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有两个团体对青海省地方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这就是回教促进会与蒙藏文化促进会。据其时有关资料反映,“这两个团体都不是以办教育为唯一目的,但现在却以教育工作为其活动的中心”,他们创办教育机构的经费“一部分由政府津贴,一部分由中央补助边疆教育的经费中拨给,此外便是私人捐助或就地筹措”。[56]其实在1934年,青海省就成立了专门的回民教育促进会,到抗战前夕省城西宁已有回民师范和中学各1所,另在各县的小学也有49所,伊斯兰教的可兰经和回文是各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以星期五为礼拜日。青海省内的少数民族本以蒙、藏两族为多,但在战前,“汉人教育,自小学以至中学,一因经济来源缺乏,设备不完善。再者,教员拿不到薪给。不唯难求进步,即是现况的维持,也大感困难”。[57]而蒙、藏两族教育更是受到忽视,唯独回民教育的状态呈现“畸形繁荣”。当时甚至有人做出这样的评价:“青海的教育,分政府办的与回教促进会办的两个系统。政府办的学校,经费与人才大半两缺,故多无善状可言,有几个学校简直和破客店差不多。然而,回教促进会办的学校,则又振振有生气。”[58]推其缘故,应该与当时青海的统治者马步芳家族全方位扬回抑汉政策有关,教育方面也莫能例外,如马步芳亲自兼任回教促进会委员长,从1933年至1939年就开办了100多所回民小学。而时任骑五军军长的马步青(马步芳之胞兄)也累计办有主要面向回民子弟的青云中学1所和青云小学22所。[59]此种情形在抗战中后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除教育部的督导推进,青海的蒙藏文化促进会自抗战中期亦积极致力于本族学校教育的发展,1940年春即筹划在海东、湟源、右翼盟、群科旗等处设立蒙藏小学校6所,并积极编译蒙、藏文各类教材。[60]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抗战时期青海地方的学校教育有了明显的进步。初等教育方面,据1934年统计,当时全省小学仅有563所,学生20440人。到1941年,小学数量增加为1077所,包括省立小学1所,县立小学83所,乡镇小学493所,义务小学266所,回民教育促进会所属小学175所,蒙藏文化促进会所属小学59所,学生共70542人。至1945年底,全省小学发展到2463所,学生217805人。[61]与战前的1934年相比,学校数量增加三倍有余,学生数量更是增长了近十倍。中等教育方面,共有各类学校8所,含省立中学2所,省立简师4所,省立职业学校1所,回教促进会所属中学1所。
最后顺带说明,战时青海的少数民族教育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借助寺庙教学的形式加以促进和推广。1941年秋,藏族僧侣嘉绕嘉措大师向国民政府呈请在古雷寺创立青海喇嘛教教义国文讲习所,得到批准并被委任为所长负责筹建。1942年2月,该所正式成立,以“改进边疆教育,增进藏民文化,宣传三民主义,阐明抗日国策”为宗旨,经费除由教育部每月拨发3000元,其余均由嘉绕嘉措大师向各方募集。讲习所初建时,有学员90余人,全部为该寺僧人,分为童僧和壮僧两个班级,教学内容既包括国文、藏文语法、拼音等,也有藏传佛教的教义。
新疆的学校教育在战前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省立新疆学院也是当时位于西部边疆地区的唯一一所高等学校。1938年初,全省已有学校1500所左右,学生约15万名,其中各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会所办学校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如维吾尔文化促进会就办有中等学校3所,学生440名,小学1736所,学生124174名,此外还有师范训练班10班。哈(萨克)柯(尔克孜)文化促进会办有学校297所,学生10194名;回族文化促进会和蒙古文化促进会也各办有学校37所和12所,学生分别有2700余名和1229名。[62]到1939年春,全省已有公私立各级学校2302所,学生共165923名。[63]1942年底复增为2439所,学生268680名,至1945年抗战胜利时,学校数更达到近3000所,学生约32万人,较之抗战初期都增长了约一倍。[64](www.daowen.com)
除上述两省外,抗战期间西北其他省份少数民族区域的学校教育,发展情况各不相同。绥远省因在抗战初期大部沦陷,直到1943年后才渐趋恢复发展。宁夏的疆域在民国时期比当今要广阔一些,省境内聚居的少数民族除回民外还有不少的蒙古族居民,而回、蒙两族教育的发展境况在战时也各不相同:1936年省城曾办有蒙旗师范班一所,但该班学生毕业后即未再续办,当时设于定远营、居延、磴口、四坝等蒙古族聚居区的四所小学也有两所在战时停办。直至战后,宁夏的蒙古族学校教育机构也仅有阿拉善旗立简易师范和小学各一所。与之相比,该省回民教育在战时的发展状况要好得多,因为当时宁夏实际的统治者马鸿逵也是回民,故对本族的教育更为重视,并委托云亭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主管具体事务。该会在战时办有私立云亭小学12所,在校学生2500名,另有阿訇讲习班12所,学生也有240名。甘肃省在抗战初期有回、藏完全小学10所,1939年时曾扩充为110所,但大多因经费关系而缩编为中心学校或国民学校。中等学校除省立夏河简易师范外,其余设在兰州、武威、临夏的四所边疆中学都是私立性质,另外还办有专门培养边疆社会教育师资的“特教师资训练班”。[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