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破解乡韵秘密:唱词音声解析!

破解乡韵秘密:唱词音声解析!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韵学的产生与存在,在文字以表意为主的汉语文化中,最突出的价值有两点:(一)独树一帜的音理分析体系如前所提,世界上,语言学界普遍使用音位学[6]方法对语言的音理进行剖析。在一个使用汉藏语系语言占全国人口95%以上的国家里,音韵学的重要性当然无可置疑。平仄概念也是音韵学的重要内容。讲究音韵的听觉规范,正是中国汉民族听觉形式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破解乡韵秘密:唱词音声解析!

音韵学的产生与存在,在文字以表意为主的汉语文化中,最突出的价值有两点:

(一)独树一帜的音理分析体系

如前所提,世界上,语言学界普遍使用音位学[6]方法对语言的音理进行剖析。即从辅音与元音的角度下手(面对有声调的语言,也研究声调音位),按照音位学的三个基本条件(“对立条件”“互补条件”“语音近似条件”),对语言进行系统梳理。

音韵学却自成体系,讲究从声、韵、调的角度下手。即把每一个汉字分成三个部分:①字音的前半部(声母);②字音的后半部(韵母);③字音的高低起伏(语言学界混用“字调”与“声调”两种称谓。笔者认为,从同一的词义考虑,“字调”比“声调”在此更确切)。此谓“声韵调”分析法。

“声韵调”分析法,是汉民族原创音理分析法。尽管传统音韵学过于模糊,但它对“声韵调”三个部分的顶层设计,是依据汉字音声特点,独辟蹊径的合理构想。它标志着中国汉民族对本民族语言音声规律的理性把握,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在吸收了现代语言学的音位学方法之后,“声韵调”分析法不仅能够顺畅地对汉字进行音理分析,还能够用在汉族以外其他使用单音节声调语言的各族群。作为单音节声调语言的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对汉字字音研究的方法,必然惠及其他民族文字字音,尤其是汉藏语系多民族语言文字字音的研究,因为汉语与其他汉藏语系语言,在特质上,有着诸多类同。在一个使用汉藏语系语言占全国人口95%以上的国家里,音韵学的重要性当然无可置疑。

(二)诗词歌赋等文学部类的存在依托

正是有了音韵学的存在与发展,中国文学的重要艺术部类——诗词歌赋,在中国大地上得以蓬勃成长。

诗词歌赋的艺术个性,自然离不开创构意象、意境,表达凝练的情感,但它们真正得以区别于其他文学类别的核心特点,却无疑存在于其形式特点,即,诗词歌赋是要讲究音韵规范的。尽管它们各自的规范要求不同(由于规范的不同,才造成了它们之间的形式差异),从音声角度,或者说从与音韵学相关的角度,总体来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1.落韵的规范

字韵其实是体现诗词歌赋用字音色的。在规定的字位上放置相似的字韵,听觉上会展现一种循环美感,我把它称为“认同回归和谐现象”(笔者于《地域性声乐品种之音乐形态分析新议》[7]一文中,首次提及这种听觉审美现象,后来索性在第二代“双六选点”中设立了一个“认同回归和谐选点”[8])。落韵的规范,是诗词歌赋等文学样式得益于音韵学的核心规范。(www.daowen.com)

2.平仄的规范

如果说,上述落韵的规范,是诗词歌赋用字音色的艺术追求,平仄的规范,就是对汉字字调音高起伏的艺术追求。众所周知,汉语属声调语言,由于声调语言的字调具有辨义性(不同的字调,决定了不同的字义),字的音高起伏必然是被强化的,在语言中存在音乐的旋律性,因此被语言学界称为“旋律型声调语言”[9]。因为平声(无论阴平还是阳平)在听觉上音高起伏是较稳定的,而仄声(包括上、去、入)不仅在音高起伏上动力性相对较强,还有可能在音值上出现鲜明的特质(指入声)。因此,当仄起式五言律诗,被规定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家追求的不正是音高起伏变化的对比美感吗(诗词歌赋的其他类别同此理)?平仄概念也是音韵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诗词歌赋的落韵规范与平仄规范都是在音韵学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与完善的。

汉民族素有“词即曲”的说法,诗词歌赋依托音韵学所追求的音声规范,对汉族传统音乐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有人说:“规范是维系古典审美理想的一个美妙护罩。原始人凭直觉和本能制作艺术品,完全不能通过理性把握美的规律。原始艺术没有规范。它是粗陋的,规范是规律的主观认识”[10]是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11]。讲究音韵的听觉规范,正是中国汉民族听觉形式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