:

(14)西皮(小开门):

(15)八板:

(16)转调(柳摇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