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大学迁至大后方后,教学研究条件相当艰苦,却于艰苦中孕育出了非凡成就。师生们的教学研究或主动或被动地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并开始从社会经济的荒芜沉睡状态中将大后方唤醒。
如同济大学迁往李庄时,正值当地流行痹病,医学院的杜公振、邓瑞麟找到病因,救治了一方百姓。初到李庄,此地无电,同济电机实验室就用直流电为李庄全镇照明。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后,农化系罗登义教授帮助茶场测定茶园的土坡属性,得出63种结果,为开发湄潭茶园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贵州野果刺梨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使刺梨的经济价值受到关注,成为“新生珍”、“蔬果之王”。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甚至直呼刺梨为“罗登义果”。由山西迁川的铭贤学院,对金堂柳叶烟进行了专门研究,对金堂柳叶烟的改良和雪茄烟的出口出了不少主意,使铭贤叶烟闻名一时。学校同时还举行赵镇四川柑橘的研究,金皇后玉米良种的培育和推广,棉花、小麦病害的防治等。此外,还对约克猪和荣昌猪的杂交,荷兰牛的饲养,来亨鸡和九斤黄鸡的育种作了大量的研究推广工作。在机械、纺织、化工等方面,也进行了金堂地方和民间纺织、印染技术的研究和改良,制造出了“铭贤酱油”等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中山大学在激江期间,农学院对当地农业生产进行调查研究;医学院结合实际开办门诊,下乡考察地方疾病;师范学院师生在当地中小学兼课,开办民众识字班,招收未入学的学龄儿童读书,并在县城开商店、饭店,帮助当地办合作社。西北联大坚持“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并行”的原则,为陕南培养了大批人才。金陵大学内迁后,农学院增设了植物病虫害系,在仁寿、温江、新乡等地开辟农业推广区,开办短期培训班。[63]“浙大西迁至宜山,环境一切与杭州差殊颇多;而时代所迫,更不容闭门造车;故与所在地人士密切合作,以及认识和克服环境,实为过程中所必需。参加所有政府规定的以及有利于抗战建国的各种运动,浙大每任先导,而与地方合作无间,藉以推进全民的动员。宜山之地质、气候、风物、人情、经济、疾病,皆具有特殊性,浙大居处其间,既当认识以求适应,更当克服以资利用,所以史地、化学、教育、园艺、农经等系,皆在和自己有关系的方面,加以科学探讨,与事实的研究。近已陆续以所得用文字或事实表现出来,以求献替于地方国家。而如养蚕之示范,和工程之经营,即亦倡导地方作各方面新的发展。”[64](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