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量降水。在气象上,根据12小时内、24小时内的降雨量,将降雨强度分为6个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如表3-1所示。
表3-1 降水量强度分级
产生暴雨的重要条件是空气中要含有大量水气,并有较强的上升对流运动。暴雨的发生和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在山区旅游时遇到暴雨,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就有山洪暴发的可能。在平原地带也可能因河流上游的暴雨而遭遇洪灾。缺少经验的城里人往往在大雨来临后,还在山沟里游玩、在河水中游泳,旅游车仍在危险地段行进,以致遭遇灾难。如在日本某地,就发生过这样的故事:上百万人在河滩避暑,水库当时要紧急泄洪,警报已发出,巡警车也对游人不断地广播,而避暑的人们就是漫不经心,以为洪水绝不会那么快到来,而当洪水迅速包围上来时,才慌了手脚,结果淹死了11人。1999年7月27日,瑞士一旅行团遇山洪暴发19人死亡、2人失踪。近年,在张家界、黄山、嶂石岩、崂山等著名景点,都发生过此类伤亡事故。因此,在外旅游遭遇暴雨时,应注意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预防和危机应对。
(二)旅游中暴雨洪灾的应对处理
1.山区旅游遭遇暴雨洪灾
旅游中山洪暴发,危险性大,应对处理比较复杂。因此,在旅游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旅游前要了解目的地及经过路段是否经常有山洪或泥石流暴发,要避开这些地区。山洪和泥石流的发生通常有一定季节特征,在多发季节内不要到这些地区旅游。(www.daowen.com)
(2)要注意天气预报,凡有暴雨或山洪暴发之可能,就不能贸然出行。
(3)山区旅游时遇到暴雨,应立即停止旅游,尽快下山。下山时要尽量避开山体容易滑落的地区。山洪暴发常有行洪道,千万不要在沟道内避雨,以免遭山洪或泥石流的袭击,而造成人身伤害。同时,山区降雨往往是上游下雨形成洪水,而下游并不知情,对这种情况尤其要警惕,要通过观察作出准确判断,并及时选择避险方式。
(4)如果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已无法前进或返回,困于山中,要选一高处的平地或山洞等离开山洪暴发处远的地方等待救援。将能带的食物、火种以及必须用品带上并保管好,做好待救需1~2日的准备,节约粮食和熟食,注意饮水清洁。无通讯工具的,可寻找一些树枝和其他可燃物点燃,同时在火堆旁放一些湿树枝或青草,使火堆升起大量的浓烟,以引起搜救人员的注意。
(5)行车途中遇到暴雨,车辆应停止行驶躲在安全的地方。在雨中和雨后的一段时间内,特别容易发生路基塌陷,如确有急事需要行车,一定要注意观察路况和山体情况,车辆尽量在道路的外侧行驶,避免山体滑坡时砸坏车辆,遇有山石塌落在路上,不要贸然通过,更不要在情况不明时自行清理路障,以避免后续的山石滑落造成伤害。如遇山体发生滑坡,应下车探明情况,确认堆积物未全部堵截道路,车辆可以通过时再行驶;如道路已被阻断,应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地区,并向道路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6)车辆和行人在汛期过漫水桥时也需要特别注意。所谓漫水桥,是指平时桥面无水,汛期洪水从桥面漫过的桥梁。洪水冲击力很大,当车体与水流形成直角后,洪水依靠横向推力可迅速将车推翻。行人或车辆在汛期过漫水桥时,一定要观察水深和流速。一般情况下,水深在20厘米、流速在每秒2米时,行人禁止通行;水深在30厘米、流速在每秒3米时,小型机动车禁止通行;水深在50厘米、流速在每秒3米时,大型机动车禁止通行;洪水在上涨期间,禁止所有行人和车辆通行。
(7)在山间如因洪水将桥梁冲垮无法过河,而又必须向对岸目的地进发时,可沿山涧行走,找河岸较直、水流不急的河段试行过河。一般来说,河面宽、水浅处其流速自然慢,是过河的好地方。会游泳者可游泳过河,一般斜着向上流方向游,避免水流冲向岸上。当估计无力游到对岸时可试行涉水过河。在水中行走时,水流不急、水深在膝盖以下,尚能保持平稳,能做各种动作,如果水已齐腰就不能涉水,因有倾倒可能,必须有可扶的绳索或固定物体。过河时如有绳子则一手拉绳,无绳时可用一竹棍、木棒,手持住,它可以探水深以及河床情况,并有利于支撑保持平衡。迈步时要前一足踏稳,后一足才提起,步幅不宜过大。有数人时,可2~3人相互挽在一起过河。一般先由会游泳者腰上系一安全绳,另一端扎在岸边大树或岩石上,并由旅伴抓住,下水探河水深度,探河床是否结实。试探可以涉水时,游到对岸,将绳牢牢扎在树上或岩石等处,其他人再抓住绳子涉水,比较安全。
2.平原旅游遭暴雨洪灾
(1)在平原遇洪水,要向山冈、楼房等高层建筑处转移。如洪水来势很猛,就近无高地及楼房可避,也应就近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木板等,有船则更好。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如洪水继续上涨,估计所待之处已不安全,要迅速找一些木板、桌椅等有浮力的物品扎成筏,准备逃生,无绳子可用布条,但要扎紧,到房已没顶时上筏。
(2)不要爬到泥坯墙的屋顶,这些房屋水浸后很快会坍塌。平原洪水一般能较快地得到救助,只要度过紧急时刻就易获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