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中村村的过年习俗及历史起源

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中村村的过年习俗及历史起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年习俗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按习俗,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年夜饭之后要熬年夜(守年岁)和给小孩发压岁钱,以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这一节日又叫过年。腊月廿三,称为“小年夜” 习俗有吃汤团、祭灶神。汤圆是团圆之意,家家户户团团圆圆的,准备过年。中村村一带历来没有过元宵节的习俗,原因是他们过了正月初六后就要出门干活了,如今也一样。

过年习俗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腊月三十日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三十日,月小为廿九日),称之为“除夕”。按习俗,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也是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之后要熬年夜(守年岁)和给小孩发压岁钱,以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这一节日又叫过年。中村村过年节庆时间,一般从腊月廿三开始至正月初六止。没有元宵节和元宵观灯等习俗。

腊月廿三,称为“小年夜” 习俗有吃汤团、祭灶神汤圆是团圆之意,家家户户团团圆圆的,准备过年。这天相传又是灶神(又称灶司老爷)的生日,灶神这天要上天奏事,把全家一年中的大小好坏之事上报天上玉帝。为使灶神多报好事,少报坏事,得祭拜并送他上天。这天要烧好汤圆和素菜供奉。全家吃送灶团子。

廿三起,家家户户开始忙碌,人们开始筹办年货,也有的家庭还须急着挣钱,以备过年之用,即所谓“做到廿三夜,差顶帽戴戴”。也有欠债的急着还债,因为旧时认为外债是不能欠过年的,真正没法偿还的,也要在这几天给债主一个说法,讲些好话,求得债主宽容,债多的只能逃出去躲债(如躲在庙里)。民谣“从小过新年,只说新年好,谁知我的爹,因此添烦恼”就是指这个事。

从腊月廿三开始,村里过年的气氛日趋浓厚,村民杀猪杀羊,杀鸡杀鸭,舂年糕、做馒头……

杀年猪,腌肉 过去山区农民家家户户总要养头猪和一些鸡鸭,平时鸡鸭舍不得吃,用来生蛋换油盐,待到过年,家里就把养大的猪杀掉,称杀年猪。杀了猪过年吃的只是部分肉,大多数的猪肉还要腌成腊肉,以备以后生活之用,一般这些肉要吃上整整一年甚至更多日子。

杀猪在腊月二十五左右进行。村民家中准备杀猪,需请屠夫帮忙。要用好烟好酒和茶饭招待屠夫。

先烧几锅开水备用。屠夫放好杀猪凳,请几位壮劳力把猪从猪栏中牵出放在杀猪凳上,几人用手把猪按住。屠夫用尖刀插入猪头颈放出猪血,这时猪会痛苦挣扎,必须用力按住猪身,切勿让其乱动,待猪血放光,猪被杀死为止。

取大桶倒入半桶开水,投入猪身,翻动,脱毛,洗净。再把猪放在案板上,在耳皮上钻一孔,屠夫吹气使猪皮膨胀,然后用刀轻轻刮去皮中细毛,将猪皮清洁干净。取下猪头和腿、猪蹄。随后开膛破肚,取出内脏。把猪肚、肠、心、肝都洗净整理好。把猪身对半切开,猪肉切成条块就算完成了。

腌肉是把切成条的肉在盐里翻转一下,一块块地放入斗缸或大缸中,码实,用洗净的块石压牢。在阴凉的房内放两个月后可食用。当地的腊肉都腌得很咸,目的在于保存时间可长些。有的吃时还要把肉浸在水中去除多余盐分。

腊月廿五 家中进行大扫除,掸尘,清洗桌椅门窗。意为扫除家中的尘垢和晦气,干干净净迎新年。

腊月廿六、廿七 做米馒头,寓意大发。家庭主妇掸尘、洗刷器皿,打扫室内外卫生,男劳力杀猪杀鸡,清理粪缸、灰仓、鸡舍、猪栏。(www.daowen.com)

拜送年菩萨 吃年夜饭送年要拜送年菩萨,拜送年菩萨一般在下午两三点进行,把八仙桌拉于道地或廊下,桌上摆“福礼”(即祭品)。有雄鸡(宰时尾巴留三根毛,嘴上插根大蒜)、肉(要短肋双耙)、活鱼、三碗年饭、五碗素菜、茶食水果、三茶六酒(三盅茶、六盅酒),再放上纸元宝,点上大蜡烛和三支香。全家人都要拜,拜毕烧元宝、佛经。拜送年菩萨时,家家都放鞭炮,整个村子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之中。

除夕 当晚先祭拜祖先,然后就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真所谓“三十夜头的吃,正月初一的嬉(休息)”。年三十晚也是农家妇女最忙的时候,收拾了年夜饭,要把屋子打扫好(正月初一不能扫地),还要炒好正月里招待客人和正月初一分给孩子的大豆、花生、瓜子、番薯胖、玉米胖,得炒上好几个小时,有的家庭孩子多,还得赶制孩子们正月初一穿的新鞋新衣(正月初一要穿新衣、新鞋,孩子们等待盼望这一天),还要炖好红豆,以备明日(正月初一)早餐豆茶之用。而男人们这一晚就谈天说地,睡得也很晚,午夜时分,鞭炮四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后半夜要迎灶神,在灶神位贴上新的灶神像并供香烛、酒饭菜肴和汤团。

正月初一 大家都早早起来,小孩们端着豆茶送到长辈跟前拜年,长辈会回送些大豆、花生、糖果之类,也有给压岁钱的,孩子们特喜欢。

正月初一早餐都吃豆茶年糕(头天晚上炖好红豆,早上放上年糕和糖),预示“头头顺溜”之意。这天男女老少都不干活,女人们难得空闲,左邻右舍聚在一起,“张家媳妇李家婆”,谈得很投机;男人们也聚在一起,有的聊天,有的晒太阳,“日头部(太阳)晒晒,大家田(几户人家共有的田)派派”,也有的推牌九,拷老龙,无拘无束;小孩们更是高兴,因为这一天是孩子们的节日,早晨端好茶,拜好年,大人们给他们分好头天晚上炒好的大豆,装上鼓鼓的一袋,换上新衣新鞋,大家聚在一起,“掷豆红”(用三粒或五粒豆,剥去一边的壳为红,另一边不剥壳的为乌,用手掷,看谁出的红多,多者为胜),“打五更”(中间放一个火柴盒,四周是一二三四,中间为五更,一人做东,控豆,其余的人猜,把赌注放在相应位置,猜到者赢),有些孩子不到半天就把豆输得精光,只能回家向大人再要,这天大人们也不会打骂,因为正月初一不准打骂、不准哭泣、不准说不吉利的话。

正月初二 出门拜岁,拜娘舅、外公外婆、舅公舅婆等长辈,所以也是孩子们唱主角,有的因为孩子还小,由大人陪同,路上热闹起来,一派迎来送往的景象。女人们则留在家里,烧烧煮煮,接待客人,又要忙碌起来。拜岁一般在正月初四就结束,有的因时间来不及而推迟,有的是孩子已经拜过,大人们趁空再礼节性地走一趟,这常称为“大麦岁”(夸张说法,意思是迟了,大麦都青了)。正月里,如果村里有人“出头”,叫上几个人一起做东,集资请“草台班子”做戏,家家都不吝啬,客人又多了起来。

正月初五 家家拜“财神菩萨”,祈求财神爷保佑新年发财。

正月初六 叫“六日雪花开”,从这天开始,大家又要开始投入生产,出门挣钱。春节节庆到此基本结束。

中村村一带历来没有过元宵节的习俗,原因是他们过了正月初六后就要出门干活了,如今也一样。也没有在腊月初八那天过“腊八节”的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