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域原生唱词:音声解析

地域原生唱词:音声解析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地域性唱词——用方言的唱词,与方言的留存现状相一致。(二)有意识渐进式丢失这种类型的丢失,虽未丢失地域性声乐品种的原生方言音声,但丢失的行为基于某种观念或审美需求的改变。目前,我国地域性唱词音声的这三种丢失情况都存在,第一种较少,后两种较多。但对地域性唱词音声的价值认知,观念比较混乱。无论如何,方言与地域性唱词音声的总体存在状况,贵在基础尚存。

地域原生唱词:音声解析

首先,地域性唱词——用方言的唱词,与方言的留存现状相一致。在传统声乐品种中,它们的基础依然存在,作为真正的民歌,它们存在于田间地头农民的口中;存在于“歌墟”“游方”“走坡”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存在于人生礼仪的民俗中;存在于民间传统教育中。作为说唱与戏曲,它们存在于各民族各地域的民间与专业的书场、茶社、剧团及其他演出场所。

其次,地域性唱词也不可避免地趋向丢失。丢失程度则各有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转型式丢失

这种类型的丢失,是脱胎换骨式地丢失原有地域性唱词音声,而改用强势地域方言的唱词音声。如贵州某些地域的布依戏,有时会用当地汉语方言的唱词音声;云南某些地域的彝族歌手,也是以汉语西南官话作为唱词音声的。

(二)有意识渐进式丢失

这种类型的丢失,虽未丢失地域性声乐品种的原生方言音声,但丢失的行为基于某种观念或审美需求的改变。如传统京剧中具有历史感的上口字、尖团字在现代京剧中的丢失,为的是增强时代感。另有类似黄梅戏等一些地方戏,为追求扩大观众群而有意识减掉了“最土”的一些唱词音声,以至一些新编黄梅戏,开场好一会儿,竟然让安庆观众没听出是黄梅戏。(www.daowen.com)

(三)无意识渐进式丢失

这种类型的丢失,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特别是在强力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舞台语言也在所难免地走入向官话、普通话的趋同大潮。如越剧,自走出原生地浙江嵊县[15]之后,其他地方的越剧团就有一个传统,即定期送骨干演员去嵊县回炉方言。但是这个传统在逐渐走向淡化,各地越剧团的唱词音声也渐趋异地色彩。

目前,我国地域性唱词音声的这三种丢失情况都存在,第一种较少,后两种较多。说明地域性唱词音声的存在状况与方言相似,也还是基础尚存。但对地域性唱词音声的价值认知,观念比较混乱。

无论如何,方言与地域性唱词音声的总体存在状况,贵在基础尚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