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做有根的教育:积极提出与发展

做有根的教育:积极提出与发展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外有学者开始提出“积极教育”的主张。国内有学者将“积极教育”译为: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教育活动。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技能教育的反思,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是要发掘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

做有根的教育:积极提出与发展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外有学者开始提出“积极教育”的主张。国内有学者将“积极教育”译为: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教育活动。[1]

美国积极心理学学者将“积极教育”定义为“传统技能教育和幸福教育”。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技能教育的反思,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是要发掘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教育就是要创建一种积极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等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给予过多的约束、控制、批评和说教。不要对学生新奇、有创意的想法、说法、玩法和做法进行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而要培养学生对他们的想法、说法、玩法和做法负责任的人生态度和意识。积极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是要关心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关注学生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培养积极健康的人。

学校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阵地。积极教育要求,组织各种活动时不要搞太多的竞争,因为竞争不利于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利他主义与合作品质的培养。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不可替代的特殊性,感到自己是被人信任的。当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被挑战时,就可能挑起彼此之间的竞争。

积极教育提出的通过减少竞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方法是:给大一点的或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多一些责任,给小一点的或经验不足的学生多一些锻炼的机会,给那些安静、胆小的学生多一些积极暗示和身体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对他们是信任的,他们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提高,而不是争着与他人竞争。塞里格曼认为,如果分配的责任和任务与学生的优点互相吻合并富有象征性,就能有效减少各种消极竞争,而且有效促进合作与友谊。教师在给学生分配事件时,要细心考虑学生的优点和性格,想方设法让分配的事件符合学生的优秀品质,让学生的优势在“干”中充分体现出来。

积极教育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2]

第一,问题与潜能同时存在。教师需要在发现学生问题的同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及各项积极心理品质。

第二,期待和行为同时发生。教师需要厘清学生的主要品质培养目标及所期待的品质的可操作行为,说那些与期待相一致的话,鼓励学生愿意行动,解决学生想不想做的问题。

第三,优势和劣势相互融合。教师需要利用学生1至3个标志性积极心理品质,战胜学生自身的问题和困难。

第四,耐心和变化同步积累。教师需要从学生行为的方法和途径、努力的强度、坚持的时间、信念的表达来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和努力多长时间的问题,教师要发现促进学生变化的关键点,并有足够的耐心。

第五,乐观率和幸福感同比提高。教师需要应用主动积极式语言风格,力争使自己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达到3∶1以上,并提高自己的语言乐观率,有效提升学生对所做事情意义的感悟,实现成就目标。(www.daowen.com)

教师应用积极教育有三种水平:一是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积极教育的原理和技巧并有效运用;二是教师教授给学生练习和应用这些原理和技巧;三是学生的品格发展与教育目标及学校和班级的整体目标自然契合,学生情绪积极、士气高涨、成绩提高,师生关系良好。

【讨论】

1.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区别是什么?

2.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和主张是什么?

3.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何启示?

4.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注释】

[1]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4期.

[2]陈虹.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第2次印刷,P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