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旅游者个性来看的旅游行为
心理学家在对人的个性的研究中,将人的个性进行了多种分类,其中最著名、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人的性格将其分为内倾性格和外倾性格,这两种性格的人均处于人的个性的两端,且人数较少,大多数人则位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其中一部分人靠近内倾,另一部分人靠近外倾,余下的为中间型,它们呈正态分布。
两种性格倾向的人在旅游消费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特点。内倾性格的旅游者往往选择到熟悉的旅游目的地去,主要目的是为了休息和消遣,旅游活动日程也不要太紧张,各项旅游服务要周全、舒适。这种性格的旅游者一般属于安乐小康型。在旅游过程中,他们较多地顺从目的地导游的安排,在行为取向上趋附于其他旅游者,尤其是旅游团中具有影响的旅游者。外倾性格的旅游者常常选择到那些比较偏僻、不太为人所知的地方去旅游,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剌激和获得新的经历,对旅游服务和设施要求不高,希望在旅游安排上留有较多的余地和灵活性,以便发挥自己的潜能,寻求自己的乐趣和欢愉。这种性格的旅游者一般属于追新猎奇型。在旅游过程中,他们的行为表现为随意和放任,不愿接受过多的限制和约束,常常不遵守约定的时间,往往离团自行其是。
(二)从旅游过程来看旅游者的旅游行为
从旅游者角度来说,旅游过程包括出游前的准备阶段、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阶段和旅游结束后的返回阶段。从导游服务看,旅游者的旅游过程仅表现为在旅游目的地这一阶段。这一阶段正是旅游者出外旅游的实质阶段,它关系到旅游者的旅游需要和动机能否得到圆满实现。并且,这一阶段也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表现得最为充分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分析和把握这一阶段旅游者的行为表现,根据旅游者的心理和环境的变化可将其分为几个小的阶段。
1.到达目的地初期阶段
旅游者到达旅游目的地初期,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所接触的人(包括导游员在内)和事都是生平第一次,有举目无亲之感,不仅人地生疏、风土人情不懂,而且可能有语言不通(尤其是外国旅游者)、气候、饮食不适等,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其有好奇、惊讶、兴奋之感,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不可名状的不安之感。这时,旅游者的行为表现复杂,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低声细语,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指指点点,有的把目光和希望寄托在导游员身上,希望导游员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能帮助他们认识这个陌生的环境,使他们有一个愉快、顺利和安全的旅游生活。(www.daowen.com)
2.开始熟悉阶段
在这一阶段,随着旅游者开始对导游员逐渐熟悉,对目的地情况有所了解和对环境逐步适应,旅游者的心情开始慢慢放松,思想也逐渐活跃起来,其行为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游兴较浓,对参观和游览的那些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和民俗风情表现出较大的热情。二是发问开始增多,急于了解目的地的有关情况以及所见所闻的人和事。诸如外国旅游者经常问到的中国人口问题、生育政策问题、失业问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保险问题等。
3.旅游中期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者对目的地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同导游员也比较熟悉,旅游者的心理负担已基本消除,初到时的拘束、谨慎、陌生之感已不复存在,其个性表露比较充分。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表现有:第一,对其旅游目标的实现更为关注。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旅游来对某一方面有更深入了解的旅游者,他们提出的问题会更深更广,甚至会提出各种各样合理的和不合理的要求,希望能帮助他们圆满实现,而对其中不合理或虽合理但难以满足的要求则表露出来。第二,在言行上比较放任。由于旅游者在这个阶段的心态比较轻松,容易在精神上产生麻痹感,使得他们的记忆力、思考力有意无意地会发生分散或转移,游览中对导游员的讲解不像以前那样全神贯注,平时健忘的人更容易丢三落四,平时散漫的人更容易缺乏时间观念,平时活泼的人会变得更加随意自由。
4.旅游结束阶段
在旅游目的地旅游即将结束之前,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又开始复杂起来,会出现与到达目的地初期类似而又不同的紧迫感和不安感,在行为表现上也多种多样。有的人急于要求导游员帮助他(她)解决没有满足的要求;有的人思乡思家心切,盼望尽早同家人团聚;有的人急于上商店购物,用作纪念和馈赠亲友;有的人担心行李超重;有的人忙于给亲友发短信、打电话,报告旅游归程日期。总之,在这个阶段,旅游者的思绪甚为分散,忙于个人事情的大大增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