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中村村村民姓氏构成

宁波中村村村民姓氏构成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氏约占全村人口的78%。据清道光二十三年《(中和堂)续修郑氏宗谱》载,中村村郑氏迁姚始祖郑雍,世居河南荥阳,官居湖广武昌县主簿,北宋末自江夏徙居余姚县云柯乡郑巷。郑士渚被尊为中村郑氏第一代祖先。郑姓历来耕读传家,但成名家的较鲜见。据说这是迁居余姚四明的第一支龚姓人氏,距今1300多年。这支龚姓人氏后人发展较快,形成村落,取名龚村。南宋建炎年间,另一支龚姓人氏迁入中村。

宁波中村村村民姓氏构成

郑氏约占全村人口的78%。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中和堂)续修郑氏宗谱》载,中村村郑氏迁姚始祖郑雍,世居河南荥阳,官居湖广武昌县主簿,北宋末自江夏(今湖北武昌)徙居余姚县云柯乡郑巷。南宋建炎年间,郑雍曾孙、河南荥阳第六十三代参将郑士渚,字德洪,号荇洲,行六,自郑巷迁居四明乡中村村,即今鹿亭乡中村村。郑士渚被尊为中村郑氏第一代祖先。现在的鹿亭乡中村村露营基地地块在当时是龚将军和郑士渚训练马的地方,方言叫教(音gao)马,现在称高麻地。传说到中村郑氏第九代时,郑氏家族开始繁荣起来。据说当时风水先生说大岚甘竹那里的风水好,能使中村村繁荣,所以中村郑氏家族的族人买下了甘竹的山,派第七个兄弟去看管山,防止风水被破坏。由此第七个兄弟在甘竹长期居住,繁衍后代。传说郑氏第九代第三个兄弟从水路撑船去宁波卖竹子,沿路经过章水镇,即现在的郑家村,休息片刻后赶往宁波,没想到饭盒忘在郑家村了,回来取的时候,饭盒里的饭居然还热着,因此这个人就觉得这里是个宝地,随后搬往郑家村长期居住。鹿亭乡范围内上庄村的祝家堰、郑洋村都有郑氏后代。

中村村郑氏堂号“中和堂”,排行字辈自二十六世起为:光宗耀祖,奕世传芳,诗书佑启,忠厚发祥,家传孝友,廷献文章,履声继武,兰梦徴香,积善有庆,树德必昌,介以景福,锡兹祚康。宗谱始修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今存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二修本《(中和堂)续修郑氏宗谱》一册。谱中有族人郑濂撰《仙圣庙碑记》、郑禹德撰《中村八景赋》、郑子容撰《仙山记》等珍贵史料。郑姓历来耕读传家,但成名家的较鲜见。如今在鹿亭乡,中村村的算坑自然村及上庄村的祝家堰、沿夹岙村、郑洋自然村都有郑氏的同宗后代。

龚氏约占全村人口的8%。相传唐朝贞观年间的殿前右大将军龚伸,字挺生,厌倦连年征战和朝廷中官场的钩心斗角,功成身退,携族人迁至四明,隐居在今余姚市鹿亭乡中村村。他们建白云木桥,在此定居下来。据说这是迁居余姚四明的第一支龚姓人氏,距今1300多年。这支龚姓人氏后人发展较快,形成村落,取名龚村。以后数百年因人世沧桑,为谋求发展,他们先后有子孙向外迁徙。(www.daowen.com)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另一支龚姓人氏迁入中村。这支龚姓人氏祖籍江苏镇江,始祖龚昭,字益昌,北宋时人。二传讳乙孙,迁居剡县(今嵊州市)畈田。龚昭曾孙龚俊,字子秀,别号九垒,世称将军公,自剡县畈田迁居余姚县四明乡白云里(今余姚市鹿亭乡)龚村,即如今的中村村。他们迁徙至四明乡白云里龚村落脚后,人口发展也较快,先后迁居石潭等地。按《石潭龚氏宗谱》记载,龚俊被尊为迁居四明石潭的龚氏始祖,距今880多年。如今共有18个支裔,总人数3000人左右。

其他现有姓氏约占全村人口的14%,有黄、王、张、陈、姚、赵、褚、厉、杨、叶、马、徐、裘、郭、沈、翁、邓、邹、鲁、朱、蒋、吕、叶、邵、何、夏、童、李、应、芦、袁、孔、丁、周、毛、练、严、龙、贾、穆、汤、刘、潘、彭、石、吴、曾、卢、蒙、中、曹、昊、苟、雷、栾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