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班集体是指通过班主任等各种主要的教育力量的教育和培养而形成的班级群体。它一般是指以集体主义思想为导向,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较强的骨干力量,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和人际关系,能够促使班级全体成员德、智、体等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的学生群体。班集体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班集体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全班同学共同确定的奋斗目标。当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定向时,群体成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便会在认识、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
2.有一个健全的组织系统
一个健全的组织系统是一个班集体所不可或缺的,它是构成班集体的核心。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通过一定的班级机构组织起来的。班级按照组织结构建立相应的机构,维持和控制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
3.有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一个正常运行的组织必须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并把取得集体成员认同的、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也就是说,班集体要有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这些共同生活准则可以是明文规定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4.有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在班集体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应处于平等地位,成员之间要相互信赖、相互尊重,让每个人的才能和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
班集体是教育学生的必要条件,其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在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过程中,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较好发展。
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气氛的班集体,不仅能培养学生勤奋、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还能促进他们形成奋发向上、创新进取的精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也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热爱集体、尊敬老师、关爱同学的好品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所说的:“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可以产生愉快感。一个人的心理可以激励另一个人的心理,一个人的记忆也可以激励另一个人的记忆。”(www.daowen.com)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班集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社会化也称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也就是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掌握社会规范、社会技能、价值体系等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品质,由一个自然人发展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教育社会学认为,班集体是一个微型社会,履行学校的社会职能,其共同愿景、发展目标、组织结构、角色分配、人际互动等都是社会关系的缩影和投射,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二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首先,班集体作为一种社会群体,能够按照社会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学生在班集体中,通过学习、活动、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除了能够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品德外,还能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处理社会关系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及机会。其次,学生在班集体里,接受社会规范教育,进行社会行为训练。班集体有严密的管理机构,制定了每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并形成了相关的舆论,这些都能有效地向学生传递社会规范。同时,班集体还按照这些制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行为训练,引导学生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不断以集体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逐步将集体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
学生在班集体中通过学习和训练,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尽快参与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角色、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还包括兴趣、爱好、需要等。学生个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自我调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三个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指自我意识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系统,能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性、计划性和能动性,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个性发展和成熟的动力基础。个性倾向性系统是决定一个人的态度和对现实的积极性、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性格系统、气质系统和能力系统。
班集体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班集体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每个学生都可在班集体中找到发挥自身作用的舞台,集体的作用能够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教育和感染学生,这种教育和感染要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和感染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学生也容易接受,能够培养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
(2)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学习、交往活动以及活动的经历和体验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资源,班集体能够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利条件。
4.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群体和个体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目标,有效地、能动地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通俗来说,它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小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知识和经验较少,缺乏自我教育能力,这就有赖于教师通过班集体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重要的德育目标之一,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班集体是训练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而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又会极大地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