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对于难童的救济,除新疆外,其他各省政府均成立了赈济委员会负责开展工作。根据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辑的《抗战建国史料》记载,截至1939年9月份,赈济委员会直辖各院所收容儿童人数为2071人,各救济区、难民站运送难童数共计96309名,加上沦陷区、战区的各教会、各慈善团体等收容的难童,其总数达153620名之众。[75]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其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航空兵力,从1938年至1943年,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零10个月的战略轰炸,又使得后方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孤儿、难童号泣之声随处可闻。重庆市1939年五三、五四受日本战机轰炸后,受灾而无家可归的儿童众多,赈济委员会召集各难童救济团体分别抢救,并设立重庆市及成渝、川黔两公路拯救灾童临时收容所三处,先后抢救灾童493名。面对为数如此之众的难童,政府各界必须举全社会之力施以救济,而教养之责,政府多委任慈善机构和社会教育团体办理。如有些难民收容所设短期小学以教育难童。各类慈善机构也纷纷设立教养院来收留教育难童。当时重庆筹设了第一、二、三、四儿童教养院,分设于龙车寺、巴县马王场、北碚、大渡口、璧山等处,收容难童各二三百人不等。又筹办重庆婴儿保育院、儿童感化院,并派员赴陕西南郑、广西桂林和广东等地筹设儿童教养院等。赈济委员会为统一和增进难童教养效率,确定了灾难儿童教养方针。包括“灾难儿童训育目标及方法、灾难儿童学级编制及课程分配、保健儿童衣食住暂行标准,并订难童生产教育实施办法大纲暨农事、工艺、商业、家事等训练具体实施办法,通行各直属教养院所及各难童救济团体遵照施行”。[76]赈济会还加强对难童救济教养团体的视察辅导,一面派专员分往重庆市内及川、湘、黔、粤、桂等省视察,一面设置辅导队招选学员,于1939年7月间开始训练一月半后,分派各教养保育院所担任辅导工作。对于年长一点的难童,有些教养保育院所还专门成立童子军团,予以训练。而对于优秀贫苦学生,则给以免费升学的待遇。如重庆成立的育才学校就收纳了难童中成绩优异者200人,施以特殊技术教育。(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