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种言语技巧提问要点

三种言语技巧提问要点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问要通俗易懂问话要切合当事人的身份和文化程度,避免使用医学或心理学术语。提出问题后,应给求助者足够的时间让求助者产生被迫回答的感觉,是十分有害的。这种问题常由于咨询师的语气和使用了“为什么”,而带有对立性质,会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平和的语气、中等语速,给求助者稳重、可靠、自信的感觉,并有与反应内容相吻合的情感语气(激动而不夸张),使求助者能感受到你的专注(不是敷衍)、你的耐心(不是厌烦)、你的认真(不是随便说)、你的热情、可信赖和负责任的态度。

切忌在语调上流露出机械应答、懒散、怠倦、冷淡的意味。具体说来:声音不要太大或太小;语速不能太快或太慢;话音不能模糊;不要有太重的方言口音;避免语调平淡;措辞用语要简洁具体。

在咨询过程中,用字措辞不但要适当,而且要简单、清楚和准确,要避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用语,避免不够精细和过分概括化,以免探讨变得杂乱无章,费时费力,阻碍咨询的顺利进行。

1.提问技术

(1)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如“什么”“怎么”“为什么”“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等,可促进求助者的自我剖析、自我探索。

封闭式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等,以便咨询师收集资料,澄清事实,抓住重点。由于这种提问限制了求助者的回答,它还可以制止求助者喋喋不休、漫无边际的叙述。此外,封闭式问题也可帮助咨询师把求助者偏离某一主要内容的话题重新牵引回来。譬如:“我们能否继续讨论刚才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要特别把握好问话口气,切不可让求助者感到有“审问”“追问”甚或咄咄逼人的意味;要让求助者感到咨询师是真心实意地想更详细地知道事情的真相,从而能够客观地理解事件并更好地帮助自己。

(2)提问的时机

不同时机使用不同形式的问句,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刚开始建立信赖关系时,既要有封闭式的提问,又要有开放式的提问,其比例要适当;当求助者产生心理抵抗时,宜用开放式提问;当求助者心理抵抗减轻时,少用开放式,多用封闭式;当求助者愿意展露感情时,应以封闭式为主;当希望获得更多信息时,宜用开放式。

(3)提问缺乏

如果你很少提问,求助者可能会怀疑你是否理解他,或会认为你对他的思想、情感没有足够的重视。

(4)提问过度

过度提问会使求助者认为你主要是为了研究什么才这样做的,会产生厌烦情绪。特别在咨询的开始阶段,更是如此。不断的提问还会在咨询关系中导致若干问题:产生依赖性,咨询师不问,求助者不说话;把自己摆到专家的位置,减少求助者的责任和参与度,甚至引起求助者的反感;降低求助者言语的主动性,增强防御,并导致获得更少的信息。

咨询师: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吗?

当事人:唉,我心里很烦。

咨询师:能告诉我什么事令你烦恼吗?

当事人;唉,一言难尽。

(沉默)(www.daowen.com)

咨询师;是不是学习上遇到困难了?

当事人:(摇头)

咨询师:是人际关系不好吗?

当事人:不是。

咨询师:是不是恋爱遇到了挫折?

当事人:也不是。

咨询师(生气地):那究竟是什么事让你烦恼?

(5)问题设计

问题如果只强调咨询师认为有趣和重要的内容,求助者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观点不重要。好的咨询师应在大量提问后,通过问求助者“还有什么我们尚未谈到的”“你感到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们没有谈到”等来减少这种危险。所问的问题一般应与求助者的问题有关,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求助者的关注点。

(6)提问要通俗易懂

问话要切合当事人的身份和文化程度,避免使用医学或心理学术语。如有必要,应解释你问话的真实含义,等当事人理解后再请他回答。避免提问易引起求助者反感及敏感的年龄、地位、薪水等问题。否则,他们会恐惧、怀疑,甚至不合作。

(7)提问时一次应只问一个问题

如果咨询师一下子提出多个问题,而没有给求助者足够的反应时间,只会使求助者糊涂,他们可能只回答他们想回答的问题。

(8)提出问题后,应给求助者足够的时间

让求助者产生被迫回答的感觉,是十分有害的。

(9)注意提问的口气和态度

在很多情况下,提问的口气比提问的内容更加重要,应避免使用指责性、质询性的问题。这种问题常由于咨询师的语气和使用了“为什么”,而带有对立性质,会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咨询师在提问时不要带有暗示性或偏见,以免导致求助者回答不正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