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沪剧唱词:乡韵之美解析

沪剧唱词:乡韵之美解析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沪剧使用自己专有的“十八个半韵脚”。随着语言的发展,沪剧唱词用韵也在发展。也就是说,在原有“十八个半韵脚”出现归并的同时,“十八个半韵脚”之外又分化出一些韵。显然,沪剧唱词句尾押韵最频繁的是根青韵。入声韵的唱段未收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只提及有几个传统戏,曾使用过入声韵。这大概也是使用入声韵的沪剧唱段没有被收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原因之一。

沪剧唱词:乡韵之美解析

这部分使用唱词显性音乐符号六选点Ⅳ(请参阅本书第八章第四节“选点Ⅳ:认同回归和谐选点”)。

沪剧使用自己专有的“十八个半韵脚”(见图表11.6)。

随着语言的发展,沪剧唱词用韵也在发展。首先,“十八个半韵脚”有归并现象,如唐郎韵与姜羊韵,现在已合并;天仙韵与衣欺韵已通用;开台韵与兰山韵也已通用。百尺、塔萨等入声韵基本归零。其次,“十八个半韵脚”又有衍展现象。也就是说,在原有“十八个半韵脚”出现归并的同时,“十八个半韵脚”之外又分化出一些韵。如归灰韵[ei][uei]从衣欺韵里分化出;雨虚韵[y]从衣欺韵里分化出;六秃韵[]从花蛇韵里分化出;勿孛韵[]从铁雪韵里分化出来。

图表11.6

笔者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上海卷》(上)所集146个沪剧唱段为对象,做了统计(见图表11.6)。显然,沪剧唱词句尾押韵最频繁的是根青韵(唯闭舌面后鼻音[]极少用于押韵,《王祥卧冰》曾以“鱼”字押韵,归在根青韵)。入声韵的唱段未收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只提及有几个传统戏,曾使用过入声韵。

至少有如下两个原因,使得沪剧现在极少使用入声韵:

其一,由于入声韵(即“促声韵”)有“不持续”的特征,即便是在传统剧目中,它也往往只用在吟诵性较强的唱段里,比如传统戏《借红纱》(未入选集成)里有一个使用入声韵的经典唱段,长达42分钟,基本是敲着节奏的念诵,句尾使用入声韵处,会飘出一个较固定的旋律(见谱例11.4)及其变体,用以填补戛然而止的间歇。由于人们受到外来欣赏习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唱腔的旋律性,故渐不使用入声韵。这大概也是使用入声韵的沪剧唱段没有被收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原因之一。

谱例11.4(www.daowen.com)

其二,近几十年来,沪剧团很难招到上海本地(包括上海周边)的学员,远处招来的学员缺少母语基础。创词者顾及外地演员方言能力,故不敢创作用入声押韵的唱词。

笔者发现,尽管新唱段中入声韵用得少了,入声字却常在上句尾部出现。如《鸡毛飞上天》“从前有个小姑娘”中的一段(见谱例11.5[10]):

谱例11.5

扫码听音频

我们权且把它看作两对上下句,两个上句的尾字“角”[]与“月”[]都是入声字,它们与两个下句押韵的舒声字“裳”[]与“肠”[],形成一点对一线(一促对一舒)的相互映衬音声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