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柠条豆象危害率的斑块边缘效应
柠条豆象对豆荚的危害率由斑块中心到斑块边缘在东(F=0.375,P=0.825 9>0.05)、南(F=1.239,P=0.303 4>0.05)、西(F=0.897,P=0.471 2>0.05)、北(F=0.766,P=0.551 5>0.05)4 个方位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是差异均不显著(表5-9、图5-11)。
表5-9 斑块内不同方位的柠条豆象的危害率 单位:%
图5-11 斑块内不同方位不同距离梯度下柠条豆象的危害率
在整个斑块内,柠条豆象对豆荚的危害率在斑块中心较低,越到斑块边缘危害率越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边缘正效应(R2=0.773 1)(图5-12),但是其危害率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F=0.937 0,P=0.469 0>0.05)。
图5-12 斑块内不同距离梯度下柠条豆象的危害率
(二)豆荚螟危害率的斑块边缘效应
豆荚螟对柠条豆荚的危害率由斑块中心到斑块边缘在东(F=1.246,P=0.300 8>0.05)、南(F=0.12,P=0.975>0.05)、西(F=1.306,P=0.277 6>0.05)、北(F=2.434,P=0.056 4>0.05)4 个方位呈现增高的趋势,但是差异均不显著(表5-10、图5-13)。
表5-10 斑块内不同方位的豆荚螟的危害率 单位:%
图5-13 斑块内不同方位不同距离梯度下豆荚螟的危害率
豆荚螟的危害率在整个斑块由斑块中心到斑块边缘基本没有边缘正效应(R2=0.000 7)(图5-14),不同距离的危害率差异也不显著(F=0.937 0,P=0.469 0>0.05)。
图5-14 斑块内不同距离梯度下豆荚螟的危害率
(三)柠条种子小蜂危害率的斑块边缘效应
柠条种子小蜂对柠条豆荚的危害率由斑块中心到斑块边缘在东(F=0.857,P=0.494 9>0.05)、南(F=2.187,P=0.080 5>0.05)、西(F=0.503,P=0.733 4>0.05)、北(F=13.47,P=0<0.05)4 个方位呈现增高的趋势,但是差异均不显著(表5-11、图5-15)。(www.daowen.com)
表5-11 斑块内不同方位的柠条种子小蜂的危害率
图5-15 斑块内不同方位不同距离梯度下柠条种子小蜂的危害率
柠条种子小蜂的危害率在整个斑块无明显的边缘正效应(R2=0.002 3)(图5-16),由斑块中心到边缘的危害率差异不显著(F=0.166 3,P=0.210 6>0.05)。
图5-16 斑块内不同距离梯度下柠条种子小蜂的危害率
(四)柠条种子昆虫混合危害率的斑块边缘效应
柠条豆象、豆荚螟和柠条种子小蜂3 种种子昆虫共同对柠条豆荚的危害率在柠条林斑块东(F=0.82,P=0.517 5>0.05)、南(F=1.385,P=0.249 4>0.05)、西(F=2.011,P=0.103 6>0.05)、北(F=0.946,P=0.443 7>0.05)4 个方位由斑块中心到边缘呈现增高的趋势,但是差异均不显著(表5-12、图5-17)。
表5-12 斑块内不同方位的柠条种子昆虫的混合危害率 单位:%
图5-17 斑块内不同距离梯度下不同方位柠条种子昆虫的混合危害率
柠条豆象、豆荚螟和柠条种子小蜂3 种种子昆虫共同对柠条豆荚的危害率在整个柠条林斑块中的边缘效应不明显(R2=0.302 8)(图5-18),危害率的差异也不显著(F=2.331,P=0.103 2>0.05)。
图5-18 斑块内不同距离梯度下柠条种子昆虫的混合危害率
本实验仅是在斑块尺度上探讨了柠条3 种种子昆虫的种群数量及其对豆荚的危害率是否存在边缘效应,可以看出,柠条3 种种子昆虫的种类不同,边缘效应也不同。我们在研究荒漠沙生植物种子昆虫的过程中发现,豆荚螟是危害柠条、苦豆子、沙冬青等荒漠沙生豆科植物种子的昆虫,成虫具有一定的迁飞能力,可以转移寄主。周边景观基质中的许多豆科植物都可以作为其桥梁寄主,使斑块边缘地带的种群数量多于斑块中心地带,呈现边缘正效应,但是不同的寄主植物表现出的边缘效应大小不同。
在景观尺度上,一个空间单元是否属于边缘效应影响区,关键在于它是否受异类景观的影响及其程度(田超等,2011),如果受异类景观的影响较大,那么该地区属于边缘效应影响区,否则属于核心区。从景观尺度来定量评价斑块边缘效应的范围和大小需要进一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