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学建模实践:从模型建立到求解

数学建模实践:从模型建立到求解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8教室模型布局参数图3.8基准状态PMV分布云图3.4.2.2设计变量及优化目标建筑环境系统优化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考虑能耗、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等方面指导通风设备参数调节。表3.9PSO算法相关参数设置图3.9交互式集成优化框架示意图3.4.2.4数据驱动优化框架搭建本案例同时搭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数据驱动优化框架,流程如图3.10所示。

数学建模实践:从模型建立到求解

3.4.2.1 模型假设

典型教室模型总面积为68.64 m2,平均高度为3.9 m。教室入风口(1 m×1 m)位于左侧墙顶,回风口(0.5 m×0.5 m)位于右侧墙顶。此外,教室内共有十张桌子和十名学生。每个学生产热75 W,每个照明设备产热30 W。教室其他布局的详细数据见表3.8,教室3D模型图如图3.7所示。为了更加直观地体现优化前后室内环境质量的对比,将通风系统未开启状态(入风口温度30℃,风速0.3 m/s)作为基准状态,基准状态的PMV梯度分布如图3.8所示。

图3.7 教室3D模型图

为了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对教室模型做如下简化:

(1)忽略模型墙体蓄热产生的散热;

(2)忽略模型中窗户和门的漏风;

(3)设定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等环境室外参数为恒定值。

表3.8 教室模型布局参数

图3.8 基准状态PMV分布云图

3.4.2.2 设计变量及优化目标

建筑环境系统优化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考虑能耗、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等方面指导通风设备参数调节。本案例选取通风系统入风口温度和风速的Tin和Vin作为优化参数,入风口温度的取值范围为21~31℃,风速的取值范围为0.1~1.5 m/s。

根据上述分析,本案例优化指标共分成两个部分:通风系统能耗指标和室内舒适度指标。简化通风系统能耗分为风机功率和制冷功耗两部分。风机功率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 ΔP——风扇压升;

Vair——供给空气总流量;

ηfan——风扇运行效率

本案例的风扇压升和效率分别设为562.5 Pa和0.75。制冷功耗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显热负荷,另一部分是新鲜空气冷却负荷。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mair——空气质量流率;

Cp——空气比热容

Tsupply,Treturn——入风口和回风口空气温度;

mfresh——室外新风质量流率;

hout,hreturn——室外空气和回风焓值。

通风系统能耗指标Eventilation为风机功率和制冷功耗之和(Eventilation=Efan+Qcooling)。

PMV(predicted mean vote)指数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用于表征人体热反应的舒适度指标,已被收录ISO 7730标准。PMV指数主要与四个环境变量(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空气流速)和两个人体参数(代谢率和着装指数)有关。PMV指数共分为7级,-3代表最冷,3代表最热,0代表舒适状态。ISO 7730推荐的舒适指数范围在-1~1之内。PMV指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M——人体代谢产热;

W——人体活动系数;(www.daowen.com)

pa——室内水蒸气压力

ta——环境空气温度;

tcl——着衣温度;

fcl——衣着面积指数;

tr——平均辐射温度;

hc——对流速度传热系数

V——空气速度;

Icl——服装热阻。

hc、fcl和tcl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十名学生正前方距地面1.1 m处设立十个观测点。十个观测点的平均PMV指标作为本案例的室内舒适度指标,舒适性指标PMVaver可以定义为

式中 PMVi——十个观测点的PMV指数。

通风系统能耗指标和室内舒适度指标通过加权方式合并为一个指标J,指标J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 Eventilationmax,PMVavermax——两个指标的最大值;

ω1,ω2——两个指标的权重系数,经过试算本案例中ω1和ω2分别设为7.5和1。

3.4.2.3 交互式集成优化框架搭建

首先确定房间所有围护结构如门、窗、外墙的材料和尺寸,确定室内陈设、通风系统入风口、回风口以及室内热源的位置与尺寸,利用Airpak软件搭建如图3.7所示的教室Airpak几何模型。在模型中设立观测点,用于记录环境参数。根据几何模型划分模型网格,模型共划分成174 262个不规则网格。将Airpak输入文件(.cas)中控制变量(入风口温度和风速)改成特定符号,并将输入文件类型改成模板类型(.template)。运行一次模拟,记录Airpak输出文件(.out)中结果所在位置,利用交互模块保存到特定文本案例件,用于优化模块的目标函数评估。建立基于MATLAB的优化模块,优化算法采用基本PSO算法,在交互式集成优化框架中填写设计变量的上下限、目标函数等相关信息,见表3.9。最后编写Fluent计算器批处理启动命令,启动优化模块,执行优化算法,求得通风系统控制最优参数值。本案例的交互式集成框架结构如图3.9所示。

表3.9 PSO算法相关参数设置

图3.9 交互式集成优化框架示意图

3.4.2.4 数据驱动优化框架搭建

本案例同时搭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数据驱动优化框架,流程如图3.10所示。对于数据驱动优化框架,通过测试多组Tin和Vin的值生成一组数据样本对,数据样本对包含120个输入和输出,选择100组数据样本对用于训练,20组用于测试。经过试算,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确定为8。具体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设置参见表3.10。

图3.10 数据驱动优化框架流程图

表3.10 BP神经网络参数相关设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