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抗战大后方教育研究:解决边疆书荒问题的措施

抗战大后方教育研究:解决边疆书荒问题的措施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爆发后,随着边教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为解决边疆地区的“书荒”问题,也采取了很多实际的措施。早在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就着手编制蒙、藏、回文国语教材,直到1938年才完成蒙、藏、回小学国语课本各八册,共计印刷两万八千份后全部分发各边疆学校使用,但这套教材因为内容不切合当地实际情况而收效不佳。

抗战大后方教育研究:解决边疆书荒问题的措施

由于边疆地区的地理人文环境与内地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文化教育水平也比较落后,而且为满足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边疆教育不能照搬内地学校的惯例,需要有专门的适合当地社会和民情的教材和读物。抗战之前,这项工作长期无人负责,也没有经费补助。抗战爆发后,随着边教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为解决边疆地区的“书荒”问题,也采取了很多实际的措施。

早在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就着手编制蒙、藏、回文国语教材,直到1938年才完成蒙、藏、回小学国语课本各八册,共计印刷两万八千份后全部分发各边疆学校使用,但这套教材因为内容不切合当地实际情况而收效不佳。作为一种补救,且考虑到各边疆民族之间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差异性,教部遂于1941年5月颁布《征求边疆教育乡土教材参考资料办法》,要求各边校自编教材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乡土教材涵盖的范围大致包括乡土历史、乡土地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文艺、乡土社会、乡土娱乐等七项,涉及面可谓相当广泛。所征集到的教材读物也颇为丰富,有倮(彝)语三字课本、僮(壮)语、么些(纳西)语读物,西康境内的丹巴、德格、定乡、白玉等县也都编有自己的乡土教材,而同时收集到的《云南大理民家语音纪录》《么些文字源考》《么些文艺论考》等,更为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28](www.daowen.com)

与部颁教材、乡土教材同时并行的还有补充教材,实际上是宣扬国民政府法令的一种教化性质的读物。1939年教育部在国立编译馆中增设专门的边疆组,[29]并于次年颁布《边地各级学校补充读物及参考图书编辑办法》,其后联合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陆续用蒙、藏、回等少数民族语言编译出版了《国父遗教》《总裁言论》《三民主义要义》《三民主义浅说》及蒋介石的一些演说词。至于参考图书,主要是供边疆教育行政人员和学校教师使用,具体包括一些边疆教育法令的对照译本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字典、词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