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模仿
学习模仿是新导游最初入行时的必修课。有拿着导游词去各个景区实地对照着景点强记硬背现成的导游词;有拿着导游技能书,记住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该如何处理,或学习老导游是如何处理的;还有跟老导游上团,实战学习讲解的技巧。终于有一天开始独挡一面带团,讲解时几乎是照本宣科地说导游词,其中有些深奥的、不甚了解的、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或干脆略去不说,讲自己知道的,讲自己熟悉的。积累了上团的经验后,慢慢地熟能生巧,在导游词中一段一段增加上自己体会和感悟出的较为生动的内容。开始留意旅游者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喜好,在他们赞许的神情及疑惑的目光中对导游词进行取舍,对讲解内容进行筛选,逐步进入成熟定型阶段。
一名导游在以前的带团过程中,讲到“芭蕉听雨”的雅境时,旅游者经常迷惑不解,甚觉奇怪。后经细细思索,虽然略知何谓“芭蕉听雨”,但要讲起它的神韵,还是不甚理解。有一次雨中带团的经历却让他顿悟。那是一个阴雨天,他带着一群旅游者到了拙政园的盆景园。讲解完后,就给旅游者一点时间自由活动。过了一会,刮起风来,大风过后竟然下起大雨。因游人不多,周围很安静,雨点声清晰可辨。雨点打在瓦楞上、大树上、盆景上、栅栏上,分别发出“滴滴答答”“淅淅沥沥”“劈里啪啦”不同的声音。而这声音却相当和谐,相当柔美。这时觉得这整个盆景园就像是一把琴,那雨点轻轻地打在这琴弦上,奏出优美的乐曲。进而,又感觉自己内心深处也有一把琴,那雨点又打在了他的心上。听着,听着,觉得他自己的心也随着雨点上下跳动。这时,他完全陶醉了,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变成一个小小的分子随着那雨点在树叶上、盆景上、房顶上欢快地跳跃着。有了那次经历之后也就不难理解“芭蕉听雨”的奥妙了。在以后的带团过程中,他就能把自已亲身的感受和体会告诉旅游者,让他们也有同样的感受。
(二)成熟定型
成熟的、成功的导游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1.驾驭语言的能力
导游界有句行话,叫做“全凭导游一张嘴,调动旅游者两条腿”,仔细想来此话很有道理,导游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要把话说好,说到点子上,使对方满意、乐意接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平日里,我们有时看到一些导游在讲解导游词时,真可谓是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可一旦旅游者提出疑问要求解答,就变的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还有的导游说话不顾场合、不看对象乱说一气,结果给旅游者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由此可见,导游带团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导游语言运用的成功,有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非常重要,是一个导游员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2.驾驭旅游者情感的能力(www.daowen.com)
如果导游员能出色地驾驭语言,言辞达意,依托有限的景观,调动旅游者的感情,通过讲解使景物与旅游者的感情产生双向交流,使他们的情绪跌宕起伏,随着导游讲解一起变化。要做到这点导游自己要充满激情,否则难以感动旅游者。
3.驾驭导游技巧
导游讲解讲究技巧的灵活运用,能因人因地因时选用不同的技巧,吸引旅游者,达到联络感情,传播知识的目的。
(三)发展创新
在经过了学习模仿和成熟定型这两个阶段后,导游风格逐步发展并进入创新阶段。导游风格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有心,进入发展创新阶段并不难。创新范围很广,大到某个学术观点,小到导游技巧、导游词。导游讲解是需要动脑筋分析的,不能盲从,需要根据景观的特色及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创作出自己的导游词,同一景点的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有不同的讲解,讲出自己的见地,发展创新。不少导游员在长年的积累过程中自如地运用了许多讲解技巧,讲史时,虚实结合,穿插传说与故事,让旅游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印象;讲年代,参照类比,用旅游者所在国的相应年代表述;讲数字,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照。这样的讲解就比课堂更为生动、有趣、印象深刻。
导游虽然不是专家,但在实践中,也可能发表比较专业的意见。拙政园中部历来种荷花,周围建筑也以荷命名,如“荷风四面”“远香堂”“藕香榭”。年年种荷花,近两年办荷展,硕大的荷花荷叶高出水面一米多,盖满整个池塘。一般的旅游者称赞她的美丽,可是从造园原理加以分析,从直观角度进行鉴赏,实在难以恭维。因为荷叶盖满池塘,没有水面,园中以水为景的优势丧失殆尽。那么古人种荷是怎么回事呢?那时种在缸里,缸埋在池底,出水芙蓉一支两支,“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可以想见她的美丽。(肖潜辉.特级导游论文点评.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