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京剧三弦艺术多样性的创新发展成果

研究京剧三弦艺术多样性的创新发展成果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传统乐种中,三弦所展现出的各种音色可以通过其艺术特色呈现出来。下面简单介绍三弦音色所具备的多样性特征:第一,梅花大鼓对三弦演奏艺术的诉求所形成的音色特征。作为上档的三弦和作为下档的琵琶互为搭档。在京剧四大件中,京剧三弦有着最多的音色和最宽的音域,音色可清脆、可浑厚,阳刚和柔美并存,既能够展现出气壮山河的声势,又能够描绘出温婉精致的氛围。

研究京剧三弦艺术多样性的创新发展成果

(一)传统音乐作品对三弦音色的诉求

(1)传统乐种中三弦演奏艺术的音色特征。在传统乐种中,三弦所展现出的各种音色可以通过其艺术特色呈现出来。三弦的音响和音色资源既可以从乐器的形制和构造上体现出来,也可以从演奏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中体现出来。三弦演奏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会因为传统乐种和现当代作品的不同而存在各种需求,这也是中国三弦拥有不同音色的原因。此外,不同传统乐种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也对三弦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完善和升华。下面简单介绍三弦音色所具备的多样性特征:

第一,梅花大鼓对三弦演奏艺术的诉求所形成的音色特征。梅花大鼓这个曲种主要出现在北方说唱中,也被称为“梅花调”,常在书场或开阔的场合进行表演。演唱者右手持鼓笕,左手持檀板,边击鼓边唱,台上伴奏者的乐器就像是梅花的五个花瓣,所以被称为梅花大鼓。梅花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就是三弦,而三弦的形制既可以是张丝弦,也可以是大三弦。定弦弦式为“do、sol、do”的硬中弦。梅花大鼓充满了极强的音乐性,华丽的旋律和严密的托腔是三弦伴奏艺术的特点,对于气氛和情境的烘托会采用借字、加花、填缝、翻高、搭桥等伴奏技法与曲词和韵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梅花大鼓独特的艺术特色来源于三弦演奏的“上、下三番”,这种拥有高程度器乐化和完整结构的音乐是经由大过板演化而来的。

梅花大鼓对三弦演奏艺术提出的艺术风格要求是模拟出活灵活现的人声和演奏出夸张的滑音,对其技法语言的要求是基本音色结构要做到刚健明亮,还要粘扳打带和弹挑扣撮。

第二,苏州评弹对三弦演奏艺术的诉求所形成的音色特征。江浙地区非常流行这种自弹自唱的说唱艺术。作为上档的三弦和作为下档的琵琶互为搭档。小三弦类是苏州评弹最常用的三弦器形,它的音色比较浑厚,琴鼓比较薄,也被称为“曲弦”或“书弦”。张丝弦的定弦弦式为“do、do、sol”的软中弦,弹奏方式基本为手指拨弹。

三弦和琵琶有着不同的音色,但都属于中国弹拨乐器,三弦是音乐风格和语言的主宰者,可以演奏出旋律的整体框架,以模仿人声见长;琵琶则衬托修饰,锦上添花,好似支声复调,三弦和琵琶所呈现出的音乐充满了清丽秀美的感觉。

第三,陕北说书对三弦演奏艺术的诉求所形成的音色特征。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及延安等地非常盛行陕北说书,最早是一些穷苦盲人将传说故事用陕北民歌小调的方式演唱出来,之后又在其中加入了道情、郿鄠、信天游秦腔的曲调,慢慢地演变成为一种艺术形式。陕北说书艺人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会使用陕北方言,用手边弹三弦边说唱,同时还将“嘛喳喳”(木板串)和甩板分别绑在手腕和腿上用来敲击节奏。中三弦和张丝弦是陕北说书常用的三弦形制,弹奏多用骨质拨子。单音调“re、sol、do”“do、sol、do”“do、sol、re”的弦式都是陕北说书可采用的三弦演奏弦式,可谓多种多样。“三弦弹出百种情,一人唱出万人声”说的就是单音调弦式,这种弦式非常擅长叙事抒情;双音调弦式的把位并不固定,有着洪亮的发音,擅长描述战场,充满了无限的艺术感染力。

陕北说书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唱词既流畅又通俗,用武调、苦音调、欢音等调式配合平调。造就了“九腔十八调”的曲调。三弦的演奏充满了变化,既生动又激昂,有着蓬勃的生命力,非常吸引人。

(2)戏曲音乐中三弦演奏艺术的音色特征。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它的构成包含了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众多方面,三弦之所以在戏曲音乐中有独特的音色特征,就是因为戏曲音乐对其有着特别的诉求。不少戏曲剧种都会用三弦作为首席伴奏乐器,因此也对三弦演奏艺术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诉求,这让三弦有了丰富的音色,下面具体介绍:

第一,昆曲对三弦演奏艺术的诉求所形成的音色特征。昆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昆曲是用三弦、鼓板和笛子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昆曲三件头指的就是这三种乐器。“曲弦”和张丝弦也就是小三弦,多为传统昆曲所使用,弹奏方式为拨弹,用义指进行。定弦弦式为“do、sol、do”的硬中弦。昆曲三弦有着淡雅柔美的音响色彩,使用的伴奏技法也非常复杂,如撮头、掇头、宕头、滚头、应弦、催头、飞鞭、唤头、闪中眼等,这些技法既要配合演员的身段、唱腔和剧情,也要配合鼓板的板眼花点,并且做到浑然一体。

第二,京剧对三弦演奏艺术的诉求所形成的音色特征。京剧中融合了不少的戏曲艺术,其历史可向前追溯两百年。京剧是用三弦、京二胡、京胡与月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京剧四大件指的就是这四种乐器。小三弦和张丝弦多为传统京剧所使用。京剧艺术的发展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剧目、流派和行当的差别也对三弦形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也让中三弦和大三弦有了更多的使用机会。京剧三弦用义指弹奏,弦的材质多为尼龙,义指的材料多为化学材料或骨质。反调(反二黄)“do、re、la”弦式和正调(西皮、二黄)“sol、la、mi”弦式是传统京剧的三弦弦式。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京剧三弦有了更多的弦式,如老生的“mi、la、mi”,旦角的“sol、re、sol”,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其技法语言,不仅如此,京剧三弦音响色彩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京剧三弦有着严格的伴奏艺术体系,演奏者既要对京胡弓法有深刻的领悟,也要对唱腔律动了然于心。在京剧四大件中,京剧三弦有着最多的音色和最宽的音域,音色可清脆、可浑厚,阳刚和柔美并存,既能够展现出气壮山河的声势,又能够描绘出温婉精致的氛围。可以强有力的烘托出唱腔中的情感

第三,柳子戏对三弦演奏艺术的诉求所形成的音色特征。柳子戏也被称为 “ 弦子戏 ”,属于弦索声腔的范围,音乐曲牌多达数百首,是四大古老声腔剧种 “ 南昆、北弋、东柳、西梆 ” 中的一种。柳子戏是用三弦、笙和笛子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柳子戏三大件指的就是这三种乐器。小膛三弦为柳子戏所用的三弦,这种三弦有着细长的琴杆。定弦弦式为越调的 “do、sol、do”,二八调、平调和下调为常用宫调,翻奏多调是通过指法的变换实现的。

在演奏柳子戏三弦时,食指要采用 “ 单拨 ” 的滚奏方式,并和大拇指形成“ 双拨”。发音有刚有柔,嘹亮清脆,极具穿透力,充满了特色。三弦伴奏艺术推崇的整体音响色彩要达到“ 笙似肉、笛似骨、弦似筋”,即兴发挥要做到 “ 风雨不透 ”;加花变奏要做到 “ 严丝合缝 ”。(www.daowen.com)

(3)少数民族音乐中三弦演奏艺术的音色特征。中国由56个民族构成,很多少数民族音乐都会用到三弦。而三弦音乐也因为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地域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而充满了丰富的特色,中国三弦的音色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

第一,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对三弦演奏艺术的诉求所形成的音色特征。中国有26个少数民族在云南,其中彝族拉祜族白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傈僳族基诺族布朗族等民族都非常流行三弦这种乐器,但所用的乐器形制、弦线、琴码、演奏方法、制作材料以及演奏的场合还是存在差异的。相比于汉族三弦,云南少数民族三弦的弹奏方式、乐器制作、音乐风格、生态环境等都与之不同。其中获得最高艺术成就的就是拉祜族小三弦和白族三弦。

拉祜族小三弦的长度要小于汉族小三弦,全长基本都是50 厘米,演奏多为立势,这样更方便进行对唱、舞蹈和行走。右手所用技法并不复杂,在右手食指的最后一个关节上捆绑竹片,通过拨弹的形式发音,多用弹和扫,少用滚奏。左手的按音方式为跪指,弹和指都为多音,打、滑、颤、带、揉、擞,非常独特,让拉祜族小三弦的音响色彩既可以气势雄浑,也可以委婉清新,充满特色。

龙头小三弦、大本曲的大三弦和本子曲的龙头大三弦是白族常用的三弦。其中白族说唱音乐大本曲有着三腔九板十八调的音乐结构,只采用大本曲的大三弦进行伴奏。白族的生产生活与白族三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蒙古族三弦对三弦演奏艺术的诉求。蒙古族四大件为三弦、笛子、四胡和马头琴。蒙古族三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演奏形式多种多样,但都与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息息相关,如弹奏给骆驼和牛羊听;叙事说书;给声乐伴奏;自吟自唱;和马头琴、四胡、筝等乐器进行合奏或重奏等。从形制上看,蒙古族三弦也是张丝弦或钢丝弦,和汉族大三弦基本一样。右手常用滚奏、挑、弹、扫、拂等技法,左手常用滑、按、吟、揉等技法。蒙古三弦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演奏技法就是拨弦发音采用的是“ 拨棍”,声音厚实。悠扬感人的长调就是由“ 拨棍 ” 的滚奏技法进行演奏的,此外,万马奔腾的景象也可以用 “ 拨棍 ”的快速弹挑技法演绎出来,这既让蒙古族三弦充满了独特的艺术性,也表现了它天生的美感。

(4)传统器乐中三弦演奏艺术的音色特征。在不少传统器乐中,三弦都是主奏或主要乐器运用的,如 “ 十番 ”“ 弦索十三套 ”“ 潮州弦诗 ”“ 福建南音 ”“ 广东汉乐 ” 等乐种。这些传统乐种有着众多的风格,所以对三弦的弦式、乐器形制、音响色彩和演奏艺术有着不同的诉求,这表明三弦的音色特征是独有的,也让三弦技法语言实现了高度器乐化。

第一,河南板头曲。河南大调曲子中包含了“板头曲”“杂牌”(小令)和“牌子套曲”。在牌子套曲或杂牌进行演唱之前,会用三弦、琵琶、筝以及软弓京胡进行“板头曲”的演奏,在文人玩家的数度雕刻之后,这种器乐曲实现了高度器乐化,而且能够独立地进行演奏,变为“河南板头曲”。河南板头曲有着灵活和严谨的结构,一般为六十八板体,以张丝弦和中三弦为主,发音方式为拨弦,义指为铜质。“do、sol、do”为正调弦式,“sol、do、do”为反调弦式。右手常用滚奏、扣、挑、弹、三指轮等技法,左手常用吟、揉、按、带、擞、滑等技法,代表性音响为下滑音,能够体现出河南方言。从音乐风格来说,河南板头曲充满韵味,细腻雅致,似歌唱又似吟咏,让听者沉浸其中,奏者悠闲自在。

第二,江南丝竹。这种乐种为丝竹管弦乐合奏,以三弦作为其中一个主要乐器,在江苏、浙江等地非常流行。江南丝竹中的三弦以张丝弦和小三弦为主,发音方式为手指拨弦。使用“sol、do、sol”弦式。就音乐风格来说,江南丝竹动人悠扬,充满韵味,小三弦追求的是加花、报当、减字、变速、变板、让路等演奏艺术,适合即兴,有着清亮活泼的音色。

第三,弦索十三套。中国北方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弦索十三套》,这种传统器乐多用于宫廷、贵族和文人阶层,有着很强的自娱性,依靠的是口传心授。独奏和合乐都是弦索十三套的演奏形式。《弦索十三套》的发音方式为用义指拨弦,以张丝弦和小三弦为主,多采用平调、正调、越调等弦式。在经过文人玩家数百年的精心雕琢之后,出现了不同风格且生动细腻的《弦索十三套》的各套大曲,其中聚集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精华,蕴含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它的音色沉稳中透着飘逸,华贵中又蕴含清远

(二)现代音乐作品对三弦音色的诉求

将当代人的精神和审美趣味表现出来,是现当代音乐作品的重点,作曲家们非常善于发现和展示传统音色中所蕴含的美丽,致力于创造出比传统音色更为出色的组合。例如,三弦与小提琴二重奏《引子与赋格》,单乐章交响乐《老人故事》,三弦、琵琶与笛子三重奏《京韵悠悠》,三弦与弦乐四重奏《三番》,三弦、管子唢呐与打击乐《山谣》,三弦与打击乐《天韵》,三弦与民族管弦乐队的《傩》,三弦与西洋管弦乐队《说变》,三弦与民乐队《弦逸》等。

现代作曲家在各自的作品中都加入了不少的想象力,追求创新,这不仅丰富了三弦的音响色彩,也让其音色充满了多样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