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柠条豆象:危害与生物学特性|荒漠沙生植物研究

柠条豆象:危害与生物学特性|荒漠沙生植物研究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柠条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是危害柠条种子的主要昆虫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等沙化区。(二)生物学特性柠条豆象在宁夏1年发生1 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粒内越夏、越冬。在柠条种子采收晒种时,常见有虫豆粒弹跳,发出“咔嘣、咔嘣”之声,向背光场所跳动。

柠条豆象:危害与生物学特性|荒漠沙生植物研究

柠条豆象属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是危害柠条种子的主要昆虫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等沙化区(冀卫荣等,1993;杨彩霞和高立原,1997;牛西午,2003;罗于洋,2004;王涛等,2010)。

(一)形态特征

成虫:椭圆形,长3.5~5.5 mm,宽1.8~2.7 mm。触角雌雄异型。雄虫体长5 mm,体黑色,复眼颇大,呈“C”形;触角11 节,褐色,单栉齿状,长约4 mm。两个触角着生在紧挨复眼的内侧。前胸背板黑色,中部隆起,绒毛较密。小盾板狭长方形,黑色,密被绒毛。雌虫体长4.5~5.5 mm,触角11节,锯齿状,长约3 mm。鞘翅及足黄褐色,翅面具纵沟。头、胸、腹及鞘翅、肩、触角密布瘤状颗粒。全身密被灰白色绒毛。咀嚼式口器。

卵:椭圆形,乳白色,长约0.2 mm,宽约0.1 mm。初产卵白色或淡黄色,微透明,产于豆荚表面。孵化时变为褐色,不透明。

幼虫:乳白色,体形弯曲,呈“C”形,共12 节,足退化,体肥胖,多皱褶,头部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4~6 mm。胸部粗大,从胸部、腹部末端逐渐变细,如将其展开似纺锤形,体两侧有2 行圆突起。(www.daowen.com)

蛹:裸蛹,乳白色,长4~5 mm,宽3 mm。初化蛹全身为黄色,羽化前为褐色。初化蛹的复眼与体色相同,后逐渐变黑。后足延伸至裸蛹腹部末端。

(二)生物学特性

柠条豆象在宁夏1年发生1 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粒内越夏、越冬。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6月上旬柠条进入开花盛期,成虫羽化后3 d 即交尾,卵散产于果荚外侧靠近萼冠外侧或柠条嫩荚基部,一般产1~2 粒,少数产3~6 粒,卵期8~13 d,6月中旬后,初孵幼虫从孵壳下部钻入豆荚内,幼虫多从种脐附近蛀入种子,1 粒1 虫,一荚内多时达3 只幼虫。幼虫随种子发育而长大,在成虫咬破种皮前,种皮完好无损害。6月下旬到7月上旬,随着种子成熟,幼虫也逐渐老熟。在柠条种子采收晒种时,常见有虫豆粒弹跳,发出“咔嘣、咔嘣”之声,向背光场所跳动(杨彩霞和高立原,1997;牛西午,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