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及《新编教育学原理》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及《新编教育学原理》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教育类事实证据的文献,包括古今中外已被发现和证实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事实资料,如教育类文物、教育史学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政策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政策依据的文献,包括规章制度、政府文件与统计资料等。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文献检索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

(一)选择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可以来源于教育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育理论。

从教育实践出发,教育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有从社会变革与发展需要中提出课题,从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课题,从教育实践的变革与发展中提出课题。从教育理论出发,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有:承袭已有的研究成果来探究新的问题;在理论空白处挖掘问题;在理论观点的争议中寻找问题;以反其道而行之开拓问题;在阅读理论、审视理论的过程中构思研究问题;各级课题指南。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必须有价值,有科学的现实性,明确具体,新颖、有独创性,有可行性。

(二)教育文献的分类、检索和综述

1.教育文献的分类

(1)按教育科学文献的来源及其公开性划分可分为正式文献和非正式文献。

正式文献指专著、论文、科学研究报告和总结、丛书、学报、专刊、文集、统计材料、表册、年鉴以及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教材、参考书等,还包括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正式出版物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等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指示、决定等。

非正式文献指未正式出版的各种材料,以及私人通信、日记、个人声明等。

(2)按文献的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统计资料、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和实物资料。

(3)按文献的功能划分,可分为事实性文献、工具性文献、理论性文献、政策性文献和经验性文献。

事实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教育类事实证据的文献,包括古今中外已被发现和证实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事实资料,如教育类文物、教育史学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

工具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检索咨询的文献,包括工具书、网上检索查询资料、学术动态综述等。

理论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性认识的文献,包括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方法论著作等。

政策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政策依据的文献,包括规章制度、政府文件与统计资料等。

经验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感性认识的文献,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经验、教育参考书、各级各类学校的教科书、教学大纲等。

(4)按文献的处理、加工程度划分,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储存分散、不成系统。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和再加工,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个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进行动态综述性文献、专题评述、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及专题研究报告等。这类叙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特点。

2.教育文献检索的作用、查阅方法及要求

(1)教育文献检索的作用。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文献检索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文献检索的作用如下。

①可以从整体上了解研究的发展动向与结果,把握要研究的内容。

②可以吸取前人研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研究。

③可以澄清研究问题并界定变量

④可以为如何进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⑤可以综合前人的研究信息,获得初步结论。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和准备阶段(明确检索主题)、搜索阶段(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加工阶段。

(2)查阅教育文献的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很多,既可利用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进行,也可利用联机检索、光盘检索、上网检索等计算机检索方法进行。网络检索是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包括顺查法(以课题研究事件发生的时间为起点,按事件发展的时序,由远及近地查找有关资料)、逆查法(以目前研究的时间为起点,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查找有关资料)、引文查找法(以现有的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为依据,以其中的引文和附录为线索,来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是一种“滚雪球式”的方法)、综合查找法(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全面、准确、迅速地查找有关资料)。

(3)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①文献检索的指向性。在进行文献检索时,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方向,依据教育研究的目的、范围去搜索查找所需的文献资料。例如,我们可以从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改革、心理健康创新教育等方面集中查找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②查阅要具有全面性。通过浏览,不仅要广泛查阅特定范围内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而且要把视野放宽,广泛浏览特定范围以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不仅要搜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材料,也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矛盾的材料,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动向。特别是要着力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全面性。

③查阅要具有准确性。通过细读,基本掌握5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教育领域内讨论过哪些问题,有哪些分歧意见,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主要倾向是什么。要认真推敲观点和论据,并加以记录。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历史的事实是在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的。

④勤于积累。应养成不断学习、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读书治学的能力,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逐步积累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目录;还要善于做摘要、札记、卡片,编制自己的文摘、提要、综述,建立个人资料库,同时又要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

⑤善于思考。要批判性地阅读,对文献做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做到在批判中继承、在扬弃中创新,将“死”书读“活”,这就不仅需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储备,而且必须依靠理论思维,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分析、联想和构思,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文献资料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改造制作。要舍弃成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锻炼和提高对资料真伪和价值的判断力和敏锐性,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3.教育文献综述

(1)教育文献综述的内涵。对于比较正规的教育科研或较大研究课题来说,完成文献资料的阅览之后,还要撰写文献资料综述,也就是在对文献进行整理、阅读、思考、分析、综合、概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内容叙述出来,在叙述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评论。它包括四个方面:问题的提出,说明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及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确定文献资料的分析范围、分析维度和分析程序;正文部分,是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主要文献目录,包括专著及论文。

(2)教育文献综述的类型。文献综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叙述性文献综述,另一种是述评性文献综述。

在做叙述性文献综述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组织和构思,但观点、数据必须忠于原文,文中不能加进综述者自己的观点,更不能修改数据。

在做述评性文献综述时,虽可以加进综述者的观点,但综述者观点所占的篇幅不宜过大,同时要将综述者的观点独立开来,放在最后,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文献中的观点,哪些是综述者的观点。文献综述的长度可以依据研究报告的类型而定。

(三)制订研究计划

1.研究计划的内涵

研究计划是研究工作进行之初所做的书面规划,是关于如何进行研究的具体设想,是研究实施的蓝图,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前提。撰写研究计划,首先必须了解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和写作形式。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预计成效。

2.研究计划的内容

一份研究计划要包括以下内容。

(1)研究题目。

(2)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单说明。

(3)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4)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5)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相关条件。

(6)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适用范围。

(7)经费概算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3.制订研究计划要做的工作

制订研究计划时,要做的工作包括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变量,形成研究方案。

(四)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1.收集研究资料

收集研究资料是指研究者在实施研究计划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现实资料。

收集资料是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基础。一般来说,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采用问卷、访谈、测量、个案、观察等方法直接搜集资料;二是从现成的文献资料入手,在有关的文件、档案、作品中收集有关资料。

2.整理研究资料

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对收集和调查研究所得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类、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资料整理有助于保证资料的可靠性,使研究资料和数据系统化、条理化,便于保存。

3.分析研究资料

(1)分析研究资料的内涵及步骤。分析研究资料就是对收集到的教育事实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行理性地加工处理。分析研究资料的基本步骤包括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

(2)分析研究资料的两种方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通过分类处理文字描述资料,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分析某种现象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的过程,从而揭示教育现象和规律。

定量分析就是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借助教育统计方法进行处理,找出描述现象中存在的共同特征,并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检验。定量分析是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它常常可以消除一些无谓的争论,验证和确认定性的结论。

(五)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撰写教育研究报告是从事某项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环节,其目的在于总结研究工作,集中反映研究结果,提供研究的信息,以丰富教育理论,推进教育实践。下面简要介绍一般教育学术论文、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和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撰写。

1.一般教育学术论文的撰写

(1)基本内涵。这里所说的一般教育学术论文,指的是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的某个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或思考而写成的以论述为主的文章,目的是在适当报刊公开发表。

(2)基本结构。一般教育学术论文的结构,由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或参考文献)等组成。其中,前言、正文和结论构成论文的主体。

2.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

(1)基本内涵。教育调查报告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对教育调查材料的整理、分析而写成的有事实、有分析、有理论观点的文章。教育调查报告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新颖性、时效性等特点。根据调查报告内容的不同,常见的教育调查报告有概况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揭露问题调查报告、历史考察调查报告、政策研究调查报告等。

(2)基本结构。上述各种类型的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前言、主体、结尾四部分构成。

①标题。标题即题目,通常有三种写法。

第一种,用调查对象和主要问题作为标题,如《湖北省小学生龋齿情况的调查》。这种标题简明、客观、朴实,但不够生动,缺乏吸引力。

第二种,用一定的判断或评价作为标题,如《应试教育所产生的苦果》。这种标题的优点是能较好地表明作者的态度,也能揭示主题,有吸引力。但是,调查对象不够明确。所以,采用这种标题时,最好在上述主标题下加个副标题,如《——××中学教育情况调查》。

第三种,用提问作为标题,如《××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低的原因何在》。这类标题比较尖锐、鲜明,有较大的吸引力,常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②前言。教育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有以下几种写法。

第一种,目的直述法,即在前言中着重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和宗旨。这种写法有利于读者具体把握调查报告的主要宗旨和基本精神。

第二种,情况交代法,即在前言中着重说明调查工作的具体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读者了解调查工作的历史条件。

第三种,结论先行法,即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把调查结论写在开头处,使人一目了然。

第四种,提问设悬念法,即一开头就提出问题,设下悬念,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③主体。主体是调查报告的主干,它写得如何,直接决定调查报告的质量和作用。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常见的有纵式结构(按时间)、横式结构(按事件)、纵横交叉式结构。

④结尾。教育调查报告的结尾一般有以下几种写法。

第一种,概括主题、深化主题,即概括地说明全篇报告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二种,总结经验,形成结论,即根据调查实况,总结出工作的经验,得出结论。

第三种,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即根据调查实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意见。

第四种,展望未来,说明意义,即由此及彼,扩展开去,指出调查问题的重要意义。

3.教育实验报告的撰写

(1)基本内涵。教育实验报告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教育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研究报告。根据实验控制情形来划分,可分为控制情景实验报告和自然情景实验报告。

(2)基本结构。教育实验报告一般由题目、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与参与、参考资料六部分组成。

4.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撰写

(1)基本内涵。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所依据的完全是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它通过对教育实践中鲜活的教育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总结,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而揭示教育实践的客观规律。

(2)基本结构。教育经验报告的结构由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四部分组成。

5.常用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题目是指报告的标题或者课题名称,一般通过简练确切、鲜明的文字概括全篇内容,说明研究范围。题目的写法有三种,一是类似于文章标题的写法,二是类似于公文标题的写法,三是用正副标题的写法。

(2)引言。引言往往简明扼要地说明目的、背景、价值和意义等,交代研究方法,报告研究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对报告获得总体的认识,或提出社会、师生所关注和迫切需要了解和调查的问题,以引起关注。

(3)正文。正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正文是体现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的主要部分,要获得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析地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

(4)结论。结论就是对问题给出答案,简单交代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其目的是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意义,而不是对正文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

(5)参考资料和附录。参考资料和附录是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注明出处。参考文献是反映报告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报告真实的科学依据,也能反映这个研究的起点和深度,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同时也方便读者检索和查找有关资料。

6.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如下。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一致。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历史研究

(1)历史研究法的内涵。所谓历史研究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历史研究法的运用极其广泛,由于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一切教育现象都有一个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了解教育的某一问题,探求教育发展的规律,总结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经验,都需要运用历史研究法进行研究。

(2)历史研究法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搜集史料。史料包括文字的和非文字的两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不仅应查阅教育的史料,还应查阅与教育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史料,以便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问题。(www.daowen.com)

第二步,鉴别史料。历史的资料常有不可靠的成分,在研究问题时,应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鉴别,去伪存真。

第三步,对史料进行分类。或按时间的先后,或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性质,或按地域、民族的不同进行分类,便于问题的研究。

(3)运用历史研究法研究教育问题要注意的事项。

在运用历史研究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2.文献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的内涵。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教育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探索教育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既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研究方法,又是其他教育研究的初步工作方法。一般研究工作都采用文献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的一般步骤。运用文献研究法时,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料的收集。一般而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是互联网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展览馆、资料室,以及与同行联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自己购买书报杂志等。在收集资料时,必须注意:要重视收集第一手资料;不但要收集观点一致的资料,还要收集观点不一致的资料,以利于比较分析,避免偏颇。采取逆时法(也称倒查法),即在时间上要从现在查到过去,因为新的文献总是要运用以前的资料。

3.教育观察法

(1)教育观察法的内涵。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教育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

(2)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①目的性:即在观察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②自然性:即在观察过程中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③翔实性:观察要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能动性:观察要求事先制订提纲和程序,规定观察的时间和内容,选择典型对象,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并科学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

(3)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①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②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③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参与性观察法是研究者直接进入所观察对象的群体中,在不暴露研究者身份的前提下,在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隐蔽性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而非参与性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作为局外人,公开或者秘密地旁观研究对象的活动的一种方法。

④根据观察的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可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

⑤根据观察的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可分为叙述观察法、取样观察法和评价观察法。

(4)教育观察法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第二步,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第三步,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第四步,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5)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教育观察法的优点;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获取教育事实数据;不干扰观察对象的自然表现,可以获得客观、真实的数据;可以对同一观察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教育观察法的不足之处有:取样小,教育观察研究法一般限于小样本的研究;所获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观察缺乏控制,不能说明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因果关系

4.教育调查法

(1)教育调查法的内涵。教育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方式收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在教育调查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查阅资料、问卷法、开调查会、访谈法和调查表法,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是问卷调查

(2)教育调查法的类型。依据调查的对象,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全面调查就是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情况。

重点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借以推断、说明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个案调查是对一个单位、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

(3)常用的教育调查法:

①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法、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有意抽样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时,对全部样本进行随机抽取,每个样本被抽到的概率一样。

采用系统抽样法时,首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如5,10,15,20,25)。

如分层抽样法,则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同质层,再在各层内随机抽样(一般按年级、性别进行随机抽样)。

有意抽样法也称按目的抽样法,主要根据选取对象的特殊性进行目的性(有意性)抽样。比如,要研究特殊儿童(聋哑、盲弱视、智障者)学习特点,或超常儿童的学习特点,就必须将特殊儿童作为抽样对象(称有偏取样)。

②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收集资料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问卷由标题、指导语、问题和结束语四部分构成。标题是对问卷内容高度概括;指导语包括三部分——称谓与问候语、问卷的性质或目的、回答问题的方式;问题是问卷的主体部分,包括题干和选项;结束语一般是对答卷者表示感谢,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提出一两个开放性的问题,以便收集更详尽的信息。

问卷题型设计应遵循非歧义性原则、非压力性原则、非诱导性原则、清晰性原则、穷尽原则。问卷的问题包括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及半封闭式问题等几种。

③访谈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有目的地进行交谈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经过严格设计的访谈问卷和访谈提纲或实际访谈时是否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可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根据某一问题对同一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时间或次数,可分为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根据访谈者一次访谈对象的多少,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访谈调查法的实施过程包括选择访谈对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正式访谈。

访谈调查法的优点有较为灵活,能深入了解被访者的心理感受,可观察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容易进行深入调查。缺点是时间和精力代价比较高,访谈结果不易量化等。

(4)教育调查法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确定调查课题;第二步,选择调查对象;第三步,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第四步,制订调查计划;第五步,实施调查;第六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5)调查报告的结构。

①题目:介绍调查主题与对象。

②引言:阐述调查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取样等。

③正文:主体部分,把调查获得的大量材料整理统计分析后,归纳出若干项目进行叙述。

④讨论与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进一步阐述,亮出自己的观点,针对调查结果写出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⑤结论:通过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简单交代调查研究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教育调查法的优缺点。教育调查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现状,发现问题,弄清事实,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教育规划及为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教育调查法的局限性有:调查往往只是表面的,难以确定其因果关系;调查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更多地受制于研究对象;调查的可靠性有一定限制,调查者的主观倾向、态度都有可能影响被调查者,使调查的客观性降低。

5.教育实验法

(1)教育实验法的内涵。教育实验研究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2)教育实验法的基本性质。

教育实验法的基本性质如下。

①教育实验必须要有一个理论假说。

②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实验必须控制某些条件。

④真正的科学的实验是可以重复验证实验结果的。

(3)教育实验法的基本类型。教育实验法具有多种分类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按照实验研究的目的,可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改造性实验。

②根据对实验的控制程度,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③根据实验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④根据分配方法,可分为等组实验、单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⑤根据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4)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①提出实验的假说。

②设置变量。实验中的变量一般分为三种:自变量,又叫原因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引起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之后产生的效应,是结果变量;无关变量,指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将要测定的因变量以外的一切变量。

③选择实验被试,选择适当的实验组织形式。

④对实验组实施干预,同时严密控制无关变量。

⑤实验进行一个轮次或一个阶段,对因变量进行后效测试(后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⑥检验课题假说能否成立。

(5)教育实验法的优点。

①能确立因果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可靠。

③能对变量进行控制,提高研究的信度。

④能为理论的构建提供佐证和说明。

⑤能将实验变量和其他变量的影响分离开来。

⑥严密的逻辑性是其他研究方法难以比拟的。

(6)实验教育法的缺点。

①应用范围有限,有些问题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

②可能会有伪造的痕迹,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现实的结果,缺乏生态效应等。

6.教育行动研究

(1)教育行动研究的概念。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中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其中,为教育行动而研究指出了教育研究的目的,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以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由教育行动者研究指出了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主要是教师。

(3)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①计划。计划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规划和每一步具体的行动方案。这一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计划。

②行动。行动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

③观察。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行动的背景、影响因素以及行动者特点进行全面考察。

④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要注意对自己的实践和行动进行批判性思考,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解释,以提高思考的质量。

(4)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缺点。

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包括:灵活,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

教育行动研究的缺点包括: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境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7.教育叙事研究

(1)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教育叙事研究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叙事研究所关注的是在一定的场景和实践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主人公是如何思考、筹划、应对、感受、理解的,即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即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将一个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

(2)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

①根据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可分为教师自陈式叙事和他人记叙式叙事。

②根据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可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③根据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可分为调查叙事研究、经验叙事研究和历史叙事研究。

④根据教育叙事研究结果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教育传记、教育自传、教育故事、教育小说、教育电影和教育寓言。

(3)教育叙事研究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观察并提出问题。

第二步,进行记录与描述事件。

第三步,反思与分析。

第四步,总结与提升。

第五步,交流与评价。

(4)教育叙事研究的优缺点。

教育叙事研究的优点有:易于操作,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具有人文气息,易于理解,引人深思。

教育叙事研究的缺点包括: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容易与故事的线索相吻合,难以使读者身临其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