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村廊桥:宁波古桥重建,彩虹般横跨大溪

中村廊桥:宁波古桥重建,彩虹般横跨大溪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长25.3米,桥基高度1.1米,桥面宽3.8米,桥孔净跨12.65米,拱矢高度6.6米,桥北石阶22级,桥南石阶24级,如彩虹伏波般轻盈地横跨在大溪上。与白云桥相连的一座桥,名“踏步桥”。白云桥于1987年10月被列为余姚市文保单位,2011年1月被列为浙江省级文保单位。2014年初,由宁波市委统战部、宁波市工商联、宁波市光彩事业促进会资助130万元,加上政府配套资金,总投资220万元,于原址重建新桥,历时半年建成,并增加灯光景观工程,命名为中村廊桥。

中村廊桥:宁波古桥重建,彩虹般横跨大溪

白云桥

白云桥初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之后历代有损毁,现存的桥重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从造型或建筑风格来看均具特色。

白云桥是座陡拱式单孔石桥,桥北是余鄞公路,桥西为高耸的金牛山。全长25.3米,桥基高度1.1米,桥面宽3.8米,桥孔净跨12.65米,拱矢高度6.6米,桥北石阶22级,桥南石阶24级,如彩虹伏波般轻盈地横跨在大溪上。

白云桥的造型、装饰和雕刻富有艺术性。石桥又高又窄,两边山峦高耸,桥下深涧激流,恰似一空中走廊,凌空飞架,雄奇突兀,颇具虹贯白水之势。桥面两侧共有16根望柱,最高处的4根望柱上刻有两对雌雄狮子,桥身的东西两边各雕有两只镇水神兽,据传为龙生九子之六子,善治水的霸下,至今都完好无损。由于桥洞的拱圈已超过了半圆,达正圆的三分之二,因此这座块石陡拱式单孔拱桥犹如长虹临空,显得轻盈俊秀。为了增加桥上行人的安全感,桥面两侧各有9块长2米的护栏,并增设3—5米的引道以减少上桥的坡度,又加强了拱桥的稳固性。

桥孔两侧边墙上均镌有桥联,西联:“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东联:“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鄞余。”桥顶拱板外侧横镌“白云桥”三大字,右角镌有“光绪庚寅”小字。拱圈为纵联合节并列砌成,望柱间施石拱板。(www.daowen.com)

与白云桥相连的一座桥,名“踏步桥”。在白云桥南端溪中地势较高处,按步幅铺设一个个石磴,形成一线,可蹑步而行,这是山区溪中常见的一种原始石桥,远远望去好像一只只露出水面的乌龟背,故称其“鼋鼍”。踏步桥连接了白云桥和溪南岸。古代的能工巧匠采用了陡拱石桥和踏步桥相结合的方法,建造原理相当于现代建造水库堤坝的溢洪道,起到泄洪、保护桥身、增加桥身长度的作用。浙东民间工匠巧妙地利用当地地质地貌,因地制宜建造溪桥的聪明才智,使这座已历百余年沧桑的白云桥巍峨依旧!白云桥的建筑风格与江南水乡山清水秀的环境非常吻合,对研究浙东一带桥梁建筑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白云桥于1987年10月被列为余姚市文保单位,2011年1月被列为浙江省级文保单位。

中村廊桥

中村村原有小廊桥一座,于1911年建于晓鹿溪支流之上,桥上供奉桥神菩萨,桥基有很大的木桩。此廊桥至今还保留着,建筑结构完整,但作为桥的功能已不复存在。

建在晓鹿溪上的中村廊桥,是现代仿古建筑。该桥原名中村桥,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已破败不堪。2014年初,由宁波市委统战部、宁波市工商联、宁波市光彩事业促进会资助130万元,加上政府配套资金,总投资220万元,于原址重建新桥,历时半年建成,并增加灯光景观工程,命名为中村廊桥。重建之桥宛若飞虹,横卧碧水,掩映青山,古韵盎然,风光旖旎,为美丽乡村添胜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