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方法是指为达到既定的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包括教育者施教的方式和受教育者受教的方式。它受德育内容、任务所制约,是以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的原则为依据的,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德育方法多种多样,就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指教育者通过说理传道,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是使对方放弃原来的观点、态度和认识,接受新的意见,其关键是说理,即以理服人。说服有灌输和疏导两种方式,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参观、访问、阅读报刊等形式。
使用说服教育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说服教育。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说服教育是取得教育实效的前提。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要坚持民主、平等、和谐、诚恳的待人态度,循循善诱,广开言路,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教育者自居,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强制的方法对待学生,对学生不扣帽子、不揪辫子,也不能挖苦、讽刺,应耐心灌输、疏导,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意见、转变观念;否则,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心理。
(2)内容真实、具体。教师的说服教育要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出发,善于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切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反对用假话、空话、套话来教育学生。假话、空话、套话只会使学生产生怀疑和厌烦,不相信教师所讲的道理。
(3)说理教育具有情感性。情通则理达。情感因素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对学生的无限热爱来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内心深处的震荡,以增强说服教育的感染力,促使学生产生发自心灵深处的变化,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有针对性。教师在说服教育中,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和心理状态等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防止模式化、一刀切。这样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思想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5)讲究教育时机。说服的成效往往不取决于教师花了多少时间,讲了多少道理,而取决于是否善于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巧妙地拨动学生的心弦,以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绝妙效果。
(二)榜样教育法
榜样教育法是指用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秀品德和卓越成就来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榜样包括学生身边可见的直接榜样和通过文字、影视、广播等媒介传播的间接榜样。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榜样的言行、思想和人格,把良好的道德具体化、伟大的精神形象化。
榜样是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抽象的道德标准的具体化、形象化和人格化。榜样的对象主要有伟人的典范、名人的精神、教育者的人格、身边人的优秀事迹和同龄人的美好言行。
使用榜样教育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学生选好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教师为学生所选的榜样要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生动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崇敬感,并乐于效仿。同时,所选的榜样不应该只是一两个单独、孤立的先进人物,而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群体结构。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体会到先进榜样普遍存在,他们就在自己的周围,并非高不可攀。
(2)向学生宣传榜样。榜样的威信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宣传榜样,树立榜样的威信。选择的榜样必须来自生活,具有真实性、可信度和可行性,足以使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仰,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榜样是人而不是神,榜样应该是先进而平凡的,正是因为先进才值得学习,正是因为平凡才能够学习。只有对榜样进行实事求是、生动有力、合情合理的宣传,才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和模仿之意;相反,对榜样进行人为的夸大和拔高,就会使榜样失真,从而失去榜样教育应有的效果。
(3)指导学生学习榜样。学习榜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榜样,激发其学习榜样的动机,并通过行动表现出来,落实到学习、生活、劳动实践等各个方面,促使其对榜样的学习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教师以身示范。教师是学生最尊敬、最值得信赖的榜样。教师往往被学生看作社会的代表,当作社会成人行为的模范。学生不仅会模仿教师的优点,还会模仿教师的缺点。因此,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力求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以说,教师的言谈举止、道德风貌、工作态度、治学精神、生活作风、穿着打扮、待人接物、精神状态等,无一不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要以身示范。
(三)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是指教育者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和无意识性的特点。陶冶教育法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三种方式。
使用陶冶教育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教育者的自身修养。教育者可通过人格感化来陶冶学生。教育者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恪守教师道德,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己优良的品德、高尚的风格和崇高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人格、品质和情操,使学生在经常性、恒定性的身教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2)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良好的情境是陶冶的条件和工具。要有效地陶冶学生,必先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来熏陶、感染学生。
(3)情感陶冶与说理相结合。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情境的陶冶作用,不能只让创设的情境自发地影响学生,还需要教师配合来启发、说服,引导学生喜爱其学习与生活的美好环境,使学生自发地接受有益的影响。
(4)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学生在积极创设美好情境的活动中,会产生自豪感、自尊感,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其品德也必将得到深化和提高。(www.daowen.com)
(四)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自我教育法是一个人在品德修养上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是一个人思想进步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目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品德,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让他们成为能够独立进行自我修养的人。
使用自我教育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自我教育全靠学生自己的自觉性,如果学生缺乏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与愿望,其自我教育就会缺乏动力。为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开展工作: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家庭、学校对自己提出的道德要求;引导学生从自己仰慕的英雄人物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
(2)帮助学生制订道德修养标准与自我教育计划。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就必须有自我教育的行动。为了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制订恰当的修养目标和计划是避免自我教育盲目性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当鼓励和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道德修养标准和具体可行的自我教育计划。
(3)指导学生监控和评价自己的道德表现。道德修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意志锻炼的过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鼓励,准确、恰当地认识自我,形成道德修养的连续动力,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4)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自我修养。学生的个人修养表现在行为举止上。教育者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自我修养,实现和欣赏自己在情感体验、意志磨炼及行为策略上的提升,最终达到人生修养的最高阶段——慎独。
(五)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让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亲自参加实践,从中受到教育和锻炼,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重在培养受教育者优良的行为,有助于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践锻炼加深对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实践锻炼法包括执行制度、委托任务、组织活动等。
使用实践锻炼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动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学生参加品德实践要有积极性,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效应,否则难有实效。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要充分认识实践锻炼的意义,更要有自觉锻炼的意识。
(2)严格要求。有效的锻炼有赖于严格的要求。任何一种锻炼,如果不严格遵守一定的要求,就会流于形式,不可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学生品德实践锻炼贵在一个“严”字,丝毫不能放松;当然,严必须与尊重、信任和爱相结合。
(3)持之以恒。良好的习惯与品德的形成必然会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锻炼的过程,前紧后松、一曝十寒、时冷时热都无益于品德的培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品德实践锻炼时不能放松对学生的督促和检查,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长期坚持下去。
(4)及时评价、反馈。教师应对学生的品德实践锻炼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特别是对临时发生的突发情况进行评价。这对学生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激发热情、鼓舞斗志是很有必要的。
(六)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指根据一定的品德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它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按正确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控制手段,也是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品德评价法的主要形式有奖励、惩罚、评定等。
使用品德评价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目的。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是为了长善救失,激励学生进步。评价时,应有明确的目的,从调动受教育者的内在积极因素出发,要充分肯定其成绩,也要诚恳、适当地指出其缺点,并提出改正意见。
(2)评价实事求是。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评价时机,做到公平、合理,恰如其分,与学生品德表现的好坏程度相适应;要坚决防止主观臆断、感情用事、滥用评价。
(3)充分发扬民主。评价特别是对重大问题的评价,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与赞同;否则,就会削弱教育的作用,甚至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
(4)注意对象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实事求是而又灵活地进行。例如,对那些经常犯错误、挨批评的学生,做了点好事,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而对经常受表扬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偶犯过失与明知故犯或屡犯不改者,在处理上也要有不同的分寸,不能千篇一律。
以上六种德育的方法各有其特点和作用,但是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在学生德育工作实践中,教育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组合,灵活、巧妙地综合运用,并要善于适应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探索和创造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